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登高> 第122章

第122章

  我是陛下的中书舍人。崔苗回道。
  她到底还是那个高云衢啊方鉴叹气。
  崔苗闻言大惊:所以真是你做的?你疯了?
  当然不是。方鉴理所当然地道,只不过进这监牢的时候想岔了,以为自己能拖延她出京的脚步罢了。
  方临深,你是不是有病啊。崔苗气结,破口大骂,但也松了一口气,瞧着方鉴狼狈的样子红了眼睛。
  方鉴移开了目光,不敢看她,转向卫枳道:殿下,臣有冤情要诉,您准备好听了吗?
  讲。
  她真这么说?卫杞听了卫枳的回奏,脑中转得飞快。
  是。方鉴请求三司会审,陛下亲鞫*。卫枳回道。
  卫杞想了想,忽地笑起来:高云衢这个学生跟她真的是一点都不一样。好吧,如她所愿,明日早朝当着满朝文武审她,看看她能不能给朕一些惊喜。
  *亲鞫:ju,亲自审讯
  第69章 反杀
  第二日早朝谈完了公事,卫杞唤人押了方鉴、萧宪与吕谦至明堂,当着文武大臣公审。
  前头先是审了萧宪与吕谦,前者信誓旦旦称受方鉴蒙蔽,一时糊涂,想给高云衢使绊子,后者则作证说亲眼看见方鉴投书。
  吕颂年当即义正辞严地道:陛下,此事已然清楚了,此前方鉴与高侍郎几次三番因新政之事起了纠纷,大家都曾见过方鉴向高侍郎表示不满,二人本就有隙,这一回钦差事叫高侍郎得了,这方鉴定是心生不满,才行这卑鄙之事!陛下,方鉴小人,不忠不义,其罪当诛!恭请陛下裁决!堂下众臣亦是义愤填膺。
  卫杞点头应道:有理,不过听了一方的说辞总也得听听另一边的,也叫方鉴上来说说吧。
  于是侍卫们押了方鉴上来。方鉴一身是伤,狼狈不堪,软软地倒伏在地上,瞧着比萧宪还要惨些。
  待到卫杞问话,方鉴强忍疼痛道:陛下,那手书并非高云衢大人所写,是臣仿的。
  哦?有何凭证?卫杞没有理会堂上的窃窃私语。
  高大人书写习惯中对钩提有特殊的一些写法,臣仿写的时候做了一些改动,旁人许是看不出来,书道大家一看便知。这是臣刻意留下的疏漏。
  卫杞唤了几位以擅长书法的大臣一同鉴定,几人看完商量了一阵,皆认可方鉴的说法。
  卫杞又问:那你又为何要作伪陷害高侍郎呢?
  陛下明鉴,臣只是作伪,没有陷害。那手书是有人逼着臣写的。
  是谁?
  礼部尚书吕颂年!
  你放肆!谁给你的胆子在明堂之上血口喷人!吕颂年站不住了,怒骂道。
  吕尚书,敢问上月您上我家中作甚?
  你吕颂年一滞,他自不是去叫她构陷高云衢的,但也不能当着满朝说自己是去拉拢方鉴的,只能硬着头皮道,方大人年少有为,臣带稚子拜访讨教。
  自去岁十月起,朝中因新政事争论频频,臣亦被裹挟着与高侍郎打对台,朝野都言高侍郎弃新守旧,改换门庭,多有非议。臣身处其中觉得不对,用心观察之下,发现有人在刻意引导朝野攻击高侍郎,臣一人之力难以抗衡,便潜心收集,一路追溯,便查到了吕尚书头上。
  去岁,方鉴因着自己与高云衢被两党分别架在两边做了大旗,恼怒非常,一方面全心投入公事,借着京兆府的力全力打击京中犯罪,这才捅出了聚赌案,另一方面她混在大大小小的宴席之上冷眼旁观,试图摸到背后之人的藤。本是勉力一试,不想真叫她找出了几个小人,那几人亦是新党中人,却总在席上挑拨,方鉴疑心他们背后是旧党势力,便主动与他们相交,言语之间透露对高云衢的不满,对当前官阶的不满,将自己塑造出一副急功近利睚眦必报的形象。
  果不其然便有人频频与方鉴接触,方鉴一直吊着他们,若即若离地,叫他们觉得似有撬动的机会。这些人本也是寒门出身,却因着种种原因投效了吕氏,觉着方鉴与他们相似,便也想拉方鉴下水。吕颂年因着聚赌案本以为方鉴也同高云衢一般油盐不进,对她极为不喜,这番接触反倒叫他改了看法,认为方鉴铁面是为了博名,以令仕途更顺。他素爱弄权,自诩善识人心,每每借力打力、以利相诱皆有所得,也叫他对自己的眼光极为自信,方鉴要权要名,他只要许以重利,再折节相待,必能叫她动心。
  他命下头人给方鉴挪位置,一来是她在京兆府这般折腾确实烦人,另一方面也是卖方鉴个好,最后落到兵部员外郎的位置,他也没做阻拦。方鉴投桃报李,给了他一些回应,更是叫他坐实了对方鉴的猜测。
  二月里,新政草案颁行,试行地与人选讨论之时,吕颂年提前意识到卫杞可能属意高云衢,便想起了方鉴这步棋,纡尊降贵亲自上门拜访方鉴,试图拉拢,言语间极力挑动方鉴对高云衢的不满。三月初方鉴给萧宪投书,萧宪立时便告知了吕颂年,吕颂年判定对方鉴的挑拨起效,示意萧宪闹大。以吕颂年的盘算,若能拉下高云衢是再好不过,若不能就反手把方鉴彻底踩进土里,到时候他再施以援手,便能彻底将方鉴化为己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