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好不容易出了个在圣上跟前挂名的江南水匪,那剿的是匪么?是明晃晃的政绩!且江南富庶,朝中各部都想分一杯羹,皆上表陈词,愿为代天子南巡,万死不辞。
禁龙司近来在为恭王一案收尾,此事与陆奉无关。在听到“裴璋“的名字时,他微微一顿,出列道:
“臣以为裴侍郎能谋善断,沉机观变,可堪大任。”
因陆奉官职的特殊,他一般很少开口,他说话意味着有人要倒霉,文武百官盼他最好是个哑巴。这是陆奉第一次举荐人,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哦?陆爱卿也觉得裴卿能干?”
皇帝饶有兴趣地问,在人前,他很少叫陆奉的字,只唤爱卿。
陆奉敛眉,淡淡道:“青州知府得以平反,裴侍郎当居首功。”
“唔,你不说,朕险些把这事忘了。”
皇帝揉了揉眉心,声音有些疲惫,“还未给裴卿封赏,是朕之过。”
裴璋当即上前一步,躬身道:“臣为圣上分忧,不敢居功。”
皇帝又陆续问了裴璋几句话,裴璋皆对答如流,后面的事便水到渠成。皇帝很爽快地下令,命裴侍郎为巡按御史,赐尚方宝剑,代天子南巡,剿灭水患,整饬吏治,安抚万民。
裴璋仅用三年从胶州升至京都,且进了有实权的吏部,如今侍郎的椅子还没坐热,现下又成了钦差御史,升得如此之快,百官下朝时眼都是红的。
“陆大人,请留步。”
裴璋好不容易从同僚的贺喜声中挣脱,他追上陆奉,朝他拱了拱手,道:“方才多谢陆大人,为下官美言。”
“客气。”
陆奉淡道:“裴大人有本事入了圣上的眼,在殿上能言善辩,机敏应对,非我之功。”
裴璋笑了笑,没有再说自谦的话,他道:“陆大人这是要去禁龙司?下官恰好顺路,不若一同?”
陆奉挑眉,锐利的眼神上下打量他一番,许久。
他道:“请。”
第29章 真心难寻
两人并肩而行,一个威严冷峻,一个温润如玉,所过之处,街上姑娘媳妇们纷纷羞红了脸。
裴璋徐徐道:“听闻江南好风景,此次南巡,趁机见识一番江南水色。陆大人以为如何?”
陆奉黑眸沉沉,一语道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你要微服进江南。”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陆大人。”
裴璋苦笑一声,“江南水匪如此猖獗,当地官员却毫无作为,恐怕内里早已勾结。”
圣旨中“剿灭水患”后紧跟着一句“整饬吏治”,圣上估计对此心知肚明。
“不止。”
陆奉淡道:“圣上疑心官匪勾结,而且是京官。”
皇帝最终选定裴璋为钦差御史,自然不单单因为陆奉的一句举荐。水匪历朝未曾断绝,却从未如此嚣张过,竟敢截杀进京赶考的举子。
他们凭得是什么?我泱泱大朝,兵强马壮,一堆不成气候的匪徒,他们有何依仗而不惧呢?
除非他们有高官相护。
皇帝想得更深,惊疑除了江南官场,上面还有京官与之勾结,满朝文武中,裴璋除却资历尚浅,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论出身,他是科举选拔出来的天子门生,清清白白;论能力,他三年便从胶州升上来,了解地方官场的弯弯道道,而且他进京不久,和京中势力没有牵连。皇帝早看中了他,迟迟不决,是因为惜才。
他是本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年纪轻轻入了阁,就算不揽这个差事,按部就班走,将来的前途也不会差。
江南此行,表面风光,暗处藏危。
皇帝方才在殿上试探裴璋,裴璋明知此行的凶险依然坚决,皇帝赐他尚方宝剑,不止是荣宠,更是一道护身符。
对于裴璋准备微服入江南一事,陆奉点评道:“裴大人机敏。”
水匪残暴,对于裴璋这种文弱书生,与其官袍加身当个活靶子,倒不如微服私访,反而能探出些虚实。
“无奈之举罢了,今日若是陆大人,定不会如我这般藏头藏尾。”
裴璋苦笑道,温润的眸中闪过一丝凌厉,“暴匪如此猖獗,连圣上钦差都得避其锋芒,这回,定将其一网打尽。”
许是想不到裴璋这样的书生有如此胆气,陆奉看了他一眼,问道:“为何?”
为何非得搅合江南这趟混水?
裴璋朗声笑道:“为报圣恩,为泽被苍生,剿灭匪徒,还江南百姓一片安宁。”
陆奉不置可否,眉头都没动一下。
“——不过,除了冠冕堂皇的话之外,下官亦是俗人,也想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陆奉黑眸微沉,转头看他,又问了一句,“为何?”
为何对我的长子悉心关照,为何此番剖白心迹?
和聪明人说话,不需要多言。
裴璋道:“令公子聪明伶俐,可怜可爱,下官见之心喜,您无须多虑。”
“况且细算起来,下官得高攀陆大人一句“连襟”,您的……夫人,是我妻之妹。”
“年前贵夫人给我府上送了年礼,年关事忙,我竟给忘了,下江南之前,下官当携家眷拜访夫人一趟。”
陆奉眉头微皱,生硬道:“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