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直到现在,赵晓青才发现他替她掩饰的难堪远比他带给她的难堪多得多。她忽然有点不敢看他的眼睛,只好握紧车把手,转到和家相反的方向。
  就让他再陪我走一会儿吧,赵晓青难为情地想,再占用他几分钟。等街上的路灯亮起来,他们的影子和车的影子慢慢缩短又慢慢拉长,就像一段反复播放的无声的动画。
  可是,有陈琦在的地方怎么会无声呢?他告诉她好多班里的趣事,有些名字赵晓青很熟,有些不熟,但她很愿意听,也听得很认真。
  直到她带他拐进小巷,看见小巷尽头那座低矮的平房,她不得不鼓起勇气:“陈琦,其实我也有事跟你说。”
  陈琦转身,和她面对面。
  “我妈妈要换新工作,我们很快要搬到县里住,所以,我以后就不骑,或者很少骑自行车到永贤镇了。”
  陈琦乍听愕然,但见她一副不是很高兴的样子,问:“然后呢?”
  赵晓青遗憾:“然后我们就不能一起上下学了。”
  陈琦疑惑:“……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
  “搬到县里,你回家肯定更方便。”
  赵晓青犹豫着:“那你……”
  陈琦低头:“我?你担心我?”
  “我担心你没伴,而且一个人骑挺危险的。”
  “你一个人骑的时候怎么不觉得危险?”陈琦掩盖住失落,无所谓地道,“危险我就不骑了呗,反正天冷了,我还省得买手套,要是路上结冰,我摔个跟头进医院更得不偿失。以后你不骑,我也有理由不骑了。”
  赵晓青被他说得轻松了些:“怎么什么事到了你这儿都是好事?”
  “本来就好,是你老往坏处想。”
  赵晓青心里一阵温暖,看着他,笑了。
  陈琦被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摸摸鼻子:“那我走了?”
  “等等。”赵晓青推车进院子,回家拿了个便携手电筒递给他。
  清亮的光在地上收拢成一团,陈琦单手握着车把,骑出小巷。
  其实他还有很多话可以问,问她的数学,问她的新家,以及经常出现在她身边的张扬。可是,当他骑出巷口,回头看见她还站在原地,心里一时又酸又甜。
  夜风微凉,他好像什么都问不出口,又好像什么都不用问了。
  赵晓青搬离镇上那天,许久没露面的房东来了现场收房。他常年住在县里,知道张萍从未拖欠房租,也从未找他报修,眼下看着被搬空且被打扫干净的屋子,感觉和刚租给她们时没什么两样。
  他站在门口,夹着烟头示意客厅:“这破沙发还能用啊?”
  张萍说:“没用了,怕你扣押金就没扔。”
  房东笑笑,很快关门锁门:“行,那就到这儿,你们要走,我也先回了。”
  他把烟头扔在地上,走出院子,赵晓青过去踩灭烟头,再把它踢进簸箕。隔壁的爷爷在门口坐了很久,从房东进去检查门窗水电时,他就坐在那儿。
  “他和他爸妈住这儿时他还小嘞,现在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了。”爷爷的视线落在路边排开的一溜儿花盆上,不知在跟谁说。
  “你好好的,注意身体。”张萍和他打了招呼,带着赵晓青往外走。没走几步,赵晓青让她等等,转身去把簸箕里的垃圾倒了。
  十五分钟后,她们坐上去县里的公交车。张萍看她脸上不见喜色,问:“舍不得?”
  “没有。”赵晓青靠着母亲的肩膀,从现在开始,她们变成了彼此唯一的支撑,“妈妈,房东会把那间屋子重新租出去吗?”
  “应该会吧。”
  那就好,赵晓青想,那样就不会只剩下爷爷一个人。尽管他们在院子里同住多年,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爷爷是封闭的,母亲是忙碌的,而她是坚硬的,三个孤独的人没有抱团取暖,而是继续各自的孤独,未免让人可惜,但也正因为这点可惜,离别的伤感倒被冲淡了,爷爷不必目送她们的远去,她们也不必留下廉价的牵挂。
  回到县里的新家,赵晓青和母亲做了大扫除。家电和衣物等生活用品是上周搬过来的,认真布置后,五六十平方米的小套间显得越发逼仄。这里没有院子,没有朝南的窗户,就连阳台和卫生间也都只有一块豆腐干那么大,但这里离一中很近,离张萍工作的地方也只有两公里,张萍每月能借此多问赵斌要一千五百块钱,这将明显改善母女俩的生活质量。
  “以后你就安心读书,等你高三了,还可以每天回家住。”张萍怕女儿不习惯,晚上带她去楼下附近走了走。走到一半,赵斌打来电话,问晓青喜不喜欢新家。
  “喜欢就行,我由着你妈乱来,可都是为了你。”
  赵晓青没出声,听到那头婴儿的啼哭,等他自己挂了电话。
  回校的下午,叶玉玲拿着做完的数学试卷去陈琦那儿:“我跟你对一对。”
  陈琦把卷子递给她,继续玩硬币。他这两天学了个新魔术,能把硬币从人眼前变到出其不意的地方。叶玉玲看他专心练习的样儿:“你找乐子找到障眼法上去了。”
  “玩玩。”
  叶玉玲对了会儿,问陈琦两道填空题,陈琦讲了下思路,她一点就通。她说:“还是你好,我现在一想起自己不认真听课就后悔,本来还故意在张扬面前装笨呢,后来就变真笨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