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又是一模一样的话,比上次多加了十三个字。
“……”
错了,是好双标的大度。
热身结束,两队全部准备就绪。
赵上霄是国际部篮队的得分后卫,反应能力极强,虽然体格比同为后卫的骆桢健壮得多,却丝毫不显笨拙。
开局球在国际部手里。
在一个失败的三分球弹框落地后,狄琛从对面77号前锋的夺篮,把球抛向最近的岑宴秋。
演练的时候,他们的战术就是“一个岑宴秋原则”。
不惜一切地把球传到岑宴秋那里,尽可能拿分、先发制人。
第一节比赛结束,比分差距仅三分,国际部暂时领先。
接下来的两节比赛,狄琛盯对面盯得很死,差距逐渐缩小,直到骆桢一个三分球投进,本部以一分的微弱优势反超。
骆桢用手肘擦掉脑门的热汗,腼腆且毫无杀伤力地对赵上霄笑了笑。
上场前挑衅他来着,怎样,现在还挑衅得出来吗?
观众席,呼喊“岑宴秋”的声音一度压过赵上霄。
最后一节,狄琛在他的位置站定,哨声吹响前,他和岑宴秋无意间对视上了。
狄琛比了一个放心的手势。
一秒钟后,岑宴秋率先挪开,肌肉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充血勃发,锁骨连同脖颈红成一片。
这一局,两方球队你一分我一分地相互追逐,比分不相上下。
时间一点点流逝,就在狄琛以为要“五分钟加时赛”的时候,他们队的30号在篮板下成功打断对方进球,逆转局面。
篮球兜兜转转被传给岑宴秋,国际部试图包夹抢回的时刻,他向上起跳,瞄准目标投篮。
球衣下摆被动作牵扯,露出一片精韧的,蜿蜒着分明沟壑的腰腹。
计分器刷新,观众席里的本部同学齐刷刷地从座位上站起。
本部篮队拿下此次比赛的胜利。
赛后,狄琛大汗淋漓,坐在休息区裹着毛巾擦汗。
他前面站了个人:“我说,挖煤小子。”
毛巾挡着他的视线,狄琛把它扯开,不悦地皱眉,“我叫狄琛。”
“噢,狄琛。”
赵上霄的头发湿成一根根毛刺,嘴唇欲言又止地开合几次,最终闷闷地憋出一句,“球打得不错。”
“谢谢。”
“加个微信?”
狄琛摸摸口袋,他手机放班上了,没带过来。
没等他回绝,一道冷淡的声音横插打断,“他用的诺基亚。”
言下之意,加不了微信。
第18章
按道,以赵上霄的脾气绝对会因为“阻止狄琛加他微信”,和岑宴秋展开三百回合的阴阳怪气。
但不远处两队教练吹哨集合,这架到底是没吵起来。
下个月就是玉临市几所重点中学牵头举办的篮球赛,包含英中在内,共有三十九所高中参加。
这次选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挑出实力最强的五个人,组成球队代表英中参赛。
休息区,十几个男生站成一排,一道“天堑”从中劈开,本部和国际部隔着一米宽的大空地,谁也不想挨着谁。
狄琛进入队列,褚易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拄着肘拐卖力地挪到他身边。
“不好好坐着,跑过来干什么?”队伍顶端的岑宴秋换了位置,和狄琛一左一右站在褚易两侧,生怕他摔了。
褚易摇摇食指,“人残志不残,多个人多一份排面。”
国际部的球队教练不苟言笑,喊完一声“肃静”,将一份花名册拿到面前,黑色水性笔利落地圈了几个名字。
“以下念到的,即日起,每天中午一点半以及晚上七点按时到球场训练。”
“中锋,国际部a班郑硕新。”
“大前锋,高三二班周衡。”
教练正要念下一个名字,他们本部的老师手指点了点花名册的某个地方,不认同地摇摇头。
两个教练协商的几分钟里,狄琛感受到胳膊被人轻轻戳了一下。
“狄琛,有件事拜托你。”骆桢压低声线说道。
狄琛看了眼龇着两排白牙傻乐的褚易,发现岑宴秋也没注意到他们这边的动静,才默不作声地点点头。
“之后的训练,队内的协调工作就交给你负责了。”
骆桢上一个字还没说完,教练宣布道:“得分后卫,国际部h班赵上霄。”
狄琛终于明白他说话的语气为什么会有一种莫名的托孤意味了。
本部这边对得分后卫的选拔结果并不满意,尤其是穿着30号球衣的周衡。
骆桢走了,万一哪次他又犯上情商低的毛病,可没人再出来打圆场了。
“选赵上霄更容易拿分。”骆桢说。
狄琛不是很认同他的想法。
确实,赵上霄打法很激进,相比骆桢,在技巧上更胜一筹,能为队伍争取更多的得分机会。
但他和岑宴秋彼此看不惯,真组起队来,前期光协调两人矛盾就得花上半天功夫。
除非教练让岑宴秋落选。
他的心声刚在脑海里打了个旋,剩下两个人选即刻出炉:
“控球后卫,高二六班狄琛;小前锋,高二一班岑宴秋。”
*
狄琛郁闷了一整个晚自习,其实倒也算不上真正的“郁闷”,就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作业写着写着,他专注力高度分散,一不小心在英语d篇阅读的题号前写了一个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