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末日回响> 第132章

第132章

  终于,在孤城把又一包食物递下去时,人群突然短暂地安静了一瞬,紧接着爆发出了更激烈的呼喊。
  “怎……怎么了?”cpu还有些发热的方舟转过头。
  “我像是你认错了,”孤城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那个领了第二份食物的骗子已经跑远了,而不敢随意离开运粮车的难民只能把车围得更严实,“我感觉要出事。”
  果然,终于失去耐心的难民们开始猛烈地推搡货车,已经少了许多载重的车辆似乎扛不住如此汹涌的袭击,孤城只得抱起方舟,刚要找个位置暂且躲避一下,脚下的车子便忽地震动了一下,旋即更糟糕的事就发生了。
  轰——
  装载着粮食的货车猛然倾倒,混乱的派发彻底演变成了哄抢,难民们也不再区分谁领没领到,便纷纷冲上去抢夺地上的食物,这些饿极了眼的人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每包一百斤的食物居然像是运动场上的皮球一般在手中飞速传递,更有甚者拖着三大包居然还能从人潮中杀出重围跑路。
  “完了,这下彻底出事了,”从食物堆里爬出来的方舟绝望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怎么办孤城,我们怎么回去交代呀!”
  好在孤城还保持着绝对的理智,她快步走到车头边,从副驾驶座上取回自己的霰弹枪,然后走到难民中朝天开了一枪。
  难民们先是被枪声刺激得更混乱了一阵,但孤城又接连开了好几枪,总算是让这些人安静下来了,只是比起被震慑住的恐惧,绝大多数难民的眼中还是警惕。
  “所有人,包括之前已经派发过的,都把食物放回去,我们要重新进行一次派发,”孤城把枪端在手中,并对着难民们扫视了一圈,“敢有私藏的,格杀勿论!”
  “凭什……”
  砰!
  某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想提出反对,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孤城就开枪机毙了他。
  “你们也不必惦记能够从同胞手中多拿一份口粮,”孤城捡起死者身边还沾着少许血迹的食物,“多出来的食物全部带回避难所,现在,排队。”
  此时工人和司机也已经把货车拉起来了,众人又花了些时间把食物包一一收缴回车上,并重新进行清点和记录,难民们终于肯老老实实排成了一队,但孤城看得见有些人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多了一丝仇恨。
  “为什么不把那包食物分给表现最好的人呢?”趁着工人还在清点,方舟用很小的声音问道,“树立一个榜样说不定有奇效呢。”
  “只怕这个榜样过不了几天就会死于非命了,”孤城望着这帮凶残的难民,轻轻摇了下头,“况且挑拨分化固然是个管理上的好主意,但那是避难所的事,我还是愿意费点儿心思建立一个统一平等的秩序,不愿意干那种有亏良心的事。”
  接下来的工作总体上顺利了不少,虽然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但总算把每份食物都精确地派到了每个难民手中,至于他们之后会发生什么,二人也实在没那个能力管了。
  “辛苦你们了,这些人是新收回来的,以前在山里搞抢劫行当,所以特别不信任避难所,”司机估计是没少见过大场面,经历了刚才的混乱,路上还有心情和她们聊天,“其他几个站点倒是能轻松许多,那些都是在这里干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老熟人,对派发流程也都很配合了,可惜上头没安排给你们。”
  “核心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难民?”方舟也趁机提问。
  “受地理位置的缘故,这里被当成了中转站和收容所,很多外界的难民盲目地听说暗色岩区资源丰富,避难所也在招收劳工,就成群结队地往里钻,结果不是找到的避难所已经满员了,就是压根迷了路,物资耗尽又缺乏防护设备的他们就因此被困在了暗色岩区,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你们才主动救助了他们?”
  “说来惭愧,一开始避难所不想管他们,觉得他们适应不了恶劣的环境,早晚会自己死掉,但随着时间推移,一来,拜火山会出现并大肆整编这些难民,给大伙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二来,难民的生命力也比想象中的要顽强,不少人硬是活了下来并落草为寇,严重威胁了沿途的交通;三来嘛,有些发展势头良好的避难所盲目扩张,结果建完产业又发现人手不够,就惦记起了拉难民去当劳工。”
  “所以还是被迫的呀……”方舟收起了刚才的感动。
  “这些避难所你懂的嘛,就是些草台班子,不催不动弹,”司机的笑容也充满了无奈,“总之,由对难民有需求或深受其害的避难所提供物资,我们则负责场地和管理,把暗色岩区零零散散的难民都聚拢到一起,再统一运输到缺人的避难所去——包括我们2号自己也没少往总部运人。”
  “可我看你们这里聚集的人也不少了,为什么还没送出去,还要让他们挖矿并且提供食物呢?”
  “送人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很少有避难所还有人手缺口了,但流落在外的难民却还有很多,既然已经开了收容的头儿,就不可能再放任不管了,所以我们聚集起更多的难民,并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培训,最后送出去开发新地区。”
  “只是单方面供养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并不想离开,一提要开荒就聚众闹事,但不给食物又会造成更大规模的危机,”司机接着说道,“我们就组织他们去挖矿,用劳动来换取食物,并另抽时间进行培训,除了让他们觉得开荒比留下挖矿好,也是为了尽量缓解收支压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