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89节
但是,除了最初攻下几个沿河村寨,更前方的村寨全都望风而逃。这些蛮夷也不跟汉人作战,就是拖家带口逃进山中。
进山追击,纯属浪费时间。
不进山追击,等大军过去之后,蛮夷又会从山里出来,渐渐汇聚起来截断汉军后路。
朱铭建议道:“把河边村寨的笼堡拆了,不用再管这些空寨,加速前进去跟苴猛决战。诸多蛮夷部落并不齐心,只要击败苴猛的主力,后方这些蛮夷就会投降。”
“粮道就不管了?”宇文常问。
“后续的粮食,不需要再运来,”朱铭说道,“之前攻占了几个村寨也获得一些粮食和牲畜。这些空寨的粮食,有些也来不及带走。我们现有的军粮,坚持两个月绰绰有余。”
宇文常问道:“如果苴猛拖着不打,截断我军粮道,两个月之后怎办?”
朱铭说道:“前方有一个大鬼主叫补苏,是都大鬼主苴猛的弟弟。他控制的地盘,有三条河流交汇,沿岸土地肥沃,是两林蛮曾经的核心领地。那里有个汉人叫谯欢,其心向朝廷,曾经偷偷告诉我,补苏储备有大量粮草。”
“打下来抢粮补给?”宇文常有些心动。
朱铭说道:“最好能劝降。补苏的实力仅次于苴猛,控制着周边大量村寨,给他足够时间聚兵的话,恐怕能聚集上万蛮兵。这样的人,如果给他好处,他会不会想着自立呢?”
宇文常思索道:“可以许诺,请求朝廷册封他为百蛮都大鬼主。”
朱铭笑道:“大渡河以南的蛮夷太多,一个都大鬼主太少。此战之后,可以册立三个百蛮都大鬼主。”
……
罗罗笼,后世甘洛县城所在。
补苏把几个儿子叫来,对谯欢说:“把汉官的书信再念一遍吧。”
谯欢没有机械复述信件内容,而是主动帮忙填补细节:
“尊敬的大鬼主补苏,你不但是朝廷册封的大鬼主,还是朝廷册封的怀化将军。一百多年前,邛部川蛮的实力,远远不如两林蛮。正是靠着朝廷册封,通过跟黎州汉人贸易,才能迅速壮大,并把两林蛮赶到南边,还把两林蛮最肥沃的土地占据……”
“如今,百蛮都大鬼主、归德将军苴猛,不知道报答朝廷的恩德,反而屡屡派人劫掠汉人,甚至截杀各部的朝贡使者。大宋皇帝非常愤怒,已派遣十万大军前来征讨,目前即将抵达的是五千先锋。如果不能获胜,明年还会派来三十万大军。”
“大鬼主补苏一向是尊敬朝廷的,如果能够率部归降,黎州知州会请求大宋皇帝,册封你为百蛮都大鬼主、归德大将军。补苏的儿子们,也可以做大鬼主……”
“如果不肯归降,汉兵一到,必定踏平罗罗笼!”
谯欢说完这些,便自动退下,他没资格参加部落首领会议。
补苏的次子首先发言,他手里拥有四个村寨:“汉官说的话不能信,这几年去汉源镇贸易,每次的货钱都没给足。说是第二年再补,一直拖着不给,汉官欠我们的钱越来越多。”
这里的蛮夷也用宋钱,而且是四川铁钱。
不过只有大部落愿意收钱,更多时候直接以物换物。或者是在黎州卖了钱,直接在黎州买货回来。
他们不会织布,冬天穿羊皮衣,夏天则穿汉人织的夏布。
到了明代,汉人一般用苎麻纺织夏布。但在宋代,藤皮织布还非常流行,包括葛藤在内的诸多藤类都能织布。
葛藤夏布价廉物美,在蛮夷当中非常受欢迎。
补苏的长子却说:“汉人就算不可信,但他们带着大军过来,我们该怎么抵挡呢?如果惹怒了汉官,他们不再允许互市,我们去哪里买布?又去哪里买盐?”
更南边的盐源县、盐边县,如今都是大理国的地盘,而且并不归权臣高氏管辖。
那里的食盐北上通道,被保寨蛮给卡死了,邛部川蛮想买大理盐,价钱远远比川盐更昂贵。
几个儿子意见各异,补苏也难以做出选择。
汉兵即将杀来,他如果不投降,就得先替苴猛扛住兵锋。就算能打赢,也必然损失惨重。
可如果投降,万一汉人败了,他肯定要被苴猛处罚。
就在犹豫之际,忽有部下来报,说苴猛的长子骠里带兵而至。
补苏连忙前去迎接却发现骠里只带了1500人过来,不禁问道:“只有这么多兵吗?”
骠里解释说:“这是先锋,阿爸还在聚兵,过几天就会抵达。阿叔你也快点聚兵,只要把这里守住,等阿爸带着大军过来,肯定能把汉兵杀得败逃。”
“我已经在聚兵,山里的村寨太远还需要时间。”补苏说道。
骠里问:“汉人还有多远?”
“两三天就能到。”补苏回答。
黎州大军在过了大渡河之后,有数十里的山谷险地,那里是最适合蛮夷设置伏兵的。
但宇文常和朱铭毫无征兆的出兵,倒是让蛮夷反应不过来。
最险要的地方早就过了,这边虽然也山高谷深,但想打伏击还是差了点。朱铭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派搜山队探路?
特别是补苏的地盘,有长达十多里的河谷,皆为相对开阔平坦之地。这让补苏每年都能收获大量粮食,同时也让他无险可守,只能在三面临河、一面背山的老巢进行防御。
骠里带兵而来,让犹豫不决的补苏,打算暂时先坚守一下。
汉兵来得很快,一天半之后,就已抵达下游村寨。
“又是空寨。”宇文常看着河边的寨子。
朱铭说道:“弃寨而逃,带走人口和粮食,补苏是不愿归降啊。”
宇文常说:“我们来得如此迅速,苴猛肯定还没聚集多少兵力。前方的罗罗笼,蛮兵应该不多。”
确实不多,但也不少。
超过十里的肥沃谷地,能够养活太多蛮夷,就算不征召山里的部落,补苏也能快速聚集五六千青壮。
加上骠里带来的1500精锐,罗罗笼的蛮兵超过七千。
但是,兵器不足!
这里其实铁矿资源丰富,但很多藏在大山里没被发现。
而且邛部川蛮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也相对比较原始,每年能打造的铁器很少。
炼出来的还都是生铁,需要反复锻打才能做兵器。
眼下这七千多蛮兵,拥有铁制兵器的不足四千,有不少只在木棍上安个铁矛尖。剩下三千多蛮兵,还在使用骨矛和石矛……
其自制的土弓,铁箭头也不多。
补苏和骠里两人,指挥部众在河岸构筑工事。老弱妇孺加起来有一万多人,用石头和泥土垒筑矮墙,可以防止汉兵轻松过河。
朱铭上次来就查看过地形,选择在正北方过河。
那里是一条小河,最宽处不到八米,最窄处只有五六米。
也可以绕路,从南边偷渡杀出。
但没必要!
蛮夷的防御重点,也是这一条小河,在河边垒筑了好长一段矮墙。
朱铭用望远镜观察一阵,下令道:“退后一里靠山扎营,多多砍树制作平夷砲,明日开始渡河进攻!”
之前攻打沿河村寨,有些平夷砲已经损毁,毕竟不是啥精心制作的玩意儿。但只是零部件断裂,可以迅速补充。
现在还要多造,是朱铭打算在这里决战,等着苴猛率领大军过来。
随即,朱铭又叫来关胜:“伱率领十个小队绕去小河上游,过河之后藏在山中。等明日作战时,再从村寨后方下山。如果山上有敌人,数量少就灭掉,数量多就回来。”
朱铭这里在布置,蛮夷那边已经吵起来。
骠里说道:“汉兵刚刚来,还不熟悉地形。我们夜里可以去偷袭,把汉兵的营寨烧了,说不定能把他们全部击溃。”
补苏却说:“村寨三面都是河,一边还靠着山,又有许多笼堡。我们不要去冒险,只需坚守几天,都大鬼主就带着援军过来了。”
“汉人也有援军,听说足足十万,”骠里说道,“对面的汉兵不多,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把这些汉人的先锋都吃掉!”
补苏说道:“要去你去,我的兵不会动。”
“我去就我去!”骠里看不起这个叔叔,认为叔叔不会打仗。
补苏当然会打仗,但他的关注点,不在于是否打赢汉兵,而是要尽量保存自身实力。
关胜带着一百多精锐,从西北边绕行埋伏。
骠里带着八百蛮兵,从东南方渡河绕行,打算去朱铭那边劫营。
两人不会撞上,因为出兵方向完全相反。
第286章 关胜的首战
这一次征讨蛮夷,更像是朱铭的军事实操演练。
他按照《武经总要》、《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的记述,根据自己的需求训练士兵。沿途行军,也按照书上的内容,派出先头部队去侦察,谨慎选择扎营地点,并尽量学会处理各种日常杂务。
刚开始还会出错,渐渐就熟悉起来。
加上民夫在内,总共3000人的队伍,朱铭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
砍树、挖坑、扎营、取水、造饭……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条,随军石匠甚至还有空闲时间,弄来大小石块打造成石弹。
宇文常发现自己啥都不用操心,心情更加愉悦,同时也悄悄熟悉行伍之法。
他的父亲宇文昌龄,年轻时候也是猛人,进士初授荣州推官。熊本奉命经制梓夔两路,拥有开府大权,直接将宇文昌龄招为幕僚。
夔州路和梓州路的征讨方略,竟然悉出宇文昌龄之手把诸部蛮夷打得服服帖帖。南平军(重庆南川、綦江)的各处堡垒,也都由宇文昌龄勘址修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宇文昌龄才二十多岁。
宇文常从小听父亲的传奇事迹长大,各类兵书也看过一些,如今跟朱铭搭档出兵,也算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朱铭还在管理营寨,宇文常骑马出营,身后带着长牌手和几个蛮夷。
将行至河边,宇文常下令:“去喊话吧。”
几个蛮夷被长牌手护着,走到河边朝着对岸喊话:“两林部的鬼主,你们跟邛部川是仇人。邛部杀了你们的族人,侮辱你们的大鬼主,现在伱们却投靠邛部,这会让鬼神愤怒,不再保佑你们!两林部的鬼主听好了,谁能杀了补苏,汉官就封他做大鬼主,赐予他人口和牲畜!”
河面还不到十米宽那边正在垒墙的蛮夷听得清清楚楚。
出身两林部的蛮夷,闻言都停下手中工作。
他们属于被征服者,虽然能够活命,却从此被邛部川蛮呼来喝去。次次打仗都让他们出兵,战利品却分不到几个,平时还得向邛部川的大鬼主进奉财货。
他们心里早有怨气,只是不敢发作而已。
“射箭!”
补苏的长子不敢让对方继续喊话,立即下令弓箭射击。
那些喊话的蛮夷,连忙躲到巨盾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