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
三月初,理国公府忽然分家,满京议论。
本朝宗族越大,越不分家,反倒不断地扩大家族,聚拢财富和权势。
理国公府另外还有三房人,乃是理国公陆弋的弟弟,皆在朝为官。
分家后,不止分薄了理国公府的财富,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五世而迁,五服之后便算不得是同宗了。
太子军费处置不当一事,陛下也命他将功补过,但这一次较先前那般不管不顾不同,陛下令兵部和户部仔细配合。
陆屿外放也十分顺利。
五月,陆屿和文馨儿成婚。
成婚前几日,方静宁、周星禾前去文家与文馨儿聚会。
文馨儿成婚后便要离京,她们相聚的时间一日少过一日,皆十分不舍。
“每三年要回京述职,倒时便能再见了。”文馨儿安慰她,“兴许到时候,你我皆有孩儿,还能坐在一处看他们玩耍。”
方静宁嗔道:“还没成婚便说起孩儿了~”
文馨儿道:“能预见的路,走着心里总是踏实的。”
方静宁掩唇笑,“看来你还是中意陆大人的。”
文馨儿摇头,“不过是见了一面罢了,何至于中意,我期待不高,日后便是常常在向好。”
周星禾插了一句,“还没恭喜你,你阿兄升为郎中了。”
没有外人,文馨儿便直接道:“陛下给文家的安抚和奖励。”
安抚,方静宁明白,奖励,她没明白。
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馨儿不能给她解惑。
方静宁总觉得里头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之后都有些心不在焉。
她回侯府便去书房等着许活,想要问问,看书到天色昏暗,仍未等到许活,才想起来她提前搬去忆苦院了。
方静宁便又寻去忆苦院。
许活在屋里缝制东西,听到脚步声,立刻放下,将针线筐塞到了帷幔后。
方静宁见到许活便说起莫名的“奖励”。
许活刚练完拳,身上有些薄汗,随口道:“因为这门婚事,文家乃是顺陛下之意。”
怎么是顺陛下之意?不是她意外使两人见面,又有成王故意搅合吗?
方静宁发懵。
片刻后,她终于捋清楚了,瞠目结舌地问:“那陆大人外放……”
“文家刻意提的。”
方静宁只觉得荒唐,“那馨娘算什么呢?她的名声,她的人生就不重要吗?”
许活静静地看着她,“文娘子也是知情的。”
“她有选择吗!”方静宁愤怒地踱步,忽然神情一滞,步子也停下,抬头看向许活,“那世子又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你也不在乎利用女子吗?”
许活淡淡道:“侯府不过是顺势而为。”
她没解释“利用”,便是不否认有利用之嫌。
方静宁一时无法接受一向尊重理解女子的许活竟然也不顾女子的处境,只为弄权。
她无头苍蝇似的左右打了个转,随即愤愤地转身,推门便出去,又“啪”地甩上门。
许活看着最终严丝合缝的门,复又拿出针线筐,粗粗缝制好后留在桌上,从柜中拿了一套换洗衣物,去偏房沐浴。
她并不试图对方静宁解释,她不是第一日这样,方静宁早该清楚。
女子如何,男子又如何,必要的时候,连她自己,都可以利用。
许活兑好水,脱掉衣衫。
她要一连几日不能沐浴,便坐在浴桶中,舀温热的水浇在身上擦洗。
院子里响起细微的动静,许活倏地停下动作,立即伸手去拿屏风上的衣裳。
“嘎吱——”
“啪!”
许活拿着衣裳的手停住。
来不及了……
第51章
方静宁气冲冲地离开忆苦院。
她一直以为,许活不同于一般男子傲慢残酷,为人端正,谦恭有礼,处事公允,许活明白女子的处境,也尊重她鼓励她带领她。
她没办法接受许活竟然如此急进求功,为了打击异己甚至不惜利用文馨儿。
大丈夫堂堂正正地造福百姓,建功立业,为何……为何偏要勾心斗角,用无辜的女子作筏子?
暮春的晚风清凉,卷着花叶的香气抚摸着方静宁的脸,她看着池塘里肥胖的锦鲤悠闲游曳,脚步缓下来,头脑冷静了一些。
许活只三言两语地讲朝中局势,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堂行走必定要艰难小心。
侯府的平静祥和,是侯爷和许活撑起来的。
她应该先听一听许活的解释,不该直接定罪。
春养“阳”,今日膳房为她做了鲜鱼汤,方静宁回到芦园,教人盛了一碗,打算亲自端去给许活。
青桃小心提醒:“夫人,世子这几日,不吃外食……”
方静宁只是想要求个好,许活若不吃,她便自个儿喝了。
青桃又恭敬道:“不若婢子端吧。”
方静宁拒绝她,亲自端着鲜鱼汤,复又返回到忆苦院。
院子里四角挂灯,正房和偏房都亮着。
方静宁没那么耳聪目明,听不出动静辨别许活的方位,径直推门进了正房。
屋里空无一人,桌上却放着针线筐,筐里躺着的东西,方静宁一眼辨别,手上一松,托盘和汤碗汤勺“啪”的驻地。
那是一条月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