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想必这也难不倒公主吧?”裴德音恭维地说了句,“曹嬷嬷能告诉我们先皇后的事,肯定也是公主授意的。”言外之意,她们早就知道早在先皇后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布局了。
“母后早就给本宫铺好了势力,只是不能全盘接收。”泰和微微失神。母亲内里是个奇女子,其雄心壮志睨视天下,只是到底没有跳出人伦之理,还是以男子为尊,最终只是想着保全自己的女儿。从幼时起,母亲便精心教着她,心思通透地知道时日不多时给她找了几位大能当老师。几年前那几位尊师觉得她的才华已经能接受母亲留下的势力后,这才将一切交给自己。等完全了解到自己手中的势力后,她惊觉母亲的前瞻和能力,整个大晟朝,哪怕是边边角角之处都可以被掌控。有这般的实力,她要做得却只能是保全自己吗?午夜梦回之时,她也常常会这样自问。野心当然是有的,只是野心的尽头在哪儿呢?隐约中她有过最大胆的念头冒出,不过亘古未有的事实只能让她的念头一闪而过。如今却突地有两个女子跳了出来,她深刻地记得俞翕和裴德音的书信中有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以前没有的历史,那就自己创造出一个。她笑了,这两人也许真的是上天派来给她指明道路的使者。既然心动了,那她泰和也不是犹豫不决的人。她欣赏地看向眼前的两人,说道:“不过你们倒是给了我一个好机会。”她神情有瞬间得意,但很快便思索起来,说道:“如何告之父皇,要费些心思。”
“慢慢来吧,”俞翕安慰道。但泰和却摇头说道:“不能慢了。我的那几个弟弟们的动作越来越大,而父皇却置之不理,”她冷笑一声,“他的意思太简单了,无非就是让‘狼崽子’相互厮杀,然后从中选出个最佳的继承人罢了。我看得清楚,我弟弟们背后势力也看得清楚,朝臣们个个心里明镜似的。大晟朝看似表面繁华,实际已经危如累卵,稍有不慎,便是天下大乱。即便我将来得偿所愿,却也不愿意有个兵荒马乱四分五裂的晟朝。”
“话虽如此,可是县官不如现管。边关的兵权固然重要,可真正要紧关键的却也京畿的兵权,甚至是禁军。”裴德音担忧道。俞翕也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光是为了夺权,夺权后要坐稳皇位,京城的兵权那是最重要的。”
见这两人说话越来越露骨,泰和意味深长地笑笑,“你们无需担心,十来年前,甚至更早时候,这几手棋子已经下好。我欲夺边关兵权是为了防北蛮进攻。我既然决心了那个位子,就决不会做个屈辱的上位者。”
俞翕和裴德音拍手称快,谁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铁血昂首,剑指天下。裴德音道:“公主,其实呢,这战争的种类可不光是刀枪流血,还有经济战争,文化战争。这些不见流血的软刀子战争才是真正诛心之争。”
“没错,”俞翕接着说道:“总是用武力手段,就犹如刀砍杂草,今儿割了一茬,明儿又长出来了。虽然可以连根拔起,但能拔几根?不但费时费力费人费钱,那草可还有种子呢,随风飘扬,来年又能生出一大片。这蛮人就和这杂草一样,而草原这片大地极其适合这样的‘杂草’生长,要想除尽就必须要改变这片土地,让这土地不再适合‘杂草丛生’。而文化便犹如‘土地’,绝了他们的文化之根,让他们只会中原话,忘记祖上历史。他们说着中原话,民俗、思想、道德、行事和中原人一般无二,那他们又和中原人有何区别?这便是文化战争。”
裴德音跟着说道:“而经济如同人的血液,无论是打仗、建设还是生活,都是需要钱的。扼住了蛮人的经济,想什么时候收拾他们都是轻而易举。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派出大量商队,告诉各个部落,我们需要大量的牛羊,以高价诱惑收购。不消多久,部落的人肯定会大量饲养牛羊。因为人都是贪婪的。草原的面积不会变,牛羊养多了,马匹就会相应的变少。牛羊的数量多了之后,我们便可以反手压价。货物积压太多,他们要么弃之,要么只能接受我们的价格。这就叫‘割羊毛’。等到他们生出警惕之心后,我们再次抬高价格。如此反复,他们的经济命脉就会被我们掌握。我们说需要羊毛,他们就要养羊剪毛。我们说需要牛皮,他们就要喂牛宰肉。这就是经济战争。”
“当然,这些都必须等公主您坐上那个位置,慢慢谋划。不能急于一时,更不能半途而废。而且还需要大晟朝有强大的国力才能在做到。”随着俞翕的总结,泰和公主猛然站起,神色凝重,不停地来回踱步,忽的她用力拍了下桌子,口中大叫了声“妙哉”,完全失了公主形象,用渴望的眼神盯着眼前的两人,问道:“你二人可有详细计划?”
裴德音笑着摇头,“公主,这种国家层面的谋划,我和俞翕可都不成,我们只能给您提供个思路。”她二人有自知之明,虽然可以带领公司前行,可是制定国家策略,那可是要有经验、有天下观、全局观的战略思维才可以的。
泰和可是极其聪明有谋略的女子,这可是从小被教育出来的能力。她明白了俞裴二人的意思,二人的见识虽然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可能力却还是不足的。而且这还需要她真正掌控了天下,能调集整个晟朝的人才,方可制定出这个雄伟的谋略。她缓缓地又坐了回去,盯着二人,沉声问道:“你二人可是忠心于我?”在俞裴二人不加掩饰的言谈之时,她就放弃了“本宫”这个称呼,她钦佩于二人的见识,愿意用平等的语气和她们说话。这是她的胸襟,被她母后养出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