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村里生活在某些程度上能自给自足,但总会有需要花钱的时候,日子再不细致,打满了补丁的衣服是衣服,打满了补丁的鞋子也要穿着。
一个月最差挣个三块钱,对村里的人家来说,都是少见的收入。
带着这样的想法,到了茶叶季过去,送上山来的茶叶反而越来越多,原先一天只有一两百,现在有的时候一天能送来五六百,甚至七八百斤。
村民们倒是想出了采茶的好办法,左右不要求茶叶的质量,空手摘的速度还是慢了点,索性用上了工具。
什么锄头、镰刀、柴刀,都不是什么顺手用什么,而是家里有什么用什么。
茶叶越堆越多,几间才刚补了屋顶的屋子都堆了大量的茶叶。
存放的问题不大,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村民们都很懂得给她“独立空间”,都不会进屋打扰她。
就算进了屋,话也好说,只说购茶叶的人一时间运不出去,村民们不仅不会怀疑,甚至还会帮着隐瞒,毕竟他们都靠着这些茶叶挣钱。
重点是香江那边,这么多茶叶来来去去在她那间小小的出租屋里搬来搬去,保安再好说话,也扛不住她这边处的数量这么多。
且她住处附近几家制衣厂里的碎布都薅了一空,她实在拿不出更多可以“替换”的大包,这也是个问题。
唐园坐在游戏空间里,一页一页翻看着手里的报纸。
如今的媒体主要就是报纸,所有讯息都在报纸上登载,娱乐新闻、政治新闻、八卦消息,以及各种各样的招工讯息。
她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拿着地图,按着报纸上招工讯息的地址,在地图上圈下。
很快,地图上就出现了大量的小圈,而其中有几个地方的小圈格外密集。
找的差不多,她双手拿着地图,看上面小圈密集的位置。
这些地方离她现在住的地方有点远,但密集的区域有着大量的工厂,除了制衣厂之外,还有食品加工厂、金属加工厂等等。
这符合如今香江的情况,以轻工业为主,正好也能满足她的需求。
她挑了两个小圈格外密集的地方,立即出去跑了一趟,两边都跑过,看上了其中一处治安相对较好的区域,开始在附近寻找合适的仓库。
这里仓库的价格比她之前坐着巴士沿路看过去的价格略便宜些,其中有些仓库里还住着人,三四百平方英尺的仓库,需要两千左右的租金。
换算成平方米,就三四十平。
不过地方隐蔽一些的,租金会更便宜。
但唐园去看过,去隐蔽的地方总觉得凉飕飕的,最终还是选了一处位置合适,价格也合适的仓库,以两千一个月的价格租了一个月。
房子租好,她第二天就带着“临时住处”过来,开始光明正大去制衣厂收碎布。
人力车一车一车过来,碎布也好几袋好几袋被拉过来,当着所有围观人的面,在仓库里摊开大大的塑料膜,将所有碎布倒出来。
这附近有许多制衣厂,附近的人要买到碎布都格外容易,且香江这边的条件怎么都比内地要好,打补丁的衣服有人穿,但基本不会有太多的补丁。
在唐园的刻意介绍下,当他们知道这些碎布是要挑拣出来进行二次利用时,便对她的生意,对仓库里的东西失去了兴趣。
甚至她还看到过一些溜达过来的混混,在看清仓库里满地的碎布后,都嫌弃地白了眼离开,可见连他们都觉得碎布不值钱。
就这样,确定大家都看清之后,唐园便开始挑着大袋子出去。
外人看不清袋子里是什么,但都知道她一直都在收碎布,也都以为她挑出去的也是碎布。
但实际上她挑出去的都是茶叶。
这附近厂子多,人也多,唐园挑了一个相对需要绕点路的市场,找了个地方后将茶叶袋子放下,打开后就开始卖。
在这里她卖的就是老茶,还是一块钱一斤,价格挂出去,很快就吸引了人来看。
“老茶?”
“对,都是老茶,”唐园说道,“我在这边卖一阵,以后不一定会来,您要的的话可以多买一些。”
“那你给我来五斤。”
“给我也拿五斤,”边上在看的客人说道,“第一回见你,以后不来卖了?”
“卖几天吧,以后去别处,茶叶也就是这个季节,手头的库存不多。”唐园称着重,给两人包茶叶,很快就包好了十斤茶叶。
两个客人刚走,又有新的客人来,开口就是要三斤五斤,甚至还有要十斤的。
唐园这次挑过来的两袋子茶叶,每袋重六十斤,总共一百二十斤,没过多久所有茶叶就全部卖完。
“没了?”
“有有有,”唐园称好最后一包茶叶,“你们等我半小时,我半小时后再来。”
老茶卖的快,一百多斤茶叶都卖不了多久。
一想到自己得挑着担子来回跑好多趟,她实在是撑不住,再回去之后本来打算租一辆三轮车,但实在是没有找到租三轮车的地方,索性去买了辆自行车。
原本她住在出租房里,买了自行车也没地方停,这会儿在仓库这边,总算能停一停,且之后买碎布用自行车拉货也方便。
自行车买完,她再去市场的时候,就直接把茶叶绑在了后座上。
本身这些都是碎茶,不怕绑上后茶叶碎的太多,并不会影响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