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518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518节

  西夏打下来,屠城,驻军。
  屠来屠去,城池周边人烟稀少,农业生产被彻底破坏。无论是谁占据此城,军粮全都得靠运输,只不过西夏那边的粮道更短。
  兄弟俩一阵闲聊,吴璘突然说:“新来的那什么河湟总督,是不是就跟经略使一样?”
  “应该差不离。”吴玠也不太清楚。
  吴璘说道:“总算来了个明白人,晓得经略这里不能靠打仗,须得种地把粮食搞多些。”
  吴玠笑道:“明白人很多,不是以前的文官糊涂,而是朝廷那帮君臣糊涂。现在换了皇帝,自然会派明白人过来经略河湟。”
  “也对,这皇帝早该换了。”吴璘忍不住吐槽。
  朱国祥任命的第一任河湟总督是李弥大,此君投降张镗之后,在一片混乱的山东,把濮州民政搞得有声有色。非但不用朝廷救济,还能给朝廷输送粮食!
  于是李弥大就从区区知州,直接提拔为河湟总督,统管兰州、西宁、湟州、积石军、廓州、河州、熙州。
  想要攻略河西走廊,不可能全指望关中运粮过去,必须在边疆解决一部分粮草问题。
  而河湟谷地就属于重中之重,这里是极适合农业生产的,宋徽宗登基之初就搞得不错,为童贯征讨西夏提供了大量军粮。
  但最近十多年,情况急转直下。
  文官武将全是王八蛋,民政搞得一塌糊涂。朝廷强制移民过来的士兵和百姓,不堪重负纷纷逃亡。本地的汉人和少数民族,当然也躲不掉疯狂剥削,纳税人口数量直线下滑,粮食产量也是逐年递减。
  别说攻略河西走廊,以现在的农业情况,连河湟驻军都供养不起!
  朱氏父子派李弥大过来做总督,说白了就是让他恢复民生。
  李弥大上个月抵达兰州,下达的第一道政令,便是辖内各州赋税减半,并且废除了一大半苛捐杂税。
  又鼓励百姓垦荒,只须连续耕种三年,就能到官府领取田契。
  不怕大户趁机圈占土地,因为抛荒情况太严重了,而且农业人口也太少,大户即便圈占土地也招不到足够佃农。
  更何况,这里没啥真正意义上的大户。
  大规模开荒还得官府来组织,并且编为保甲共同进退,随时防备山里的少数民族出来劫掠。
  那些少数民族的祖先,几百年前很多都是汉人!
  等开荒汉民站稳脚跟,李弥大就会怀柔少数民族,引导他们出山耕种编户齐民。这一切政策的前提,却是狠狠打两场仗,而且要赢得漂亮。
  只有对西夏作战胜利,才能确立官府威望,才能给百姓以信心。否则的话,他们会担心西夏入侵,担心官兵出战强征粮食,如此朝不保夕谁愿安心种地?
  此次如果拿下和南军司城与震武城,两条河谷都会安置移民开垦,争取做到今后可以供养两城守军。
  反正来了就给地,而且第一年免收赋税。
  又行十余日,姚古大军的先头部队抵达震武城,派人回来报信说那边似乎防备空虚。
  本来心情忐忑的姚古,顿时大喜过望,连忙下令全军加速。
  姚平仲更是领着数千部队,舍弃一切辎重急行军,然后发现……震武城是空的。
  “这就拿下震武城了?”姚平仲不敢置信。
  大宋和西夏反复争夺的军事重镇,两国百姓和将士流尽鲜血的地方,居然不费一兵一卒又回来了。
  吴氏兄弟就在姚平仲军中,他们也觉得事情很离谱。
  吴璘问道:“西夏兵怎跑了?”
  吴玠猜测道:“和南军司那边,西夏人恐怕遇到大麻烦了。”
  震武城(古骨龙城)是去年被西夏夺走的,根本无力移民开垦,西夏只能暂时驻军,作为入侵河湟的桥头堡,所有军粮都得靠后方运输。
  听说和南军司被包围,而且子城已沦陷,周边西夏人都疯了。
  能抽调的部队全部抽过去,震武城只留千余人驻守。
  前些天,守将发现姚古率大军而来,立即带着部队弃城而逃。
  反正后方还有一座仁多泉城,那里才是西夏人的军事基地,拥有足够的人口耕种粮食。至于震武城这边,对西夏不是太重要,只是对汉人而言极为重要。
  姚古率领主力随后抵达,笑得满脸起褶子。
  这种情况他太喜欢了,既有夺城军功可拿,又不担任何风险。
  连士兵带民夫,此次出动四万多人。
  看似兴师动众浪费粮草,只是多了一座空城。但这些民夫可别想回去,他们是被骗来耕种的,今后就在浩门河谷开荒,愿意的还能把家人接来此地。
  种师道、李弥大和杨志商量一通,认为只能靠骗才可移民开垦。
  由于大宋的各种骚操作,正常百姓根本不愿在此安家。前些年来的几波移民,没逃跑的已经全死了,不是被西夏兵杀死,就是被大宋文武给逼死。
  姚古宣布移民消息,让随军民夫先住下,择日便在河谷挑选田产,还有三千士兵也要留下来驻守。
  此言一出,军民哗然,当晚就有人逃跑。
  逃一阵才发现,姚古居然悄悄调亲兵回去扎营,守在他们逃跑的必经之路等着。
  不可能永远这样防备,今后肯定还有人逃跑,能留住一半人就已足够。
  时间越长,留下的人就越多。
  特别是种子撒下去之后,他们付出了劳动成本,如果不被盘剥得太狠,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耕种的土地。
  即便这片土地,西夏人随时可能杀来!
  第525章 李察哥亲至
  西夏已是强弩之末!
  当年被童贯打得主动议和,就是因为粮食全打光了,有兵无粮根本没法再打下去。
  好不容易缓了两三年,李察哥又带着三万大军,远赴草原救援逃跑的天祚帝。这一仗打得不但精锐尽丧,而且好不容易攒的军粮,也被完颜宗翰给悉数缴获。
  接着又缓了两三年,被金国指使去攻打山西,寸功未建又消耗大量粮草。
  去年,趁虚而入攻略汉地,已把西夏府库钱粮给搬空。倒是攻占了大片地盘,但仅从抢到的粮食来看,妥妥的属于赔本买卖。
  他们的下一步是攻取河湟谷地,因为那里稍微比较“富裕”,至少可以通过种地来积蓄粮草。
  接到李遇昌的求援信,李察哥迅速整军出发。
  西夏国主李乾顺虽然不想打仗,而且忌惮李察哥威望太高。但在和南军司被围的情况下,也只能一切都听李察哥的,这对君臣在军国大事上并不糊涂。
  在西夏极盛之时,总兵力约四五十万。
  不要觉得离谱,全民皆兵而已,平时放牧种地,战时应征入伍。
  脱产的职业军人极少,且大部分拱卫首都。
  李察哥把能打的中央军全带出来,也就三千铁鹞子,五千质子军(豪族子弟或部落贵族),五千步跋子,千余泼喜军(三百架骆驼载小型投石车)。
  这些精锐,总数不过万余人。
  他从兴庆府(银川)出发,顺黄河南下直奔会州(靖远),沿途陆续有擒生军加入。
  一些驻扎城堡的边防军,也被抽调过来随行出征。
  至会州时,已聚兵六万余。
  就连会州城,也是去年趁虚而入夺取的,之前一直在大宋边军的手里。
  从会州继续沿黄河往南,能抵达李弥大坐镇的兰州城。
  兰州坚城,不易攻取。
  李察哥选择改走陆路,即从白银那边绕。并且,他不直接绕去和南军司,因为最后一段路程太难走,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粮草。
  这厮选择在和南军司与兰州之间,沿谷地南下,直取西关堡(兰州市西固区)。
  一旦夺取西关堡,向东可以威胁兰州城,向西能抄杨志后路,配合和南军司的守军,把杨志堵死在喀罗川河谷!
  就算不能夺取西关堡,也能围魏救赵,把杨志大军逼得回援。
  ……
  此时,距离杨志围城,已经过去四十多天。
  李察哥的大军即将兵临西关堡,而西关堡守将却是种师道。
  种师道最近的心情很不错,他虽然被扔来给杨志做参谋长,但正式官职却是副宰相(内阁大臣)。
  子侄孙辈,多数已转做文官,少数还在军中任职。
  前些天捷报连连,杨志早已轰塌和南军司城墙,而姚古更是顺利夺取振武城。
  国家和个人,形势皆一片大好。
  “父亲,有狼烟!”
  种溪快速奔进后宅,言语间还有些兴奋。
  种师道正在读书,闻言猛地站起:“立即给杨将军(杨志)、李总督(李弥大)传消息,附近百姓全部撤往金城关和兰州城!”
  这次出兵的全盘计划,主要就是种师道制定的。
  杨志主力攻打和南军司,吸引西夏大军救援。姚古缓慢行军,趁机夺取振武城,能打下就打下,实在打不下便围城。
  甘肃军司(核心驻地在张掖)无论救哪里,杨志和姚古都能视情况而动。
  李察哥的禁军与其他军司,为了赶时间行军,多半会攻打兰州或西关堡。
  兰州坚城很好防守,有李弥大坐镇即可,守城部队为旧宋边军。
  西关堡则是种师道镇守,守城部队皆为杨志分出的四川兵。
  如果运气好,杨志率主力回援迅速,说不定还能把李察哥吃掉!
  落石、滚木、粪水已准备好,种师道登上城头,一直等到下午时分,终于见到李察哥大军的影子。
  李察哥是真的目中无人,刚出山谷,就派兵劫掠。
  西关堡在黄河南岸,两面临水,一面靠山。
  而在黄河北岸,也有大片农耕区,李察哥一来就下令抢掠。这些家伙,去年甚至抢到了兰州城外。
  数千西夏擒生军步骑,毫无顾忌的撒出去,在堡垒守军眼皮子底下,散成无数股冲入乡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