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是啊,老头子你——”陶婶的话让陶里正十分生气,“你闭嘴。你没看到村民们看我们陶家是什么眼神吗?即使我病了,我们陶家的名声也毁了,日后谁还会服气我?”他长长一叹,对习武说道:“经过这事我也看出了,你确实拿我当长辈,叔心里感激你。我也不瞒你了,我家大郎是个榆木疙瘩,本来我是想着让二郎接替我的,可如今,唉——这里正虽不是官,但还是有些便利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这里正必须由你来做,你在村里修了学堂,大家都服你。明儿啊,我就让大郎带我去衙门。”见习武还要再劝,他将习武推出了门,不容分说关上了门。
习武耳朵灵,听到陶婶抱怨陶里正不该这么快卸下里正一职。但陶里正却很有头脑,他说自己再当里正也没什么意思了,坏事传千里,他要是再去主事,大家都不会服气的,暗地里说什么的都有。不如这个时候将习武推上去,还能让习武感念他们陶家的好,习武是个感恩懂事的人,日后不会亏待他们陶家。之后就是陶婶的一声长叹,再没声音了。
当里正,习武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这里能最先知道衙门的消息,这个时候,消息往往是能救命的,而且有里正的身份,很多事做起来也方便。回去和辛芹一说,又和俞裴二人通了气,她们都同意。于是习里正正式上任。
142、第十三章
里正这个职位其实真的挺空闲,除了传达一下上面的指令,也就是调解一下邻里纠纷,主持一下村里大事。习武住的地方离着村子还有一段距离,村里人有了口角,若不是什么出了人命的天大事情,也没人来找她。如今只有一件事需要她操心,便是给学堂请个教书先生。
正巧,有个秀才人家从北面逃难到她们村。这秀才姓林,父母年岁已大,但秀才夫妇和儿女都十分孝敬,即使在逃难途中也是紧着父母先吃喝,而父母心疼孩子,却要孩子先吃喝。这一幕恰好被习武瞧见,她觉得困难之中这一家人尚且友爱,可见品性不错。其后她又试探了秀才几句,发现北地民风彪悍,倒是少有这里所谓男女大防的死板想法。这确是挺合她意的。她建这学堂,不光是给男孩子上学,女孩子也要上学,秀才的媳妇也能识文断字,对她来说当然是惊喜。
回去和辛芹商量了下,习武便决定将村里一处废弃的茅草屋子给秀才一家住。又将学堂一分为二,给男女小孩子当课室。秀才一家自是感激涕零。而看管打扫学堂的活就交给了葛李氏。私下她叮嘱葛李氏,说秀才一家毕竟是外乡人,到底不是知根知底的本乡人,若是这葛李氏发现秀才夫妻对孩子有不轨举动,立即过来禀告。
葛李氏的丈夫就是个读书人,一向对有学识的人特别尊重,听了习武这番话,一时竟有些反应不过来。其实这番话,习武也是没想到,还是辛芹一再提醒和坚持,她才如此的。她可不知道,辛芹可是个现代人,现代的老师可不是很纯粹的,害群之马也是有点,必须要防范,否则就是毁了孩子一生。
不过好在葛李氏对于恩人习武的话,还是十分听从的,稍微想想,也有道理,她也听丈夫说过有的人就是斯文败类,这样防着,总比出了事要好,而且她也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进学堂读书,只是对于女孩子去读书,她心里还是有点抵触的,不过丈夫去世后的艰难日子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是男是女,到了你必须撑起门户的时候,那就必须撑起,这个时候可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只是这么多年被教育成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一时还有些转变不过来,但总归让女孩子去识字也不是什么坏事。
到了中秋这天,习武特意将全村人召集起来,在学堂门前放了鞭炮,介绍了林秀才一家。
村民们对于有学堂自然是欢迎的,可对于上学要交钱,那可就不情愿了,普通百姓谁都想占个便宜。习武当然知道村民们的想法,她自己也是这种人,自然也就有办法专治这些人。
习武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想白学啊?没门,字虽然不能吃不能喝,可金贵的很。你们指望我让你们送孩子上学是巴望着能出个状元,给咱们露脸?呸,甭指望做这美梦了。”这话惹得村民们哄堂大笑起来,她又继续道:“我啊,出钱出力盖这学堂就是为了让大伙的孩子能识点字。我告诉你们,识了字,你们就不会再受骗了。这人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什么事。你们想想啊,如果你们忽然急用钱,要去借钱,肯定是要写借据的吧?你们都不识字,要是有人生了坏心,将三分利息写成三十分,将十两银子写成百两银子,你们怎么还啊?如果你们要买卖田地,地契什么的,你们也看不懂,十亩地写成一亩地,你们怎么办啊?都不识字按下手印,将来到衙门打官司,白字黑字写得清楚,你浑身上心长满了嘴都说不清。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她顿了一下,说道:“女孩子上学也是同样道理。天有不测,我也不是咒你们,万一你们的女娃嫁到人家,要是像葛李氏这样,那女娃也只能撑立门户。如果不识字,像我刚才说得那样被人骗了,那只会更惨。你们说,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村民们交头接耳,倒是同意习武所说,可有村民提出来,说道:“里正,您建这学堂确实为我们好,我们也知道,可您也知道。我们庄稼人忙个整年,这现钱也见不到几个。一家好几个孩子,全部去学堂,实在没这个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