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他问爷爷:“要砍多少回去?”
  “再砍几株吧。芥菜不怕多,熬菜羹用得着,晒霉干菜也用得着。”爷爷嘴里念叨着,“再摘点落汤青,我去镇上买点豆腐和肉,让你奶奶给你包汤圆吃。”
  陈琦不爱吃汤圆,但知道爷爷喜欢:“那行,我去镇上买,吃完再去学校。”
  “好嘞。”爷爷拿过竹簸箕里的手套戴上,又拿过保温杯喝水,有陈琦陪着,他总是不用亲自干活。他觉得自己命很好,儿子勤劳,儿媳和善,孙子又聪明孝顺。孝顺的孩子本性都不会太差。
  “琦琦。”
  “嗯?”
  “你想考个什么大学啊?”
  陈琦直起腰:“怎么突然问这个。”
  “我在茶馆里听人谈天说地,有些老货比我年纪还大,说起他们的孙子孙女就停不下来,有当兵的,当老师的,当官的,说是好单位都要考试才能进?”
  陈琦“嗯”了声:“那肯定的。”
  “在学校里当学生要考,不当学生了也要考,怎么考个没完?”爷爷笑了下,“你奶奶年纪大了,老想家里出个医生就万事大吉,我听你妈说让你去当官,你爸呢,开玩笑说当大老板最威风,你自己想当什么?”
  陈琦被爷爷一问,想起自己和雷立弢说过,他想和老爸一样当个电工,但至少比老爸强,得是技术过硬不愁没饭吃的高级电工。
  “爷爷,我说我以后想待在家,随便找个班上,你会不会嫌我没出息啊?”
  “没出息?世上总是没出息的人多有出息的人少。”爷爷安慰他,“你愿意在家最好,家里有地,我教你种粮种树种菜,当个农民肯定饿不着。”
  陈琦“哦”了声:“那别人在茶馆里说他们孙子孙女都考出去,你只能说我考不上。”
  “考不上就考不上嘛。”
  陈琦失笑,他的随遇而安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爷爷。爷爷看他不接话,以为他嘴上不在乎,其实心里也要强:“你们班聪明生很多哦。”
  “多。”
  “我们不跟他们比,琦琦,开心最重要。”
  陈琦想,他的运气已经够好,最近也够开心了。他加快速度,砍了满满两大筐芥菜,再用扁担挑着回家。
  爷爷要帮忙,陈琦阻止:“我挑得动。”
  “你不常挑,要磨肩膀。”
  “挑担哪有不磨肩膀的。”陈琦让爷爷放心,“我有的是力气。”
  爷爷在后面护着:“你的力气哪儿来的?”
  “练练就有了。”就像赵晓青说的,长跑能练,作业能练,体力和勇气还能练不了吗?
  肩上压着重量,陈琦沿着田埂,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期末考的成绩出来了,家长会也结束了。张萍从超市下班,回来不忘跟赵晓青道歉:“对不起,妈妈又没去。”
  “没关系的。”赵晓青不觉得家长会是非去不可的任务,何况她这次考了全班第二,总是好比不好更多。只是,她发现不管数学试卷难易程度如何,只要她考不上110分,靠其他五门拉分就有些吃力。
  餐桌上,张萍提起回老家过年的事情:“你外婆年轻时老是骂我,结果年纪越大心越软,你喜欢回外婆那儿吗?”
  “喜欢呀。”
  “也喜欢外婆家的亲戚?”
  赵晓青点头。她明白母亲和他们的感情并不深,但这并不影响她在遥远的故乡找到一点生根的归属感。几天后,她们坐上往南的列车和外婆团聚。从除夕到正月初二,一连几晚,母亲和外婆都坐在床边聊到深夜。
  赵晓青听见外婆说母亲命苦,骂舅舅和舅妈没良心,又劝母亲趁着年龄不算太大再找一个。赵晓青面朝墙,装睡不参与,张萍则虚虚应着,偶尔替她掖掖被子。直到外婆离开,张萍也躺进被窝:“放心,妈妈不会给你找新爸爸的。”
  赵晓青不会因这句话而放心,相反,她有点难受。这几天她看到外婆家的热闹与忙碌、琐碎和是非,最大的感受是外婆有自己的生活,她和母亲也有她们的生活,就像两辆从同一起点出发的列车,却只能短暂地并行一段。
  床边的手机轻轻振动。赵晓青知道是谁,但没有去看。
  张萍拉掉房间里的灯。无声的黑暗中,她们难得同床依偎,等待着新的黎明。
  高二寒假放了半个多月,王思齐胖了整整八斤。叶玉玲约他出来见面,第一句话就把他刺激得跳脚。王思齐辩道:“胖怎么了?我一米八的个子多吃点怎么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好不好。”
  叶玉玲不提他一米七五的事实,只好奇他的脑力劳动。王思齐便说他不但做完了学校发的作业,还问陈琦拿了一中的作业复印。
  叶玉玲皱眉:“你变上进了?”
  “不上进不敢跟你俩坐一块。”王思齐知道陈琦和她一个全班第三一个第八,水平都能完虐他。
  他想起什么,问叶玉玲:“你真叫赵晓青了?她为什么不来?”
  “她说她有事。”叶玉玲没想到自己的人缘差到只能和这两个男生为伍,转头问陈琦,“你知道晓青在忙什么吗?”
  陈琦不知,事实上,他和赵晓青已经很久没联系过。
  “她连你也不告诉?”
  王思齐奇怪:“她为什么非得告诉陈琦?”
  叶玉玲白了他一眼。她以为陈琦和赵晓青的关系在那天的小山坡上有了突破,但她不论问谁都没得到确切的答案。赵晓青的嘴紧她是领教过的,陈琦这么沉得住气倒让她有点意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