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湛氏王朝> 第242章

第242章

  “马兄太过小心。我这副尊容站在她们面前,她们也未必认出。”韦廿阳讥笑道:“若不是这些年费尽心思拉拢了一批势力却无用武之地,我何必冒着风险上京来向你求助。你大可放心,依照她们赶尽杀绝的性子,若是我没有甩开监视,她们岂容我活着世上聚起如此势力?”他又试探了一句,“那日在马兄府上帮我脱身之人十分不凡,马兄可愿给兄弟推荐一二?”
  “不必。此人甚是低调,我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得以认识此人。”马志洁突地转移了话题,冷笑道:“势力?你那所谓‘屠龙会’,不过三五百人,啸聚山林或举旗起义都不够朝廷派兵剿灭的,也只能让地方府衙出面而已。如今天下太平,你借何名义起事?闵踆?范赫?闵煜?这些人,百姓恨之不及,你若真拿他们当由头,人言就能将你凌迟。不得不认啊,治国上,她是颇有本事。大端已是民心所在,再起兵戈也无法推翻,不如借着那个小王爷,让她江山易主,岂不容易?”
  “你倒是不像你爹的儿子,倒像极了董桦,一样老辣狠毒。”韦廿阳阴笑道:“我与她们不同戴天,此生非得出此恶气。”
  “我爹?他临终前还千叮咛万嘱咐,让我甘于平淡,决不能与她作对。哼,还说,我始终不及于她。她也就站着个皇帝便宜,其余还有什么才能?”
  “有那毒妇帮着她呢。”
  两人正在聊着,董世杰从机关处进来,也不客套,直接坐下道:“想不到你我三人还能坐在一起共谋大事。这里认识我的太多,不宜久留,咱们还是直奔主题吧。”
  “你回去转告王爷,马某为定了上中下三策。”马志洁饮下一杯酒,眼眸阴沉,“上策,暗中除去公主。这位公主喜欢游历,韦兄的‘屠龙会’正好用于此。中策,控制环山省。此省地势险要,只有怒目关和定昌城两个入口,又靠着北狄,将来若是有了差池,王爷便可去此地安身,借助北狄力量抗衡朝廷。这是退路。下策,夺宫。三策并行而为,大业万无一失。”
  董世杰喝了口酒,闭目思量了一会,“也就上策可行,其余,难。”
  马志洁自得一笑,“我向二位推荐两人,朱武便是其一。至于另一人嘛,此人现今不便露了身份。”见二人不解,他又自斟自饮了一杯,微笑道:“不过他的商旅遍布大端,有和官府相交的门路,出入关隘颇为方便。若去往北狄行商,暗中支会狄王,寻找时机除去李朗嫁祸慕中原。只是要在环山省里寻些实权之人做内应,以便在王爷去之前控制局势。凭王爷手段收买些外省官员该是不难吧?慕中原一倒,皇帝或另派人去环山省任巡抚,或提拔当地干员。前者初去何能了解当地政事,大可趁机架空。后者嘛,就看王爷笼络人心的本事了。”
  “你少卖关子。都是一条船上的,还要遮遮掩掩,难免让人不信于你。还有,真引北狄入关?千古骂名啊。”董世杰直摇头,“再者,北狄都占了环山省,难道还会吐出来给我们?且定昌城可是入环山省的必经之路,守将可都是那人的心腹死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前朝时,北狄无数次攻占过环山省,为何都是抢掠一阵就撤走?皆因北狄游牧不会农耕,那里百姓又对其恨之入骨。如今大端才是北狄的心腹大患,只要王爷愿意和北狄修好并惠以小利,他们定会和王爷联合抗端。”马志洁心里瞧不上董世杰,却解释道:“非是我卖关子,那人身份现在确实不可暴露。其实出定昌也不难,那人商旅和官府交好,混入商旅中,通关不会被细查。”他可不想和董韦二人说起袁少华。这也是他和袁少华商量过的。夺嫡一成,他们便是功臣。不成,有柳玉陵在,正好有个退路,留他马家一点血脉。
  “那夺宫就要靠着朱武那个地痞流氓?我记得当初在豫平,那两兄弟对马兄可是不留情面啊。”董世杰讽刺道:“马兄到底不肯说出那人是谁,难道另有图谋?”
  马志洁得意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大丈夫胸怀天下,怎能小肚鸡肠。你们有所不知,朱武好色成性却受制于兄长,原本纳妾九房,硬是被朱文逼着花了大量银钱写了文书和离了。若不是他竭力抗争留下两个有了子嗣的妾室,他也只能守着糟糠之妻过日子,心中积怨可想而知。我与他倒是吃过几回酒,言语间他对朝廷律法多为不满。”他猛然变了脸色,狠狠盯着董世杰,“我已说过,那人身份敏感,实在不易泄露。为表示诚意,我已亲自前来。董兄要还是不信,我便立时退出,再不管王爷之事。”
  韦廿阳赶紧打了圆场,说了许多好话。
  董世杰也知道见好就收,换了话题,“朱文也是够狠,朝廷已经明示,律法改变之前所纳之妾可自行处置。”他不屑道:“不过京畿卫分为内、中、外三军。朱武只在中军,又不是首领,何以成大事?”
  “当年她夺晋之天下,如何进京成事?”马志洁神秘笑道:“此乃万不得已之举,务必要做到万全。交予我来安排吧。”
  韦廿阳嘲讽道:“平日你最是畏首畏尾,怎么陡然大胆起来?不怕眼线怀疑?”
  “我平日也是和朱武在酒庄喝喝酒而已,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他们怀疑又怎样?无凭无据的就能定罪?现下只需勾起朱武的愤懑,待到时机成熟与他言明,何愁鱼儿不上钩?”马志洁冷冷看了他们一眼,“真要夺宫便是撕破脸皮,再不会有退路,那时我还在乎什么眼线!不过此事须得谋划的滴水不漏,尚缺个关键人物,我还得细细寻觅。这是最后一步,现今不需紧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