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沙漠中缺少水源,每天清晨,遥远的西部海域会送来一阵包含微量水雾的季风,它们产生的露水供养了此地最初的幸存者,艰苦的环境让这里的人养成了顽强却贪婪的性格。
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这与它最初被赋予的产业不无关系——“军工”,这实在是个太过笼统的称呼,实际上,能满足生产热武器的全套要求,本身就意味着要具备多种产业,因此比起军工厂,一个巨大而完满的复合型工业基地才更符合它的样子。
只是纯粹的工业并不能让人填饱肚子,武器在末日初期也并没有什么大用处,想要实现“邻居屯粮我屯枪”,前提是你得有邻居,很不幸的,5号偏偏就是个孤儿开局,方圆上百公里内没有一个能生产食物或水源的好邻居,枪自然也没了用武之地。
这使得它在末日初期并不显赫,相比于自带食物或依靠售卖基础必需品而稳步发展的几个避难所,5号的人口和规模都少得可怜,它也尝试过向外兜售武器来换取资源,但大家都明白保持和平最好的办法只有两个——大家都有武器,或都没有武器,后者当然比前者好达成,反正当时的野外也没多少土匪,打架真的没有吃饭重要,于是避难所们便约定都不买账。
只可惜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养寇自重是个很容易被想到的方案,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但绝大多数避难所都认为游荡者的崛起和5号脱不了干系,野外突然多起来的持枪劫匪也肯定受到过某种资助,远程贸易的风险正在急速上升,大家开始变得需要自卫了。
5号终于发展了一些,虽然代价是名声变差了,但至少它摆脱了半死不活的状态,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除非你有更大的野心。
吃饱了就想要吃得更好,5号很快就打起了吞并其它避难所的主意,可明目张胆的内斗绝不会得到大避难所的许可,小避难所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打不过你还饿不死你吗?
5号决定采取一些委婉的方式。
避难所之间的恩怨、令人眼花缭乱的条约、勾心斗角的大会和联合行动……这些都是再适合不过的利用对象,钻空子是这些狡猾的家伙最为擅长的手段,而积极参加集体事务又能挽回不少声誉,于是5号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从最早的《联合互助条约》再到近几十年的《隔离协约》,大大小小的破事几乎都有它参与的身影。
而人的感觉是件很奇妙的事,当你觉得一个势力十分强大时,它可能真的在飞速壮大。
在这个缺乏资料记录的时代,人们已经忘记了5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跻身大避难所的行列了,尤其随着地区冲突的烈度在不断增加,一些人们甚至理所当然地相信这个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势力从一开始就应该如此强大,并向其寻求武力上的庇护。
5号也乐得见到这样的结果,毕竟一个从始至终都强大无比的神秘存在,显然比一步步发展的励志故事更能震慑人心,于是它掩去了自己的过往,并主动扮演起了一个可靠的守护者和调停者,为自己博得更多的好名声。
直到伊甸来戳破它野心之外的伪装。
嘀——嘀——
满载而归的大货车停在了花岗岩铺平的空地上,经历了数个月的商队之旅后,二人终于平安抵达了5号避难所。
此时正值秋冬交际,虽说末日后的世界不再四季分明,但沙漠的气温还是比往常略低了些,这让北方来的两人多少能适应得快些,不过商队的人还是贴心地送上了隔热服,本着不要白不要的原则,她当然接受了。
孤城好奇地张望着四周的建筑,不同于大部分避难所,5号的主体建筑都是位于地表之上的,高耸的太阳能发电板更是让它的存在愈发显眼,不仅如此,周边的城市也在如末日前一般正常运转,倘若不是居民们穿戴的厚重隔热服显得有些怪异,这里倒真是一座普通的沙漠城市了。
“除去原本的军工,我们这些年里也发展了不少新产业,比如能源、纺织、建筑等等,”商队的人边领着二位往内部走,边炫耀起了避难所雄厚的资本,“我们还新修了几条公路,连通了附近包括21号、48号、250号和435号等诸多避难所,准备建立起一个成熟的西部贸易区,而且……”
她耐心听着,时不时微笑地附和几句,同时在心里暗暗赞叹5号的表面工作真是不错,如果不是身为北方领头羊的9号储存了足够多的资料,她还真无从获知5号的另一面。
不过就算不知道也没关系,是好是坏,马上就能一见分晓了。
避难所的主体意料之外的是一座高大的玻璃建筑,并通过钢筋的辅助将其扭曲成了近乎违背物理学的形状;进入内部,透明的玻璃电梯将一行人缓缓送至顶层,这种保密性很差、安全性也未必最好的设备往往都是为了炫耀而做的,5号从不遮掩自己的实力,这里的人似乎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威慑住外来者,而这也确实有用——至少对年龄尚小的孤城很好用。
“怎么,看呆了?”她轻轻捏了下孤城的脸,“这种玻璃建筑可不舒服,现在这个季节没有太阳直照还好,到了夏天可就变成大烤箱了。”
“好歹看上去很壮观,尤其是上百米的整体玻璃建筑,”孤城指了指电梯面板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我们那里可没有。”
“是我们那里不合适,这么薄的墙壁会把人冻死的,纯玻璃的建筑也容易被雪压塌或冻裂,”她弯下腰,神秘兮兮地对孤城耳语道,“而且别觉得他们会真住在这里,我敢打赌,泥砖建的半地下室房屋才是这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