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大巴车启动,窗外的画面开始移动,短暂的电流声从车载音响里钻出后,话筒里传出了声音。
起初,是肖凯在前方就安全问题老生常谈展开宣讲,后来,林斯言从他手中接过话筒,画风一转,开启了传统的带动气氛环节。
众人这会儿的精神头十足,林斯言抛梗,他们便积极接梗,林斯言点名,他们便乱舞乱唱,直到大巴开出市区,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少,目之所及的高楼大厦逐渐被田野荒山取代,一群人这才切换成了省电模式。
两个半小时后,大巴车驶入了江明山景区的停车场。
肖凯吹响一声口哨,众人带着尚未消散的睡意走下了车。
也不知是因为昨晚提前兴奋了没睡好,还是刚上大巴车那会儿消耗太多体力,一个个不是张着嘴巴打哈欠,就是闭着眼睛抻懒腰,看着还没隔壁刚从车上下来的夕阳红老年团有活力。
肖凯一边将班旗举起,一边拧开了挂在腰侧的小蜜蜂:“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景区的门口,从这一刻开始,各组的组长就要担负起责任了啊。你们确保好存有每一位组员的联系方式,待会儿上山以后不要掉队,不要走散,一定要集体行动。”
在大巴车上落座时,众人几乎就是按照分组和自己的组员坐在了一起,所以下车后没花费多少时间,队伍已经按照分组排列好。
“老师,都快十一点了,什么时候开饭呀?”
山还没开始爬,肚子已经惦记要开餐,肖凯被问得是好气又好笑。
在学校计划的行程中,上午抵达景区后先让学生们稍微动动筋骨,爬到商业区旁边的平地后便可以用午餐。约莫一个小时的午休过后,动身开始攀登顶峰,晚上便是在山上露营过夜。
肖凯低头看了眼腕表,算了算时间,给出答复:“爬得快的话,四十分钟就能到吃饭的地方了。”
队伍通过检票口的闸机,在沥青的石板路上拐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
头顶的日光倾泻而下,洒在了一块造型特异的巨石上。
巨石看上去已经历不少年岁的风霜雨雪,表面沟壑纵横,中央处是草书字体写下的“江明山”三个字,书写极为狂放,据说是蔺江的一位老领导在景区开发初期亲自提笔留下的笔迹。
队伍向前走了数十米后,众人迎来了第一个分岔口。
分岔口的两侧都是上山的路,一条是绕山的柏油马路,说是九曲十八弯也不过分。另一条则是原始的直通山路,除了部分不平整的地方铺设了台阶以外,所见之处皆是土。
面对这两个选择,三班的大部分同学更倾向于后者——山路。
“这平整的路每天都能走,既然是爬山就走山路呗。”
一人开了口后,其他人也开始跟着附和。
“你们不觉得走山路更有探险的感觉吗,我觉得会比走大马路有意思。”
“会不会走着走着碰到什么人的墓穴啊。”
“怎么,你还打算拍个盗墓笔记?”
“……”
听到众人的意向都是偏向走山路,肖凯给他们敲警钟:“走山路是可以,不过你们得额外小心,山路容易滑跤,待会儿磕着碰着可别叫唤啊。”
于是,一行人就此在山路上成群结队浩荡前行。
山间幽静,日光曚昽。
枯败已久的落叶层层铺落,斑驳的地衣芽孢包裹着台阶,郁郁葱葱的树木随着地形逶迤起伏,随风涌动的枝叶发出簌簌声响。
沿着略微陡峭的山路前行虽是新奇有趣的体验,但时间一长,众人的体力就开始跟不上。
有的同学放慢了脚步,有的同学停在了原地休息,渐渐地,队伍开始出现中断。
“桑榆,你不累吗?我现在真的好想掐死刚刚那个带头说要走山路的人。”
邓佳平日里就不热衷于运动,这会儿更不必说,显而易见的,她属于体力不支的那一挂。
桑榆推着邓佳向前走,“少来,别想把锅甩出去,刚刚你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可还记着。”
邓佳摇着头叹气,从额上抹下一滴汗:“欸,所以我那会儿脑子进的水现在又散发出来了。”
两人往前又走了一段路,邓佳没忍住,再次开口叫停:“咱们还是歇两分钟吧。”
桑榆无奈地笑了笑,站在一旁看着邓佳给自己擦汗扇风。
和邓佳状况相同的大有人在,几乎都是走走停停,也因此,三班的大部队已经被拆散得七零八落,除了蒋泽延这个体育委员仍旧一马当先地在最前方领路外,后头跟着的人是换了一波又一波。
刚上山时,陈东隅隔着段距离,走在了桑榆的身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和邓佳体力的下降,逐渐地,两人的位置就调了个个。
他没有走得很快,时不时地总会回头张望一眼后方。
默不作声旁观了一路的林斯言终是有些憋不住,一把勾住对方的肩膀耳语:“你们就打算一直这样僵着啊?”
僵?
陈东隅觉得用这个字来形容他和桑榆目前的状况还真是挺贴切。
那天晚上,他牵着桑榆下楼,也不知她是因为来不及反应所以没有挣扎,还是本就没打算挣扎,他以为至少她不是完全抗拒他的,可是后来桑榆的种种举动都告诉他,是他多想了。
即使他们体测的项目相同,练习过程中和最终考核的时候她都不曾主动和他说过一句话。所以今天在大巴车上,他看到邓佳坐在后排的右侧后,特意选择了左侧的位置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