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两小厮光记着重赏,兴高采烈地磕头领命而去。一旁的倪宏是有点纳闷,不过这点小事,她也不会放在心上。正月二十,商队就又要出行,还有几天时间,这才是正事。
这次出行有余嬷嬷跟着,裴德音虽说还是不放心,但好歹不像上次那样心虚。等俞翕他们走后,她忙开酒楼的事。广顺镖局受了俞翕的恩惠,金老爷子的夫人自从得知醉仙居和俞府的关系后,便极力替酒楼“推销”着,还亲自带着交好的各家夫人们亲自去了一趟,回来后更是赞不绝口。之后女子包厢的生意反而比酒楼其它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让曹嬷嬷对她越发推崇。
出了正月,铁家三口觉得不好再继续住下去。裴德音也理解,便命人给他们收拾好小院,让他们搬了过去。铁家三口,尤其是史老夫人,对于这新家满意地无以复加,天天都笑得见牙不见眼,以为这辈子就是受苦受难的命,结果到老了竟然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家,还有人伺候着,简直就像是在做梦。看女婿铁桂花的眼神就像是看亲生儿子一般,有时竟惹得自家女儿史芸“吃醋”。史芸将这一切当笑话说给裴德音和郑氏听。一家人心齐和睦,没有比这更加裴德音暖心的了。
好消息不止一桩,霍澄的“回春堂”也开得不错,他医术精湛,又有裴德音暗中找人帮着宣扬,很快就在宝丰城里打开了名气。其实所谓宣扬,不过是找几个可靠的托,演几场神医救人的戏码,再找人到处宣扬即可。这只是表象,真正实在的还是霍澄的医术确实高明,药价也定的规矩。找他看过病的人都交口称赞。也有同行嫉妒,可听到回春堂和广顺镖局有点关系,在衙门里也有些门路,便暗暗掂量退缩起来。这当然也是裴德音的手笔。
一切都走向正轨,只是有一点让裴德音烦恼,那个眼熟的女子还是没有任何音讯。两个寻人的小厮都快哭了,他们原以为简单的事情,结果压根就难于上青天。宝丰城几乎跑遍了,毫无线索。他们现在往城外跑,可城外那该有多大啊,猴年马月能找到人啊。当初就不该一口应下这差事,苦啊。好在当家主母没有紧逼他们。
这时裴德音也顾不上他们。俞翕他们走了一个月后终于要到家了。
167、第二十二章
俞翕此行收获颇丰,甚至如她所愿拿到了地图。从驯鹿部落往北走,便到了一处海边的大部落。此处和海岛只隔着一个小海峡,肉眼都能看到海岛。这处海岛并不大,更远处还有更多更大的海岛。各个海岛上都有人居住,并未形成王国,只是武力较强的海岛有各自的势力范围。这些海岛虽然物产丰富,但也是相对而言,中原大地里生产的普通瓷器、棉布之类的货物在那里都是抢手货,更别提茶叶和丝绸了,好一点都能卖出天价。也曾有中原商人到过这里,只是走得是海路。虽然不用出关,但这条海路从来都是风高浪急,且暗礁众多,就算是经验极其丰富的船员也不敢保证安全,所以海路行商是极为少见的。而出虎林关走陆路也是艰难,在深山老林里行进是可想而知的困苦。
裴德音问道:“既然海路和陆路都难走,你又是如何打算的?”
俞翕指着地图,说道:“海路还是要让人探察的,最好是能找出一条好走的线路。不过这项工程费钱费时费人,只能让公主派人去做。我们还是要经营陆路,我打算在虎林山脚和山中均设置中转站,直达海边部落,山中的中转便定在驯鹿部落。这样三点一线可以安全的穿越虎林山再出海。这应该是目前最稳妥的贸易线路,只是耗时颇长。”
裴德音眼睛盯着地图一眨不眨,良久才说道:“这群海岛可以建个国家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里易守难攻,可以作为退路。你说公主有了这退路,会不会放手一搏?”
“看了我们的信,便立即派余嬷嬷过来,这么迫不及待,心动的肯定不止一点。就凭她想和女人在一起这一点来看,她就要保证始终站在权利的顶峰。如今有了这个退路,恐怕不会是放手一搏,而是志在必得了。”
两人一时沉默下来,片刻之后,俞翕说道:“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为自己打算一番。”
“没想,现在唯一的难点是我们没有真正的‘自己人’。”裴德音转念便想到元宵节上的女子,叹息道:“我们老乡到现在都找不到。”
俞翕也觉得挠头,“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两人衣着明显‘朴素’,肯定是平民百姓。这年头的老百姓可不流行旅游,他们既然在宝丰城里过元宵节,那么既然不住在宝丰城里,也该是住城外附近一带。”
“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这个时代寻人确实麻烦,只能靠人力。”裴德音无奈地说道:“而且我也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尤其是公主那边的人。唉,只有靠那两个小厮了。”
“算了,慢慢来吧。目前还不急于一时。”俞翕知道她们现在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找人只能排在后面。
两人又给公主写了封信,拜托余嬷嬷跑腿。之后的月余,裴德音忙着醉仙居的生意,改造扩展后需要更多的出新点子才能长久吸引客人。她将脑中一些简单易做的小食做法以及口感写了下来,又将一些促销和打折的点子教给曹嬷嬷。让曹嬷嬷和厨师去忙碌,她只负责指挥和把握大局。唉,这酒楼对于她来说,就是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