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诸如此类的夸赞,可能有在外人面前夸大其词抬高自己的嫌疑,但许活确实记住了李泽这个人。
李泽如今十九岁了,还在县学。
两人步行到马家旧宅门口。
李泽自然认识这里,不解。
县衙账上的钱,不能用在修整宅子上面,宅子的外围没有任何变化,只牌匾撤了。
大门紧闭,许活抬步,方一抬手,李泽便眼疾手快地上前,“学生来。”随即抓起门环,轻轻敲了几下。
片刻后,门从里面打开,是许活的护卫之一。
马家充公的两个宅子,空置着也是浪费,其中一个宅子,改成县学,另一个小一些的宅子,护卫们和女先生们暂时搬了过去,如今县衙后宅,只有许活、方静宁、许婉然和小荻,以及厨房的厨子和两个粗使婆子。
李泽初见到护卫,以为县令大人住在这里,门全敞开后,影壁映入眼帘,整张墙面上皆是字,最右侧大字写着【学规】二字。
“大人,这是……”
“本官和定襄县令顾大人共同拟了两县县学的新学规,望日后两县学子以此为诫,以县学为荣。”许活背着手,望着影壁,“日后这里,便是新县学,也是仁县学子青云直上的起点。”
李泽不禁胸中激荡。
许活转头,看向这个与她年纪相仿的青年,“世间广阔,人生漫漫,哪都会有不平,本官不知你是否会心存不甘,有也是人之常情。”
李泽想否认,他并无不甘,却说不出口。
怎么会没有不平呢?他少年得志,还未意满便几乎夭折,靠着不光明的手段、集全村之力才得以通过县试,很长时间根本看不见前路,根本不知道留在县学的意义,想愤而甩手又无法面对村里人殷切盼望的目光,日日都受着煎熬……
“其实年轻时受挫,于你并非坏事,本官见过许多天赋惊人、少年得志、中年失意之人,倒是少年时吃过苦,成年后心性坚韧,大有天地。”
“当然,若是能一生平顺,也是福气。”
许活拿顾笑舟举例,“顾大人是探花,少年困苦,青年风光无限未有几日,便成了满京城避之唯恐不及的人物,但始终不改其志,日后官场上会走到哪里无人可知,有一点却可以肯定,日月照山河,天地可为鉴。”
日月照山河,天地可为鉴。
这也是新学规的最后一句。
李泽怔然片刻,问:“顾大人的志向是什么?”大人的志向,又是什么?
许活复又看向影壁,“修身正心,学有所用,为民生计,扫尽世间不平事。”
李泽震动,仿佛一直以来笼罩在眼前的迷雾被一双手拨开来,那里是……广阔天地。
“你是县学首席,前程可期,便该心中有术。”许活语气轻淡,并无任何挟恩之意,“舞弊乃是大罪,本官理解你们读书不易,百般挣扎才走至如今,实在不忍你们前途尽毁,便保下了你们。”
李泽的神情随着她的话,从慌乱过渡到感激沉重,“学生们何以为报……”
舞弊的罪责,涉嫌其中的考生论理也需要追责,但许活打从一开始,就让马庆背下了所有,县学舞弊全是他主使,如今再加个从犯李先生,而学生们受到了责骂都不敢不尊师重道,乃是迫不得已、身不由己。
许活心知学生们之中有秉性不好之人,想要保下大多数,只能暂时容忍这一部分人留在县学。
不会很久。
习惯于走捷径的人,很难沉下心去提高自身,县学的月考核会淘汰掉他们。
但如果他们知道怕了,为了不被淘汰,就此改变、上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功德。
“岂会无以为报?无论为民为士为官,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便不愧对故土生养,县学教诲和少年之心。”许活目露期许,“奋力一搏,明年的院试,本官希望仁县县学榜上有名。”
许活一番推心置腹,李泽心潮澎湃,进学之心势不可挡。
而现实是,县衙抓走了李先生,如今的县学,无可教之师。
关于新的先生人选,许活问连县丞:“可有推荐?”
连县丞仔细思考,犹豫半晌道:“云州难以留住有才能之人,下官所识之人,恐怕难以匹配大人之志。”
许活沉默。
若是本地请不到,便要在外请,耗费巨大,也耽误学生们的学业。
她此时不禁有些羡慕顾笑舟了,她所学皆非为科举,能教,却不见得能教好,顾笑舟却可以亲自上阵,再没有比探花郎更方便合适的老师了。
“其实……”连县丞试探地开口,“下官知晓哪里有饱学之人……”
许活抬眼,示意他说。
“下官听闻,流放之地有许多官员,学问定是不肖多说。”
许活:“……”
这个建议确实是切实建议,只是,她任职仁县,沾手之事,件件容易教人弹劾,若真按照连县丞的建议做了,又添了一件可弹劾之事。
连县丞见她不说话,连忙收回前言,“下官只是说说,您切莫当真。”
许活神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已经当真了。”
连县丞讪笑。
“本官派人去打听打听,是否有流放之期将满的。”
连县丞闻言,眼神炯炯有神,不好意思道:“大人,若是能够请来,下官从前教导过的几个学生可否有机会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