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情之系列> 第668章

第668章

  老李头却暗自有些不满意,这男子身量中等,肤色颇黑,手脚粗大,一身短衣打扮,便知也是个做活的劳苦之人,恐怕忽悠不出好价钱。中人见他兴致不高,明白他的心思,顿时也窝了火,语气硬邦邦道:“这位小哥叫习武,习惯的习,武功的武。他愿意出二十两银子买你的房和地,今儿你愿意卖,我就给你们立个文书,做个见证。若你还不愿意成,那就请你另寻高明吧,我实在寻不得人来。”
  老李头一听二十两银子,顿时有了精神,赶紧给中人赔笑道:“您可别急,说好给您的,一分不得少。只是,能不能再抬高些?我这里可是风水好地。往西不到十里便是麒麟山,往南不到五里可是香水河,若往东十几里便是宝丰城啦,这宝丰可是——”他这后面的话明显是对着那名叫习武的青年人说的。
  可还未等他说完,中人先急了,说道:“我说老李头,这位习小哥以前可是来安县附近乡村的,这里的情况他可熟得很。你卖不卖吧,给个痛快话。”
  老李头顿时泄了气,这来安县在宝丰城西北百多里处,只要穿过麒麟山,再走十来里便到了安槐村,那里已经是来安县的地头,也算是邻近的乡村,那肯定是知根知底了,这还如何讨价。
  那叫习武的青年人倒是一直笑眯眯,和善道:“李老丈,我也是穷苦人出身,在外飘泊十余年,也想着回乡安定。可惜家乡早没了亲戚,更没有田产,只得想在附近寻个地方安身。如今年成好,庄稼大丰收,谁肯卖地?前日里听人说起过这里有人卖地,不瞒您,我也是偷偷来瞧过,也问了人,我估计着二十两也是够了。若是您再要高价,我也出不起了。您这屋,我买了就得修。您这田,唉,说句实话,要不是我只想在家乡附近找个地方先定居下来,断不会买这样的薄田。您要是同意了卖,我现今就将银子掏了。您要是不愿意,我也不纠缠您。”
  见老李头还有犹豫,中人不耐烦道:“老李头,你儿子当初干嘛去城里讨生活?还不是吃山芋土豆腻了,实在过不了苦日子。现在你儿子做了城里人家的女婿,虽说是小户,但好歹有了产业,这又要接你过去享福,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二十两,真不少了。”
  老李头知道这价格算不错了,再等下去也不会有人买他的房、地,不过他还是有点心疼,长叹一声道:“我这是祖地啊。”
  中人见老李头松了口,赶紧拿出笔墨纸砚,写下了文书,让双方按了手印画了押,自己也签了名作证。交接了银钱和房地契,中人得了佣金,兴高采烈地走了。老李头和习武说好了,容他一日收拾包袱,明日将房屋腾出来。习武自然一口应下。
  第二日一早,正式送别了老李头,习武围着自家的田地和屋子转了一圈。他当初买这里,可不是为了三亩薄田,而是为了这屋子。虽然是破落了些,但建在官道旁,竟还有口井,正好可以做个茶铺,都不用去河边挑水。官道是沿着麒麟山脚下过来,直通宝丰城。这宝丰城他在里面待了好些年,日趋繁荣,是方圆百里第一大城,也是四方商户来往落脚的交通要地。如今战事结束了,日后来得人肯定会多,而顺着麒麟山过来建在官道边的房屋只他一家,旁的村屋都远远的靠在香水河边,以后即使有人想建也不成了,除了他的薄田,官道两边的田地早被大户收了,人家也不屑在这里开茶水铺。不过坏处也是有的,白天还能见到种庄稼的人,到了晚上,整个一片寂静,四周不见灯火,只能远远见到河边的炊烟,实在寂寞。不过他有隐情,和乡邻们少来往反而合他的意。
  他早想好了,这个朝南开门、面向田地的屋子做里屋,供自己睡觉,门外用篱笆搭个院,将井圈在里面,再养些鸡,最好再种点高树,夏天可以遮阴。至于茶铺,就靠着里屋后面再盖一间面向官道、朝北开门的土房子。不过这样一来,就得从里屋开门进茶铺了,这似乎不妥。冬天还好,衣服穿得多。要是夏日炎炎,客人稀少,自个回屋纳凉小睡,突然有客来见不到店家,一掀门帘喊人,瞧见宽衣解带的自己,秘密不就露了陷?岂不糟糕。不如将紧挨着里屋东边的偏房再扩建一下做厨房。这样一来,从里屋直接进入到厨房,然后再从厨房进入茶铺。如果客人要歇脚吃茶不见店家,会掀厨房的门帘喊几声,就算有鲁莽的客人闯进来,里屋通向厨房的门关着,根本不要担心,自个也早就听到了动静。对,就这么办。只是刚花了二十两,现在所剩不多,要盖两间屋子也不知够不够?得仔细盘算下。
  正算计着,香水村的里正来了,问了户籍情况。习武嘴甜,一口一个叔,喊得里正笑容满面。他掏出来一张文书,道:“十年前大旱,您是知道的,我也是那时出来讨生活,可不久前回去安槐村一瞧,地早被大户收了,我去里正那儿问了,结果说户籍在乱时丢了,他们重新统计时我不在,故而销了户,田产也当无主的处理了。不过那里正见我可怜,写了张文书,到县衙盖上印,让熟识的人在上面画押按手印做了证,说只要有这个给当地里正看,也是一样能上户籍的。”
  “唉,我知道。有了这文书也是一样,我这几日就去县衙给你上户籍。其实你要是不买这地,上不上户籍也无事。”这里正姓陶,为人倒也和善,知道缘由。十年前大旱,哪里是什么真的大旱,不过是朝廷堵百姓口的说辞。这里虽算是北方,但难得水系充沛,香水河的上游就是浩浩荡荡的曲江,再往南更有个六百里的平湖,这样的好地方怎会大旱?其实就是附近的一个王爷反叛,和朝廷打了好些年,兵匪一家,不管谁来,奸淫掳掠、烧杀抢夺,百姓实在过不下去,才背井离乡出去躲避。等战事结束,当官的便以田地无主,伙同豪强,将上等良田一起收了。为了不让回来的人闹事,就借口户籍没了,给人一张文书,要么到别处安身,要么依旧种地,却要给大户们种地纳租当佃户。这里也是一样,也就是这卖房的老李头太过悭吝,舍命不舍财,兵匪一来便带着儿子躲进麒麟山,兵匪一退又赶紧回来。也是因为他家的田地太贫瘠,没有豪强士绅看得上,这才得以保住。不过所幸这一两年老天爷给脸,风调雨顺,庄稼人交了田租也能勉强吃个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