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登高> 第100章

第100章

  方鉴还站在大殿正中,不好大摇大摆离去,便微微躬身,恭送各位宰执。打头的便是左相范映。范映冲她微微一笑,以示亲近,方鉴是她这派的后起之秀,她自是喜欢的。后头的右相孟庭升虽是中立,但也喜欢方鉴这样年轻却忠心的臣子,亦对她点头。再往后的紫袍绯袍们则各有态度,方鉴倒也不甚在意,她也不是第一次站在这个地方,比起初次时的忐忑,已是从容了很多。直到高云衢走到了她面前。
  不过短短一瞬,高云衢停顿了一下脚步,方鉴抬手向她行礼,高云衢点点头抬手回礼,而后与她擦肩而过,向外行去。
  那交错无比短暂,外人看上去是极平凡的下对上的礼仪,可在高云衢出现在方鉴视线中的那一刻起,她便心如擂鼓,直到诸臣都退出了紫宸殿,方鉴才平复杂乱的心声,再次沉稳下来,向外走去。
  那是师长,是上官,是同僚。记着,记着。她这般提醒自己。
  但是埋藏起来的感情,有时候并不会在时间长河中消散,而是如同美酒一般,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发酵,待到日后再次启出,揭开封盖之时,掩藏在其中的浓郁酒香便会蜂拥而出,叫人立时便醉了。
  *募役法:参考自王安石变法
  *改自《明太祖实录》,原句: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是从《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看到的,虽然发在言情区,但我觉得是无cp历史向,对明初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孟子讲民本嘛,民贵君轻。
  第57章 建言
  高云衢对范映的新政心有疑虑,她特意寻了个时间登门拜访。范映已是知天命的年岁,上了年纪之后原本锐利的眼神平和了许多,看见优秀的后辈也是真心实意地喜欢。范家没出几个出息的子弟,她的儿女都不过中人之姿,虽是荫庇出仕了但官位都不高,反倒是幼弟家的女儿范听融有几分聪慧,叫她带在身边教导。
  履霜来了。范映见她来,笑得慈眉善目,一边侍立的范听融亦对她行礼。
  见过大人。高云衢一向敬重她,行礼亦是一丝不苟。
  范映也不当她是外人,将手中的文书塞给她:来得正好,过来帮我润色一下这份文书。
  高云衢便在一边坐了,逐字逐句地看,改得认真。好一会儿才重新抄录了一份,站起身捧到范映桌案上。
  范映略翻了翻,便收了起来,问道:今日特意过来是有事要问我?
  是。
  那我洗耳恭听。
  高云衢面带困惑,问道:大人,为何这么急着要推行新政?新政三策看似皆在讲税赋,实际却是剑指各地州府豪族,对吗?
  范映笑了:还是履霜的眼睛明亮。
  大人!不独我能看出来,豪族也看得出来呀。您这不是把自己至于险地吗?高云衢有些急切,大人从前不是对我说,莫要冒进吗?
  此一时彼一时。范映的声音仍是温和。
  那也不能胡来吧,这是一剂猛药,或能药到病除,可也或许
  范映打断了高云衢的话,放沉了声音:履霜,陛下已然耐不住了。
  高云衢对卫杞的了解不比范映少,她也能感觉到卫杞心中呼之欲出的渴望,但她并不认为现下是最好的时机。
  我知你心意,但快刀斩乱麻,也未必不好。范映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趁着这股劲头,说不得就叫我们办成了。
  可若是打草惊蛇了呢?
  范映看了她一眼,道:打草惊蛇未尝不是陛下所愿。
  她这般说,高云衢便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卫杞手中有兵权,她的后手便是激起豪族叛乱,而后举兵剿灭之,依靠着铁骑将豪族彻底碾碎。
  如若那样百姓何辜呢?高云衢闭了闭眼睛,复又睁开,坚定地道,我知您改革决心,但有些地方我无法认同
  她本要与范映详谈一二,但范映并没有接话,而是笑着打断道:履霜,朝堂之上政见不同本是常事,你有建言,上折直言便是,不必先与我分说。做你该做的事,不必有所顾虑。
  高云衢沉默了一阵,听懂了范映的意思,于是向范映躬身行礼道:是,我明白了。
  范映看着她告退而去,身影决然,她又看向高云衢为她抄录的那份文书,笔迹遒劲有力,到底还是年轻。她虽已迟暮,但还不至于失了锐气,高云衢有高云衢的路要走,而她范映也有范映的路要走,怎么能叫这些后浪追到前头来呢?
  高云衢退出范映的书房,往府外行去,皱着眉头,思绪沉沉。
  高大人留步。范听融从后头追上来,叫住了她。
  范小娘子。高云衢闻言止步,看向她。
  范听融抬手行了礼,方道:我有一事不明,烦请大人解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