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24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324节

  童贯亲自巡视边城,很快发现这里一塌糊涂。
  河北那些边军,居然连兵甲都不足。童贯已提前两个月下令征集粮草,河北文武官员却还等着朝廷给粮。
  种师道直看得头皮发麻,对童贯说:“咱们现在的行为,就像邻居家进了强盗。咱们不但不救援,反而趁火打劫与强盗分赃。这怎么能行?还是撤兵吧。”
  童贯置之不理,只说天兵一至,燕云必定望风归附。
  私底下,童贯给皇帝和王黼写信。大概意思是说老子这里粮草不够,兵甲也不够,各种后勤物资奇缺,赶紧给我运过来!
  童贯又派马扩去劝降辽主。再发布悬赏令,有辽国豪强能夺取燕京者,封节度使。
  为了安抚将士,童贯大肆宣扬辽国衰败,全军上下都蔓延着轻敌思想。
  当收到第一批后勤物资之后,童贯立即下令分兵进发,并对麾下将领说:“燕地百姓,也是大宋子民。王师愿意接纳,他们必然归附。只需构筑壁垒防御,敌人必有内乱。你们要约束士卒,谨遵圣旨和宣抚司命令,不可妄杀一人。”
  种师道遂率领一路兵马,在宋辽两国的界河白沟驻扎,等待马扩在燕京的劝降成果。
  同时执行童贯的军令,认真垒筑防御工事,只守不攻,等待辽国内乱,等待辽国将领和豪强来投降。
  陈子翼已升为禁军都头,目前在种师道麾下当兵,隶属于杨可世的先锋部队。
  杨可世奉命来到河边,竖起招降用的黄榜旗,随时准备接应归降的辽军。
  “陈都头,对岸来了支辽军!”
  “看到了。”
  陈子翼骑马前去禀报:“统制,对岸来了辽军,约有数千骑。”
  杨可世说:“估计是来归降的。辽国皇帝逃了,现在是皇叔篡权,辽人必然生出内乱。约束部下,不得杀伤一人,对这些辽兵要殷勤款待。正所谓千金买马骨,善待了这些辽兵,就会有更多辽人归降。”
  “是!”
  陈子翼领命告退。
  杨可世又说:“慢着,他们若是不渡河,就把招降黄榜射过去。”
  陈子翼和其他几都兵马,把招降黄榜射过界河,立即引来辽兵的箭雨对射。而且,那些辽国骑兵还在河桥处下马,明摆着打算杀过来。
  杨可世这才感觉不对,立即派人回去禀报种师道。
  因为童贯有令,不得妄杀辽国一人……
  种师道听闻报告,生气道:“已经短兵相接,还能束手就死不成?杀敌者有功无过,且放手施为!”
  杨可世这才扼守河桥,奋力抵挡辽军进攻。
  战斗片刻,辽兵退去,宋军将士欢呼:“辽人败了,辽人败了!”
  一直傻等着辽军归降的杨可世,这时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未熟悉地形,连忙招来麾下将领:“散出轻骑到上下游看哪里还能渡河,发现渡口立即回来禀报!”
  很快,宋军在上游数里外发现渡口,杨可世连忙分兵过去防守。
  辽将叫做耶律大石,等宋军抵达,他已经率军渡河,将那些宋兵杀得败逃。
  杨可世大怒,留下少数人马守桥,亲率主力与辽军厮杀。
  留在河桥这边的辽军,见宋军主力走了,立即不要命发起冲锋。
  陈子翼正在跟辽国骑兵射箭周旋,忽听后方传来厮杀声。却是辽军攻破河桥,骑马过河杀来,对宋军进行前后夹击。
  “吹号!”
  “呜呜呜呜~~~~”
  耶律大石见时机已到,立即发动正面冲锋。
  杨可世武艺还是很猛的,亲手斩杀辽兵数人,陈子翼也斩杀两人。但腹背受敌之下,终究还是崩溃,宋军就此大败溃逃。
  宋军两路皆败,还未过界河,就被辽军杀退,反攻到大宋境内。
  辽国趁机派出三万大军南下,似乎要跟宋军打决战。
  出使劝降辽主的马扩,虽然被辽国扣下,却舌战群儒尽量补救。最后竟然折服耶律大石,把他跟整个使节团平安放归。
  马扩回来见到种师道,立即诉说辽国的种种情况,又指出种师道扎营的地方不对。
  种师道与马扩详谈之后,连忙更换驻军地点,积极巩固这一路防线。
  马扩又去见童贯,商量构筑东西防线之事。
  并称辽军是强弩之末,只要守住边界,辽国必然内乱,到时就可以乘胜追击。
  童贯却把马扩臭骂一通,勒令种师道放弃防线,全军撤退到雄州驻守。
  种师道连忙写信进言:“如今形势,必须重振军心,只可进不可退。敌军近在咫尺我军一旦后撤,辽人必定趁机掩杀,全军大败将不可收拾。”
  种师道之前劝谏撤军,童贯硬要前进。
  种师道现在请求防守,童贯却强令撤军。
  见种师道违抗军令,童贯派遣行军参谋前往,几顶大帽子扣下去,种师道只能硬着头皮撤退。
  宋军一撤,耶律大石全军掩杀,种师道损兵折将退守雄州。
  陈子翼带着麾下骑兵,一路败逃南遁,好歹逃进了城里。
  他被童贯勒令下马守城,却见更多宋国步卒逃回,正待开门接纳友军,忽然接到童贯的命令:“城外将士,不得进城,择地聚兵扎营,以拱卫雄州城防。”
  城门紧闭,好不容易逃回的宋军,聚在城下哭嚎哀求。
  后续撤回的宋军将领,见雄州城已进不去,只得收束溃兵选地方扎营。
  溃兵还未聚拢,耶律大石已率骑兵追来。
  陈子翼就这样站在城头,眼睁睁看着友军被辽兵追杀,雄州城外遍地都是宋军尸体。
  这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莫州、保州、镇州……
  更扯淡的是,耶律大石突然率领全军撤退,红袍加身的辽国皇帝耶律淳死了。
  辽国内部大乱,刚刚赶赴前线的刘延庆,率领十万大军北上伐辽,易州、涿州的辽将主动归降大宋。
  只要童贯不下令全军撤退,只要坚守防线半个月以上,就能等来辽国内乱,此次伐辽极有可能大获全胜!
  而刘延庆也是个坑货,害得降将郭药师被夹击,到手的燕京不翼而飞,还吓得烧毁辎重拔营而逃。
  第320章 方七佛复起
  六千二百万贯军费,一时间是不可能征足的。
  一年都不可能!
  官船官马四出,以最快速度传令,各路转运使都领到了任务。
  蔡怿放下四百里加急的公文,脸色有些难看。
  根据丁口数量,广西需要征收60万贯。平摊下来,不论主户客户,每个丁口大约450文钱。
  底层百姓怎拿得出来?
  在广西的偏远地区,许多百姓还在以物易物,他们一百文钱也拿不出!
  更何况,就算所有官员都不贪,胥吏也还要趁机捞钱,不可能让胥吏白干的。
  广西想要足额征收六十万贯,百姓起码得拿出上百万贯。
  甚至更多。
  蔡怿把广西转运司官员都叫来,拿出公文说:“尔等且去安排吧,朝廷要打仗,各路须得上交免夫钱。”
  一众官员看了公文,都感觉头疼不已。
  广西太穷,某些偏远州县的首富,全部身家也才几千贯。就算让富户摊派,也实在摊不出多少。
  但朝廷已经布置了任务,就算他们再怎么躺平,也得做样子执行命令。
  实在征收不足,便等着责罚吧。
  蔡怿的心理预期,是征收40万贯,好歹得完成60%以上额度。
  一个月之内,广西各州都接到命令,随即又传达到各县。层层给压力,一级压一级,而且还在不断加码,毕竟州县官员也要吃回扣的。
  征税任务,最终都压在基层保甲长身上。
  保甲长只能把农户往死里逼,如果实在不能完成任务,就得他们自己掏钱补上。
  大量保甲长和轮差衙前逃亡,这日子没法过了,什么家产都顾不得,直接全家躲进山里做逃户。
  方七佛带着方腊起义残兵,一路流窜到道州、蓝山一带。
  由于受到瘴气影响,本来死得只剩数百人。官府这么强征免夫钱,立即为方七佛提供兵源,甚至还有僚人、瑶人、五溪蛮加入。
  在荆湖南路边境,方七佛居然拉出数千人的部队,起义烽火很快蔓延到广西的东北部。
  桂岭、富州相继被各族义军攻破,两万多起义军包围贺州,贺州知州紧急向蔡怿请求救援。
  广西也有名将,叫做李珙。武进士出身因功累迁融州知州,还有个忠州刺史的虚衔。
  历史上,李珙募兵三千勤王,通判半路带兵开溜。
  他从广西一路北上,抵达衡阳的时候,已不足两千兵力。数万金兵占据衡阳,李珙只能撤往临近州县,结果文官不让他进城,只愿提供一点点粮草。
  部将劝李珙撤军,李珙却坚持抗金,最后战死在湖南。
  此时此刻,蔡怿好不容易征到十多万贯,因贺州被义军包围,只能拿钱出来平乱,紧急调派李珙去镇压。
  ……
  七星书院。
  两百多个学生,不分班级聚在一起,盘腿聚在朱铭身边围成圆圈。
  朱铭说道:“今日与诸生相约,不讲别的,就聊聊富国强兵与仁政爱民。为何孟子说,能为国君开疆拓土、充实府库之人,并非良臣而是民贼?谁能说出其中道理?”
  陈东猛地站起:“开疆拓土是以穷兵黩武为代价,充实府库是以盘剥百姓为手段。看似富国强兵,其实残暴不仁,得一时之霸道,失百年之王道!”
  朱铭点头说:“我经常讲,圣贤之言,不能妄自揣测,须得看圣贤生活的时代。大道理都是通的,亘古不变。但有一些道理需要变通,三皇五帝,小国寡民,能与现在一样吗?”
  “孟子言,春秋无义战,只因各路诸侯皆为诸夏。他们打仗,就如广东打广西,能打出什么结果来?无非劳民伤财,换来自身霸业。”
  “与夷狄作战却不同,那是在抗击外族,保护华夏礼仪制度,为华夏子孙开拓土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