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11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211节

  李邦彦说:“私划尧陵之举, 罪名可大可小, 全凭官家发落。”
  宋徽宗仔细想了想, 对随侍左右的御药院太监说:“拟旨, 濮州知州朱铭, 逾制规划尧陵,罚俸三月, 令其思过。准其所奏,重划尧陵禁区。至于钱孙两家,降旨予以斥责。”
  李邦彦连忙拍马屁:“官家圣明。”
  李邦彦之所以帮着朱铭说话, 是因为他把朱铭视作同类:帝党!
  帝党的根基太过薄弱,只有皇帝和太监帮忙。今后如果走上前台,必然要跟蔡党、郑党起冲突,须得多多团结同类壮大力量。
  又过数日,宋徽宗再次收到两封密奏。
  一封是朱铭写的,细数钱孙两家犯下的命案,还说他们大量隐匿田产逃税,请求允许在濮州境内清查隐田。
  一封是吏部郎中王可述写的,弹劾朱铭伪造证据,制造冤案胡乱抓人。
  完全相反的两封密奏,把宋徽宗看得直乐。
  再次扔给李邦彦阅读,宋徽宗笑道:“这个朱成功,真是胆大包天,他抓孙家也还罢了,竟然敢抓钱家人,就不怕惹来开国勋贵后人的众怒?”
  李邦彦说:“朱知州越是如此强硬,钱孙两家的案子就越真。”
  “俺自然晓得是真,”宋徽宗说道, “你举荐一个京官,担任濮州观察判官, 把这件事情尽快处理。钱家先祖有功于国,抓进大牢会让朝廷面上无光。”
  李邦彦道:“杭州知府唐恪,可堪此重任。”
  观察判官属于特派职务,名额不定,事情办完就能卸任。
  唐恪此人也很复杂,招降过苗民叛军,后来还治理过黄河水患。靖康年间却主张议和,疯狂排挤主战派。金人扶持张邦昌做皇帝,唐恪也签名支持,事后却服毒自杀。
  说他无能吧,他又有点能力。
  说他卖国求荣吧,他又自杀谢罪。
  唐恪做起居舍人的时候,跟李邦彦有些交情,因为得罪太监被外放地方。
  李邦彦借此机会,让唐恪给皇帝办事,任务完成就能召回朝堂,成为李邦彦的一大助力。
  宋徽宗说:“便依卿之意,让那唐恪走一趟,务必把事情办好。”
  李邦彦明白皇帝啥意思,钱家必须保住,要给开国勋贵面子。孙家则无所谓,杀就杀了,谁让孙家底蕴不够?
  在宋徽宗眼里,这些都是小事,北方战争才是大事。
  蔡党核心人物、枢密使邓洵武,随即被宋徽宗招进宫里,质问道:“西夏那边,怎还没打完?”
  邓洵武回答说:“臣知枢密院事不足半年,已在催促前线将士速战速决。”
  宋徽宗说道:“辽国传来消息,渤海守将高永昌作乱,攻入辽阳建国称帝,国号大元,建元隆基。如此局面,正是收复燕云的大好时机,须尽快结束西夏战事,再抽调兵力攻打辽国。”
  不仅是邓洵武,就连在写起居注的李邦彦,都被皇帝这番话给惊到了。
  跟西夏还打得拖泥带水呢,怎会想到去打辽国?
  四个字,好大喜功。
  邓洵武连忙说:“臣一定加紧催促,早日结束西夏战事!”
  辽国那边是真危险了,辽阳都被叛军攻破,判将高永昌还建国称帝。
  天祚帝耶律延禧下令,拥有杂畜十头以上的家庭,必须提供青壮从军平叛。这个命令一经发布,立即激起春州两千余户造反,辽东半岛的部落也叛乱独立。
  然后,金兵攻陷辽国保州(丹东),还灭掉刚刚建立的大元国。
  除了辽东半岛,黑龙江以南的东北地区,全都已经落入金人之手。
  金国彻底崛起了!
  大理那边,段誉刚刚登基,还派使者到东京请求册封,也不晓得他六脉神剑练得咋样。
  打发走邓洵武,宋徽宗盯着地图看了又看。
  辽国内部的一系列叛乱,激起宋徽宗的壮志雄心,甚至有点后悔跟西夏开战。如果当初不打西夏,这时就能趁机北征,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成就他赵佶的不世伟业!
  大宋的情报有些滞后,高永昌建立的大元国,五月份就被金人给灭了,宋徽宗至今都还不知道。
  他盯着地图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惋惜。
  ……
  对于濮州的事情,蔡京跟宋徽宗一样,都是没怎么上心的。
  些许小事,交给下面的人处理就可以了。
  得知皇帝的安排之后,蔡攸立即找来张克公,问道:“濮州之事,可曾安排好了?”
  吏部尚书张克公说:“雷泽县的三个县官,选人俱升一阶。曹元归调安远县令,王畋调新化县令,耿鼎臣调犍为主簿。”
  张克公是猛人张叔夜的堂弟,同时也是蔡党的中坚力量。
  “很好。”蔡攸非常满意。
  张克公给出的这三县,全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谁让曹元归等人,帮着朱铭做事呢?将他们明升暗降,也是在释放信息,朱铭是蔡党的敌人,谁跟着朱铭混,就等着去穷山恶水吧。
  张克公又说道:“朱铭此人,并非寻常知州,还须相公亲自调动。”
  蔡攸问道:“你有什么好去处?”
  张克公笑道:“杭州。”
  蔡攸连连摇头:“杭州繁华之地,难道让姓朱的去享受?”
  张克公一肚子坏水,点醒道:“杭州是朱勔的地盘,别人去了,自然可以享受。但那朱铭喜欢做事,便让他去跟朱勔共事!”
  “着啊!”
  蔡攸拍手赞叹:“这位朱知州,在濮州又是捕杀盗贼,又是惩治豪强,干出了许多政绩,俺就向官家荐举他去杭州做知府。”
  才被超阶提拔两三个月,朱铭似乎又要升官了,而且还是在杭州做知府。
  蔡攸的职务,是陪皇帝读书,有的是机会见皇帝。
  这天,他跟宋徽宗耍得正高兴,忽然就说:“官家,臣听闻朱探花在濮州多有政绩,如此栋梁之才,应当不吝提拔。”
  宋徽宗颇为惊讶:“伱这厮吃错药了?竟给他说好话。”
  蔡攸一本正经道:“举贤不避亲,举贤自也不避仇。更何况,臣与朱探花只有小隙,并无解不开的仇怨。做臣子的,都是为官家分忧,自当和谐共处。”
  宋徽宗又不是傻子,但也好奇蔡攸想干啥,问道:“你荐举他做哪个差遣?”
  “杭州知府!”蔡攸说道。
  宋徽宗哈哈大笑:“以他的脾气,若是去了杭州,怕要跟朱勔打起来。这个差遣不行,朱勔还要留着做事,朱铭朕也要重用。”
  蔡攸早有腹案,心思歹毒道:“官家已下令在杭州打造海船,朱探花父子尝来往于海上。他去了杭州,也能帮忙督造海船,今后或可为官家出海寻仙。”
  宋徽宗闻言收起笑容,居然认真考虑此事。
  思索片刻,宋徽宗还是没拿定主意:“朕再想想。”
  蔡攸也不敢再劝,否则容易惹皇帝不高兴。
  又过了一天,宋徽宗居然真的颁布中旨,调任朱铭担任杭州知府兼提举两浙市舶司。
  提举两浙市舶司这个官职,一般由两浙转运使兼任,让杭州知府兼任还是头一遭。
  至于朱铭升迁迅速,这个反而很正常。
  京朝官履任地方纯属镀金,一年一迁已成惯例,半年一迁也是常有的事。窝在地方久不升迁的京朝官,只有一种情况:得罪了皇帝或权臣。
  朱铭在濮州正待大展拳脚,对朝中情况毫不知情。
  不晓得给他做事的三位县官,全都被扔去穷乡僻壤。也不晓得自己刚刚撸起袖子,就要被蔡党举荐去杭州。
  这种情况,是朱铭所不愿见到的。
  他不想太快升迁,就算升迁,也最好是原地高升,调来调去还怎么做事?还怎么积累治理经验?
  这就是宋代官场的恶心之处,你得罪了权臣,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权臣可以把你胡乱调派,让你没法在地方上真正做事。
  俗称,遛狗!
  朱国祥也有几个交好的太监,皇帝那边颁布中旨,他隔日便得知消息。
  “杭州?”
  朱院长的历史不怎么好,思来想去瞎琢磨:“方腊起义,好像占领了杭州。但方腊是哪年起义来着?不会就是这一两年吧。”
  他害怕儿子掉入狼窝,跑去地里掰了几十根嫩玉米棒子,直奔皇宫而去:“烦请通报,仙粮玉米已经成熟,今日便来进献给官家。”
  第206章 耳根子软
  延福宫内,三位近臣正在唱戏。
  李邦彦负责写起居注,王黼担任翰林承旨,蔡攸则为学士侍读。三人分属三个不同派系,却都整天围着皇帝打转,他们互相牵制之下,宋徽宗就可以高枕无忧。
  李邦彦涂脂抹粉反串女子, 正在跟王黼打情骂俏。
  蔡攸也反串女子,穿着短衣窄裤,腮红格外艳丽。戏中他是王黼的老情人,而李邦彦属于新欢,两女争一男,竟是三角恋爱剧情。
  这是一出以偷情为主题的杂剧,李邦彦亲自撰写剧本, 含有大量露骨台词。但由于是男子反串,演出来更像喜剧, 把宋徽宗逗得哈哈大笑。
  刘婉容已经晋升为刘婉仪,去年才生下一子,如今却又怀孕了,可见皇帝对她恩宠有加。
  坐在刘婉仪身边的, 是蔡攸的妻子宋氏。
  宋氏被特许自由出入后宫, 这代表着蔡攸圣眷日隆。很多时候,他可以让老婆讨好嫔妃,再让嫔妃给皇帝吹枕头风。
  看着丈夫打扮成妇人模样, 在戏台上跟两个男人争风吃醋, 宋氏心里虽然不是滋味, 却陪着刘婉仪捂嘴偷笑。
  朱国祥已经带着玉米棒子来了,宋徽宗没有说话, 只是朝他招招手。
  朱国祥立即入座看戏, 台上两个反串角色,让他感到有些反胃。
  这还不如多看两眼刘婉仪, 朱院长不得不承认,自打穿越以来,刘婉仪是他所见最漂亮的女子, 难怪狗皇帝那么痴迷喜爱。
  又艳又媚,还带两分清纯,兼有三分出尘,堪称人间尤物。
  就连蔡京和郑居中,都没资格见到刘婉仪,能亲眼目睹此女风采,已经成为一种近臣殊荣。
  后来宋徽宗宴请诸位宠臣,以刘婉仪为题行酒令,又让他们进玉真轩。包括蔡京在内,都以为能见到刘婉仪本人,皇帝却只让他们欣赏画像。事后,宋徽宗还对蔡京说,今后肯定让蔡京见真人,完全把这当成特殊赏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