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要,相反,作为重要的外援,孤城需要通过让渡更多利益来换取他们的长久支持,只是给的东西和北方想要的不太一样罢了。
北方的最初想法,是希望让所有人都集体搬去伊甸,毕竟零下五六十度的环境实在过于恶劣了,但随着十五年前的失败,这个想法自然不可能实现了,北方的大批资源也需要有人一直开发加工,因此孤城和避难所们都不可能同意他们尽数搬家。
而如果不能全搬,就最好一个都不搬,否则患寡而患不均,分裂后的强大离心力会将整个北方闹得不得安宁,这既不利于孤城的规划,也不利于其它避难所的资源供给。
不能搬家,又要出让更多利益,那就要从别的地方入手了,除了分割5号的遗产外,孤城还准备了两份长期礼包:其一,是其它大避难所对北方的援建计划,这是整合交易的附加条件,也是各避难所为了稳定北方做出的牺牲;其二,是与伊甸的优先贸易权,这也是孤城为了让北方长期支持伊甸发展计划的策略,它的实现得益于画大饼和南北公路的存在。
而公路也牵扯到另一个议题,有人得到好处,有人就要失去利益,东部和北方的兴盛自然要其它地方付出代价,南方是不可能了——作为受地幔柱事件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整个南方连个规模稍大一点儿的避难所都找不到,过于破碎的地形也让外界根本无法干涉其发展。
而西部,这个离伊甸过分接近的地区,就是这场分配问题中最难解决的烫手山芋了。
西部避难所的情况要细分,且大避难所的重要性要远高于小避难所和难民,因为他们对伊甸有直接的威胁性,必须优先安抚或提防。
5号必须被摧毁,两次伊甸事件它都站在对立面上,几乎不存在拉拢的可能性,且5号的主业是军工,为了利益就不可能去维护和平。
4号和8号都是被维达背刺的,但他们的情况要分开讨论,4号和14号相互对立,14号又已经是自己的盟友了,再去拉拢4号显然不合适,但受限于垄断风险,也不能像把5号划给9号那样让14号吞并4号,好在14号离伊甸足够近,可以建立第二分部。
因此孤城的安排是将4号的一部分产业切割给14号,再从伊甸分一块地盘也给14号,但14号要将总部迁移到伊甸附近,原来的旧避难所只能作为分部牵制4号,这样既可以保证14号会支持伊甸发展,也尽可能让二者的关系保持在相互制约而不是倾向合并。
至于8号,麻烦的点在于它没有可替代的势力,如果不是维达提前把8号得罪了,孤城还真不好下手,但现在的情况反而好多了,伊甸和死区的建设都需要大量修路,孤城只要把之前参与联军的事一笔勾销,就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意订单把8号安抚下来。
最后是2号和7号,这是最难解决的两个问题,孤城已经不想也没有额外利益再分给他们了,况且作为旧联军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也不是一点儿蝇头小利就能收买的,孤城对此没什么好的方案,她困住维达本来只想尝试强迫对方就范,直到方舟带来了一个新计划。
“综上,我们的新体系就是这样,”方舟将二人商讨好的方案详细给维达说了一遍,然后用一个略带胁迫意味的笑容面对她,“而这个体系需要一个领导者,伊甸的建设工作也需要一个指挥者,我们两个没有自己的人手,下面的人肯定不会老实听话,所以思考再三后,我们一致决定推举您为伊甸的新管理者。”
维达才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她不说话,用怀疑的目光打量方舟。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此我们希望您能断绝与7号的盟约,并亲自宣布这份新的分配方案,作为回报,我们会全力支持您争夺2号的管理者之位。”
“我算听明白了,你们想让我当光杆司令?”
原有的盟友不是被拉拢到另一边,就是被迫舍弃,还要亲自宣读方案——如果日后自己想改,肯定会被不明真相的人骂做朝令夕改,损失更多号召力。
“别这么说,如果您成了新体系的领导者,那么新的利益既得者就是您新的盟友,”方舟贱兮兮地笑了起来,“况且您会成为伊甸的实权掌控者,管理这么大一块新地盘,不比当个大会主持人好多了。”
这就是方舟的解决方案,不分给2号和7号两个避难所实际利益,但给维达更多好处,毕竟收买个人可比收买集体便宜太多了,而且维达是个利益至上者,这样的人反而比傀儡更适合合作,因为她的行为有例可循——哪个选项好处更多,肯定就会选哪个。
“这不能算牺牲2号的利益为自己铺路,一来2号并没有实际损失,只是得到的好处比原计划更少了,真正受打击的其实是7号;二来你们原本的方案也没道德到哪里去,用个人的不道德去替换集体的不道德,从名声上看似乎还是正收益呢~”
“行了,没必要和我说嘴皮子,”维达摆了摆手,“你们的意思我很清楚,我可以接受,但要提前检验2号的情况是真是假。”
“你想怎么检验?”孤城开口道。
“我指定一个人,让她回2号总部一趟,她会把真相给我带回来的,如果你们没骗我,我就同意和谈,在她回来之前你们可以继续关押我。”
“没问题。”二人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那就不用了,”维达却反过来摆了摆手,“答应得这么干脆,要么你们的确没骗我,要么你们做好了万全的应对措施,我查不出来,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