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85节
百蛮都大鬼主,有点类似政教合一的蛮夷领袖。虽然宗教影响力不强,但总归是诸蛮的宗教领袖。
杀了苴猛,他儿子可以继位,还会激起各部蛮夷的同仇敌忾之心。
必须带兵征讨,在战场上获胜,方可震慑这些蛮夷!
今晚的活动草草结束,朱铭被安排在一座碉堡休息,甚至还派了几个女奴来伺候。
苴猛回到自己的笼堡,把几个儿子都叫来商议。
“阿爸,汉人这样杀死我们的勇士,传出去会影响你的威望。”长子苴骠里说道。
苴猛说道:“比斗当中战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次子、三子皆早夭,四子苴阿繁说:“阿爸不要被汉人吓到了,黎州没有几个汉兵,干脆杀过河去占了汉人的城池!”
“对,占了黎州,”五子苴狡跃跃欲试道,“把城市、土地和人口赐给四哥,让四哥在北边建立部落。再去征讨五部落蛮,到那个时候,就算遇到大理国也不怕!”
苴猛摇头:“得罪了汉人,以后就不能做生意了。买不到汉人的食盐,买不到汉人的茶叶,买不到汉人的布匹,买不到汉人的铁锅。”
从苴猛这几句话当中,就知道大宋的威慑力严重减弱。
他不愿跟汉人开战,除了畏惧大宋兴兵报复,更怕今后没法做生意获取物资。
“难道真要归还抢来的东西?”苴骠里不甘道。
苴猛说道:“随便给几个老弱、几匹瘦马,就说我们只抢来这些。再让汉人写一封告罪信,承认是我们做错了,黎州的汉官肯定不再追究。等秋天收了粮食,再去攻打两林蛮,把两林蛮在北边的土地全部占了。”
这厮的野心极大,也可以说邛部野心极大。
邛部本来隶属于勿邓部,后来等同于勿邓部,现在甚至说勿邓部隶属于邛部。
反正苴猛的实控人口六七万,另有十多万蛮夷也名义上听命于他。他的理想是彻底脱离大宋和大理,成为统治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的地区霸主。
两林蛮是他唯一的阻碍,必须彻底打服!
数日之后,苴猛正式归还掠夺的财货人口。
“只这些吗?”李继恩怒火中烧。
苴猛说道:“我们只抢到这些,其余的人口和牲畜,或许逃进了大山里。你想找回来,就自己派人进山吧。”
李继恩看着眼前的老弱病残,以及病得快死的牲畜,还有那两匹瘦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苴猛一口咬定只有这些,李继恩还能怎么办?
苴猛又奉上一封告罪信,无比恭敬的交给朱铭:“我是朝廷册封的将军,不该阻截互市道路。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请把这封信转交给知州。为了谢罪,我还给知州献上两匹好马。来人,牵马过来!”
两匹山地马,被牵到朱铭面前,个头虽然不高,但体型颇为匀称,在山区打仗应该非常好用。
朱铭微笑着收下,心里却更重视此人。
苴猛的做法找不出漏洞,甚至朱铭都没理由再出兵。
这一趟就此虎头蛇尾了?
朱铭觉得不可能这样简单,两林蛮还有一些地盘,在邛部川蛮的东北方山谷中。
苴猛肯定忍不住,想把那些地盘给占了。
带着蛮夷进献的两匹好马,朱铭启程回黎州。这次没再磨磨蹭蹭,半个月不到便抵达州城。
“苴猛是个奸猾之辈。”朱铭把告罪信递过去。
宇文常看完信件,问道:“归还了多少财货人口?”
朱铭说道:“约等于无。”
宇文常又问:“此行有何收获?”
朱铭说道:“朝廷再不出兵震慑诸蛮,南边的蛮部必定彻底失控。对了,前番请求筑城互市的使者,其实是大理国派来的。”
“大理国果然包藏祸心!”宇文常冷笑。
朱铭却说:“我倒认为,大理国是真心想做生意,至少现在只想做生意。”
“为何?”宇文常问道。
朱铭并没有打听到大理国的具体信息,他用穿越前的历史知识说:“大理国王段氏,处境犹如周天子,只能控制国都周边少量土地。高氏可以废立国王,管辖大理国一半以上国土。另有几大姓氏,分管其余国土。他们几家,就犹如春秋战国时候的诸侯。至于大理国南部,其实都是些羁縻部落。”
宇文常惊讶道:“大理竟是如此局面?”
大宋朝廷的情报太差了,即便去年派遣大臣,前往大理册封段誉,但依旧属于走马观花,根本不知大理国被权臣把持。
朱铭说道:“高氏身为权臣,上欺国主,下压诸侯,怎敢对外再打大仗?只需一场大败,高氏就岌岌可危。据我猜测,大理国请求筑城互市,可能互市的不是大理国,而是大理国高氏!”
宇文常问道:“怎有如此结论?”
朱铭说道:“大理国有四郡九府三十六部。目前互市的地方,为大理国四郡之地,由各姓诸侯所把持。而高氏控制九府,靠近广南的一府,被四郡所隔断。只有最北边的建昌府,可与黎州直接贸易。一旦黎州筑城互市,贸易所得利润,必定被高氏独吞。”
宇文常问道:“成功认为应该答应?”
朱铭摇头:“是该答应,但不该在大渡河南岸筑城互市。我若互市,就在金沙江北岸筑城!”
宇文常笑道:“成功好为大言。”
朱铭说道:“此非一朝一夕之事,当务之急,须得出兵震慑诸蛮。七十年前,孙温清公(孙固)一战而定,换来蛮夷数十年不敢异动。我们如果再打一仗,又能换来数十年边境稳固。”
宇文常开始认真考虑,他之前不愿出兵,是因为信息不足,害怕把大理国也招惹过来。
宇文常问道:“出兵多少有把握?”
朱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详细分析说:“南部诸蛮,因地形原因,各部之间极为分散。只要官兵出其不意,就能迅速打到山前(甘洛县),邛部川蛮根本来不及聚兵。山前谷地,有两河交汇的村寨,乃两林蛮大鬼主曾经的居所。那里地形易守难攻,黎州大军可聚寨而守,与苴猛聚集的大军对峙。”
“然后呢?”宇文常问道。
朱铭说:“各部蛮夷矛盾重重,苴猛便能聚集数万大军,也可以攻心而解之。不必用什么阴谋,阳谋离间即可。给苴猛的兄弟们写信,承诺谁先投靠官兵,待杀死苴猛之后,就册封其为百蛮都大鬼主。再给其余部落的大小鬼主写信,许诺赐予他们邛部川蛮的土地。”
宇文常拍手赞道:“如此一来,即便蛮夷识破是离间计,却也会互相防范对方。真正交战之时,必然各自保存实力,不会全心全意为苴猛卖命。”
朱铭又说:“还要勒令大渡河以北的五部蛮出兵,他们愿意出兵固然更好。如果不愿意出兵,便是落下口实,回头便去征讨五部蛮!”
“可行。”宇文常点头。
朱铭继续说:“还得招募更多士兵操练,对外宣称要去征讨东南边的虚恨部。一来可麻痹邛部川蛮,二来可让虚恨部惊慌。待到出兵之时,勒令虚恨部进行配合,总得出几百个蛮兵方可。”
宇文常仔细观察朱铭画的简易地图,越看越觉得可以打。
而且朱铭的计划,把大渡河两岸的蛮夷全都算计进去了。阴谋阳谋都有,虚虚实实难以捉摸,保证能把那些蛮夷耍得团团转。
“秋收之后出兵!”宇文常拍板说。
朱铭问道:“调兵之权怎解决?”
宇文常说道:“提前给朝廷写奏疏,事后再详细禀报,只要不打败仗,朝廷就不会追究。而且,你我有功无罪。”
宋代对于地方官员擅自调兵,制度定得很死操作起来很活。
提前申请调兵,只要信件发出去,就能减轻擅自发兵的罪过。事后详细禀报,又能减轻罪过。
有这两道程序,一旦打了胜仗,就啥都不追究。
当然,如果打了败仗,必然罪上加罪,什么账都要算得清清楚楚。
第282章 奸党中的泥石流
制置使借走的二百厢军,终于也放回来了,还剩下六十多个。
消失的那些,并非全部战死,很大一部分做了逃兵。
宋代士兵的逃亡率一直很高,最初军法规定士兵逃跑20%以上,各级军官就会落罪受罚:逃20%降一官,逃25%降两官……逃45%降六官,并留职察看。差遣降到奉职,该武将就会被罢免。
由于逃兵现象实在太严重,元丰五年改为十分法,即士兵逃跑超过10%就要处罚军官。
但到了北宋末年,已经没有军官因逃兵而获罪。
宋徽宗崇宁四年,尚书省谈及逃兵问题,大概是这样说的:“现在都不处罚武官了,武官更加不体恤士兵。只在熙河一路,逃兵就接近四万,前线武将对此不闻不问。”
士兵逃跑,并非怯战,因为不打仗也逃。
吃不饱饭,领不足军饷,还会遭受虐待,不出现逃兵才怪了。
朱铭让这些厢军全部归队,征召农民进行补充。
五百步军、五十马军,就此满编。三日一操练,粮饷给足,士气迅速提升。
真的,不需要刻意鼓舞士气,给足粮饷他们就愿意听话。
又征召三百汉民、二百熟夷,充作乡兵。
朱铭训练的军队,就此达到1050人。
在操练士兵之时,又大量打造回回炮。皆用阴干的木材打造,搞出最简易版本,制作成本不高,凸显一个数量优势。
宇文常写信奏报朝廷,今年蛮夷异动,请求练兵防备,顺便请求成都府路拨款。
校场。
前后招募的几批厢军、乡兵,此刻都在操练,朱铭笑问:“杨判以为如何?”
“军威雄壮。”杨善道微笑点头。
黎州级别太低,没有设置团练副使,由军事判官负责相关事务。
杨善道身为军事判官,对练兵一窍不通。而且他也是被贬来的,早已彻底躺平,丝毫不介意朱铭夺他职权。
练兵打仗失败,他可以弹劾朱铭越权。
练兵打仗胜利,他可趁机分一层功劳。
朱铭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最初那批厢军三日一练。新招募的乡兵,却得集训十五天,朱铭天天睡在军营陪他们练。
“营外有两人,自称是县尊家仆。”
“让他们进来。”
朱铭又操练一阵,军事判官杨善道走了,很快邓春、关胜二人被带到。
朱铭问道:“你们怎来了?”
邓春拱手道:“相公担心大郎人手不足,便让俺与关兄弟过来。石兄弟(石元公)那里,另派人手帮忙。”
朱铭说道:“来得正好,一并去操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