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637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637节

  民夫惊恐逃走,女真督战队根本拦不住。
  眼见金国汉军即将崩溃,撒八只得投入其余女真精锐,甚至他自己都亲自冲上去。
  一个传令兵骑马奔来,低声对陈子翼说:“将军,金兵主力就快到了。杨将军问,他是否要率兵血战拖延时间。”
  陈子翼说:“不必,让他往东南方暂时撤出战场,伺机窥测敌情再杀回来。这里的谷地太窄,容不下太多骑兵,就算攻下敌营,几千匹战马堵在谷口处,也难以快速撤入营中。”
  在张广道的计划当中,就没想过快速攻下敌营,然后让陈子翼所部全撤进去防守。
  如果是那样,完颜娄室肯定没有战斗欲望,估计直接带着全军跑去西北边翻山越岭逃窜了。这种情况虽然也能留下许多敌人,而且逼迫敌军放弃部分盔甲和战马,但极有可能半数以上都能逃走。
  “骁骑掩护重骑后撤!”
  临时转为重步兵的重骑,除了个别踩到铁蒺藜,几乎没啥伤亡可言。
  他们甚至没怎么接战,大部分时间在撞击寨墙。
  金兵的箭矢和长枪,根本无法攻破重甲防御。也就投下一些黄土块,砸伤了少量重骑兵,这些黄土块很轻,而且落点不高,连被砸骨折的重骑兵都很少。(金兵从谷中搜来的黄土块,大部分用于填充寨墙和堵门,剩下来当滚石用的极少。)
  骁骑兵举着长枪接替重骑,重骑兵缓缓从寨墙外退回,前往谷口处取自己的战马。
  真正的突破点,在两面山坡,谷底反而没啥战斗可言。
  二十多个骁骑,已经爬到先登营攻占的高地,他们朝着斜下方金国汉兵射击。
  这些金国汉兵披甲率较低,而且以皮甲为主,根本扛不住弓箭。
  连续居高临下射出数十箭之后,金国汉兵出现大规模溃逃,金营的防御就此彻底崩溃。
  撒八率领没被缠上的女真精锐,快速后撤去骑战马。他们只剩四十多骑,面对冲进去的先登营边退边射。
  更多大明骁骑登上寨墙,朝着四十多金骑攒射。
  接连数骑落马,金将撒八惊慌而逃。
  王德带兵追杀溃军,分出几十个先登营勇士,去搬开寨门内侧垒放的黄土块,接着打开寨门把更多友军迎入。
  扈从们已经从战场骑马奔回,驱赶骁骑兵的战马进入营寨,同时分出人手给重骑兵披挂马铠。
  由于谷口拥堵,金国主力又已接近,还有几百匹战马没时间撤回谷中,直接将这些战马在谷外驱散,等战斗结束了再去寻回。
  上千大明重骑,前往谷外上马,分批次撤入山谷。
  陈子翼下令道:“退入营中的将士,皆大声呐喊起来,装作还未攻破敌营!寨墙外各处,两侧山坡也来一些,举枪射箭佯装正在厮杀。”
  这是怕营寨已破,把金兵主力给吓跑。
  山谷崎岖,外面看不清里面具体情况。
  事实上,金营没有攻破也无所谓,只要利用狭窄地形两面血战,尽可能拖延时间就算完成任务。攻破敌营,只是附带的意外之喜。
  完颜娄室听到厮杀怒吼声,不假思索的下令:“我军营寨还在,两面夹击明军!”
  这次直接投入合扎猛安,人马皆披重甲,以小队为单位分批往山谷里冲。
  第651章 向死而生
  由于山谷狭窄,一千大明重骑兵,被分成好几拨列队。
  两侧山坡上,还跪蹲着一些弃马的骁骑兵。之所以采用跪蹲的姿势,是因为坡度大站不稳。
  陈子翼来到第一拨重骑兵身后,大声喝问:“粮饷可有克扣?”
  “没有!”重骑兵齐声回答。
  陈子翼又问:“衣被可有短缺?”
  “没有!”
  “你们拿着大明最高的军饷,吃着全军最好的伙食,冬天还要发放衣被,朝廷可有薄待你们?”
  “没有!”
  “对面的金国蛮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要是让金人杀去你们的家乡,就会抢伱们的粮食,抢你们的土地,掳走你们的妻儿。便是做顺民,也要剃掉爹妈给的头发,穿上左衽的衣服。还要无休无止的征兵征粮!你们答不答应?”
  “不答应!”
  “为了大明,为了陛下,为了保卫父母妻儿。今日敢不敢死战杀敌?”
  “敢!”
  “敢!”
  “敢!”
  “今日战死之重甲骑士,皆从厚抚恤。有子之人,朝廷择一子供养至太学。无子之人,朝廷代为收养一子,为其传香火并供养至太学!可还有憾事?”
  “无憾!”
  “无憾!”
  爬上山头用望远镜观察的士兵,已然举起了旗帜,陈子翼大喝:“擂鼓,冲锋!”
  “杀!”
  大明重骑兵缓缓启步,即便是加速之后,冲锋速度依旧比较慢。
  因为他们是密集队形,骑兵和骑兵间隔不到半米。
  陈子翼居然用最精贵的重骑兵,当做消耗品进行“墙式”冲锋。
  这是因为明军重骑的装备虽然够了,但战斗技巧、战斗经验和坚韧程度不足。那就干脆别想其他的了,直接在狭长山谷当中,以密集阵型跟合扎猛安对冲。
  再看金国的合扎猛安,他们的间距就要大得多,即便碍于地形限制,骑兵间距也只压缩到一米以内。
  至于什么三骑为伍用绳索相连,后面拖着拒马以示死战不退,这些都是文官(主战派汪若海)奏疏里的瞎编内容,用来描述金国铁浮屠的可怕之处。然后,稀里糊涂被《三朝北盟会编》引用,并越传越广成为铁浮屠的象征。
  双方重骑对冲越来越近,金国那些合扎猛安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大明重骑兵的间距,根本无法容纳金骑穿过,明显是奔着自杀式对撞来的。
  立于后方斜坡上观察的完颜娄室,也终于看清楚大明重骑兵的情况,心头没来由升起一股恐惧情绪。
  合扎猛安确实悍不畏死,但真正面对必死之局,他们还能一往无前吗?
  更何况,他们已被木炮打得胆寒,退路又被堵住,中途撤退时还有友军败了一场。
  当双方应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有个别合扎猛安没有选择提速,这几乎是面对死亡的下意识动作。
  就连提前写下遗书的大明重骑,也有人临阵畏惧了。
  但这地形又没法左右掠过,更不可能转身逃跑,彼此都只能硬着头皮撞上去。
  “轰!”
  百年难遇的重骑兵对撞,出现在这无名山谷之中。
  很惨烈,但又没有想象中那么惨烈。
  双方在最后关头,不约而同选择减速,只有零星莽汉真就加速冲刺。
  四米长枪互相戳中对方,在冲锋的力道加持下,当即就有不少重骑兵向后坠落。失去主人的战马继续向前,并在自动减速后撞在一起。有些战马为了防止撞击,甚至人立而起,用前蹄朝对面的战马猛蹬过去。
  亦有没落马的骑兵,连人带马对撞。胯下战马或死或伤,无论死伤都倒下,骑兵也跟着坠下马去。
  大明重骑兵间距更密,单次冲锋的兵力自然更多,幸运儿顺利穿入合扎猛安的空隙当中,拔出腰间的副武器开始减速骑马战斗。
  更后方作为辅助的金国骁骑,看到前方重骑兵的惨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他们毫无心理准备,下意识勒马停止,朝大明后方骁骑抛射。
  跪蹲于两侧山坡的大明骁骑,朝着金国骁骑远距离俯射。而跟在重骑兵后面的大明骁骑,则根本没有携带主战武器,他们骑马靠近“车祸”现场时,陆陆续续跳下马背,拔出副武器冲向战场。
  有人用铁棍,有人用骨朵,有人用铁锏。遇到还在骑马作战的合扎猛安,就伏身砸击马腿。遇到坠马未死的合扎猛安,挣扎站起的便合力击倒,遇到躺地上动弹的冲过去就猛砸。
  金国骁骑终于反应过来,停止射箭往战场冲锋。
  但根本冲不出速度,一是冲锋距离太近,二是前方挡着不少无主战马,三是遭到两侧山坡的明军射杀,他们纯粹是想过来救助友军。
  幸存的大明重骑兵,被骁骑兵搀扶起来,捡起长枪原地朝斜上方抬刺。
  很快,彼此的幸存者又混战在一起。失去马速的金国骁骑,被砸击马腿纷纷摔倒,未被缠住者吓得连忙勒马逃走。
  完颜娄室变得脸色苍白,大明骑兵这种玩法,就是在跟合扎猛安以命换命。
  女真拢共才只多少人?
  而大明又有多少人?
  大明重骑兵跟合扎猛安,不说一换一,就算是二换一、三换一都能接受。
  更何况,由于提前做了充足战术准备,这次重骑兵决死对冲,合扎猛安反而死得更多。
  刚刚这一波,大明投入重骑兵二百,还能继续作战者四十余人。另有五六十人,或坠马骨折,或跌落重伤,或昏死过去。
  而金兵投入合扎猛安一百二十人,则是无一幸免,对冲之后还幸存的都被钝器砸死了。
  “杀!”
  “杀!”
  “杀!”
  战场中央,还能站着的大明重骑兵,依托骁骑兵原地结阵怒吼。既是在宣告胜利,也是劫后余生的兴奋嘶喊。
  “万胜!”
  “万胜!”
  战场附近其他明军跟着呐喊,胜利之声响彻山谷。
  王德本来立于寨墙之上,假装还在攻城奋战,刚刚目睹了重骑兵的壮烈,眼眶湿润着举起铁锏高呼万胜。
  第二波大明重骑兵,已经在徐徐墙行移动。
  “撤出去,不能在这里打!”
  完颜娄室对待明军的态度,从最初的警惕,变成木炮齐射后的惊骇,现在已经把明军当成毕生之劲敌。
  他麾下的可用之兵,经过回援时先锋部队的遭遇战,再经历这次的山谷冲锋,以及行军途中有伤员掉队,此时还剩:1400多合扎猛安、1600多辽东汉人步兵、4200多金国骁骑、800多女真、草原轻骑。
  总计剩余兵力8100多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