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忙碌的茶叶季开始,她提前准备好的小钱包派上了用途,抵消了茶叶季她没有足够时间去做小钱包的忙碌期。
  今年准备时间充足,清明之前全村人就动作起来,全部上山采茶叶。
  明前茶嫩小,采摘更加困难,同样一斤茶叶,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采摘下来,唐园的收购价是3毛钱一斤。
  与此同时,咖啡店里腾出了一个货架,摆放了专门定制的茶叶罐和茶叶纸,将新鲜采摘的明前茶上架,标价:2块/两。
  相当于三十二块一斤。
  第101章 五百斤量
  明前茶比普通的茶叶贵了好几倍, 用的包装是价格最贵的茶叶罐。
  薛诗琪看着她上架,对于这个价格没有任何想法,只是帮着她将茶叶罐放在货架上。
  摆货的时候, 进来几波客人,都是冲着咖啡而来, 看到货架上的茶叶完全没有购买的想法, 看都不看, 要么是拿着咖啡豆直接走, 要么是研磨后直接走。
  唐园没有去主动推销,而是带着一部分茶叶来到柜台, 打算给薛诗琪做奶茶喝。
  奶茶的做法说简单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不同的人喜好不同, 爱好不同,就会导致对奶茶的倾向格外不同, 不然后世也不会有那么多奶茶店出现。
  不过这会儿没有珍珠, 多多少少缺了点意思。
  唐园将茶叶煮起来, 没过多久就有一股茶叶香气在店铺里弥漫开来。
  又有客人进来,嗅着茶味走到柜台前:“这茶叶还挺香, 你们店里卖的吗?新茶这么快就有了?”
  “是,刚到货的新茶,而且现在的茶都是明前茶, ”唐园让客人看茶叶的情况, “这批茶叶价格高一点, 等过些天再送来的茶叶, 价格就会低一些了。”
  物以稀为贵,明前茶指的就是清明之前的茶叶, 这个时候的茶叶口感会更好一点,虽然没有夸张到口感好几倍,但它量少,只要过了清明摘的茶叶,就不能算是明前茶。
  “闻着确实不错。”客人走到货架边看价格。
  正好唐园煮好了一锅茶,用杯子倒了一杯出来,递给客人喝。
  与此同时,也在用茶叶水冲泡牛奶,跟薛诗琪一起调制着好喝的奶茶。
  加糖、加奶,一点点调整到个人喜欢的口味。
  客人捧着杯子喝了茶,满意点头,临走的时候带走了两斤咖啡,五斤茶叶,说是要带回去送人。
  三十二块一斤的茶叶对比普通价格的茶叶要贵一些,但作为明前茶来说又是合适的,经常来买咖啡的客人并不会太差钱,一百六块钱不多,这个价位的茶叶拿去送礼也挺好。
  等到客人离开,薛诗琪捧着手里的奶茶赞叹:“好喝,我也要买茶叶。”
  “这批茶叶价格略贵一点,煮奶茶的话用什么茶也都可以,”唐园简单收拾桌上的东西,“等过些天新的茶叶到货,你可以买一些回去。”
  “新的那批你打算定什么价?”薛诗琪问她。
  唐园想了想,说了“七毛”的价格。
  明前明后的茶叶价格相差大,原因还是那一个,产量大,她怕定价太高,到时候卖不出去。
  去年采摘茶叶,一天都能有一两百斤,一个月五六千斤,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只会高不会低,她又只有这一家店,大不了再算上“摆摊”,那也得很长时间才能卖完。
  至于价格比她去年摆摊贵,也是因为她现在把店铺大咧咧开在这里,要还是跟去年那样定低价,真要是被人盯上,那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你说的肯定对,那我再等几天,”薛诗琪继续喝着奶茶,“对了,这个明前茶你那儿有多少?是不是还要定茶叶罐?”
  确定今天要卖明前茶,茶叶罐子都是提前订好的,数量并不多,如今清明已过,不会再增加明前茶,可以大概确定需要茶叶罐的数量了。
  “大概六百多斤,”唐园想了下,“可以先定三百斤大大小小的罐子,等过些天看销售情况,即便定多了,往后普通的茶叶也可以用罐子装,收点罐子费就好。”
  做罐子的那个厂的老板跟薛妈妈是好友,给的一直都是大批量的出厂最低价,算是照顾朋友的生意。
  唐园过年那会儿还去走过一趟,送了三斤草莓作为礼物。
  “正好咖啡豆罐子也还要定,这批一起定了吧。”薛诗琪记下单子。
  唐园这一天都在店里待着,卖出了十斤茶叶,销售情况比她预想的要好一些,这批茶叶三十二一斤,一天卖十斤就有三百二。
  至于咖啡豆,虽然云省那边已经过了季节,但她提前存了许多,足够卖到今年十月的咖啡季,如果接下来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还是以每天二十斤的量出售,没准到十月了,她手里还能剩下不少库存。
  清明过后,云省那边下了一场雨,几乎一夜之间,茶叶就长大了许多,从山顶看过去,许多山上的茶树都绿意盎然,吸引着大家去采摘。
  经过这一幕,送到唐园这边的茶叶数量果真大幅提升。
  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送上来的发圈数量比之前降了些,导致这情况的原因,就算不问她也知道。
  被挑选出来做发圈的肯定是家里体弱的人,如今茶叶季,全家人都要上阵去摘茶叶,家里总要有人洗衣做饭,茶叶晒在那边,总要有人去翻,事情一多,自然无法兼顾发圈的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