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 56 章 困意
  “叮零零!”
  杏眸笼罩着朦胧的困意。
  抬起胳膊,沈觉夏拍了拍床头的闹钟。
  用脸蛋地蹭了蹭柔软的棉被,想起自己的“责任”,沈觉夏耐心地哄着自己起床:季知节可是为了保护自己才受伤的,自己不能因为想睡懒觉就把她抛到一边。
  樱粉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
  果断掀开被子,沈觉夏一鼓作气从床上爬起,光着脚跑进卫生间。
  抬起水龙头。
  双手并拢,捧着凉水洗脸。
  冰冷的凉水确实让她短暂地清醒了几秒,可惜很快——眼中又再度泛起了迷迷糊糊的困意。
  轻轻地甩了甩头。
  洗漱完毕之后,沈觉夏飞速地穿好制服,拿着手机下楼。
  这一天,是沈觉夏第一次看到季知节脱下白卦的样子。身后还是背着那把枪。
  人在光下格外耀眼,能把那身疲态都消磨殆尽,国旗的标志一下烙进了沈觉夏心里。
  季知节眉头轻蹙瞧着她,瞧的好像是她脸上的眼泪。
  季知节视线往手术室瞥去,然后问:“你哭什么?”
  “没什么。”沈觉夏站直了身子抹了眼泪,“你刚回来吗?”
  “刚回来。”季知节走近后又问,“你是没走,还是又回来了?”
  “交通封锁了,没走得了。”沈觉夏手里还提着旅行包,包里装的是林然走时给她的换洗衣服。
  沈觉夏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不算富裕的家庭将她养的很好,因此她选择入行时,妈妈还背着她哭了一场。
  “那现在呢?”
  “先住这儿,这里安全。”沈觉夏回得简单。
  这句话给季知节听得眉头微蹙但是眼眸转为柔和,她问:“认识路吗?”
  沈觉夏看向她,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季知节这样的神情,很浅淡,是她形容不出来的温和感。
  四周又开始变得嘈杂,沈觉夏后背离了墙,问:“你是说宿舍吗?”
  “我刚好要回宿舍换衣服。”
  沈觉夏短暂地看她一眼:“不认识,我跟你一块过去。”
  季知节眉头动了动,特意侧过身子让她先行。
  医生的宿舍楼上原先是空的,后来部分患者住了进去,临时又腾出了一些房间给本地的记者各个新闻台的工作人员住。
  现在资源有限,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建筑。将宿舍楼用季医生、患者和记者的住宿是一种有效的资源管理方式。
  战地医院有专程巡逻的维和兵,他们都和国际人道组织联合,目的是有助季医疗工作的进行,同时也为记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沈觉夏在门口做登记的时候,季知节已经上楼了。在楼下时她碰到了李君乐,那天帮她取回证件的那位。
  上楼时,李君乐说:“我还以为你现在已经回了国,目前战事紧张,交通封锁只是暂时的。你的伤好了吗?”
  让沈觉夏没想到的是,李君乐记得她,而且记得很清楚,问话时还转头看了眼她的小腿。
  “我的伤已经好了。”
  李君乐安慰说:“你放心,这里是安全的,交战区已经远离了塔和里。”
  安全这个词,在这里有多重要呢,带来的不仅仅是心里的慰藉。
  楼道里很吵,有的记者在这里做报道,还有对一些患者做采访,国际红十字会也挤在这里住。
  沈觉夏折身给拿摄像机的记者让位,跟着李君乐到了尽头的房间。
  李君乐面向她说:“舍友都是本国的记者。”
  李君乐一边介绍,手指弯沈敲了门,没人开,大家都不在宿舍,她转动门锁,进屋便是厕所。
  这栋楼曾经是废弃的医院,因为没有拆,战事爆发后便用季做了宿舍,彼时这层楼正好是原先医院的单人病房。
  “热水的话一般早上有,上铺是你的。”李君乐将上铺的箱子拿了下来,然后才把棉被放上去。
  沈觉夏打量着四周,而后收了视线说:“谢谢。”
  “不用谢,你的语言不通,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战地医院恢复了通信讯号,我那儿有个翻译器,我回头给你送过来。”
  李君乐将沈觉夏手里的包接过,帮她打开柜子,问道:“你是进过特训队才学的战地摄影吗?”
  “毕业后在特训队学的。”沈觉夏脱了外套,内里是一件白色的短袖,在白炽灯下能看到后边染了一条黑印。
  “京华视野新闻组织可不好进。”李君乐靠在床边看她,“我看到你是京华人,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北大。”沈觉夏对上她的视线回应,然后才将衣裳挂在了床边。
  “我是隔壁学校的。”李君乐端端地看着她笑了笑,“难怪你敢一个人来战场做拍摄,原来在特训队呆过。”
  “你什么时候进的国际红十字会?”沈觉夏拉开包,找了身干净的衣服,和李君乐聊天很愉快,不会让人觉得很复杂。
  李君乐长叹一声说:“今年是第三年了,上一次申请援助还是刚进组织那年,我以前想进特训队,但那时候我视力标准没达到。”
  算起来,其实李君乐和她进京华视野新闻组织的时间差不多。
  “那你会不会打枪?”李君乐忽然问了这句话。
  沈觉夏听笑了,抬眸看看她,对方眼里带着一股欣喜,随后垂眸时,沈觉夏点了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