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639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639节

  “士气低沉,”温都思忠说道,“明军火炮齐射,就让他们胆寒心惊,接着骑兵交战又败两场,还分兵断后狼狈而逃。经历这许多,全军都失了魂,目前退守盂县休整,有些部落首领正闹着要回老家。”
  完颜宗翰大怒:“一场战败而已,竟闹着要回家,简直愚蠢懦弱至极!”
  温都思忠说:“他们是被明军的火器和重骑吓到了。明国人多地广,今年我大金多半无法速胜。若是拖到明年、后年,不知道明军会造出多少火炮,也不知明军能练出多少重骑。各部首领想到这些事情,哪里还愿意跟明国再战?”
  “正因为这样,接下来才要狠狠打,不能给明国更多打造火器、训练骑兵的时间!”完颜宗翰怒吼。
  他把军队交给副将,只带几百骑兵,连夜赶去盂县。
  黎明时分,完颜宗翰见到完颜娄室,当即质问:“伱还能打吗?”
  完颜娄室说:“能打!”
  随即又补一句:“但合扎猛安失了主战马匹,再次披甲作战时,恐怕打不得那么长久。”
  “你就不能让合扎猛安脱甲之后再撤退?”完颜宗翰怒道。
  完颜娄室说:“明军骑兵追得紧,一旦合扎猛安除甲,那些明军必然死命追来血战,不会再给合扎猛安披甲的时间。他们的步军主力也在追来,如果被明军骑兵拖住,我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只能让合扎猛安披甲行军,明军追得紧了,再让合扎猛安冲回去掩杀。如此反复冲击好几次,全军才平安抵达翻山处。但合扎猛安的战马都累坏了,口吐白沫很难继续翻越山岭。我必须下令把那些战马杀掉,否则让明军得到,那些战马原地休息就能恢复!”
  完颜宗翰闭眼思索当时的情况,发现换成自己也没啥好办法。
  完颜娄室有三次安全撤军的机会,但都被各种原因干扰而错过了。
  最大原因,就是金国的整体战略有问题,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打野外歼灭战,不能被明军搞成一次次攻城战。这导致完颜娄室虽然警惕,却必须下血本去赌,总是不自觉的咬住明军诱饵。完颜宗翰问道:“你对明军战法熟悉,接下来该怎么打?”
  完颜娄室说:“最好驻军盂县休整几天,否则我带回来的将士,很难快速恢复士气。明军主帅就像个聪明的猎人,设下陷阱等我钻进去,跟这种人打仗要非常小心。明军的步兵车阵不能强攻,那些火炮实在厉害,必须引诱他们追出,拉散阵型之后再伺机猛冲。”
  完颜宗翰问道:“明军步兵追击时,你为何不杀回去?”
  完颜娄室说:“明军主将太谨慎了,我本来是想诱他们出来,在开阔地形用骑兵四面冲击的。但这人就算是追击,也列阵行军极为缓慢,全军走出几十步就重新整队,根本不给我派兵破阵的机会!”
  完颜宗翰沉默。
  完颜娄室猛然想起什么,表情难看道:“现在该担忧的,不是盂县这边,而是太原和寿阳方向!”
  完颜宗翰听得一激灵,立即想明白问题:“不能留在盂县作战,全军必须快速撤回太原以北!”
  金兵主力,如果被张广道拖在盂县,那么他们的退路极可能被堵住。
  一是寿阳的西北方、东北方,那里各有一个山口,是金兵撤回太原方向的必经之地。
  二是太原的东北方,那里也有个山口,同样是金兵撤军的必经之地。
  如果大明的太原守军、寿阳守军,接到命令跑去占领山口。而张广道又分出精锐,坐船从河谷奔往寿阳,帮助这些友军死守山口,那么金兵就别想再回大同了。
  完颜娄室带来的军粮,还有盂县本地的军粮,都被陈子翼带兵给夺了。
  只要明军死命堵住山口,根本不用再干别的,金兵消耗完粮草就得全军覆没。
  天还没亮,金兵就抛弃多余辎重,只带粮食、马匹和盔甲一路急行军。
  同时派出大量骁骑做先锋,只带干粮疯狂奔驰,去占领那几处山口确保退路通畅。
  完颜宗翰必须带着全军,退到太原的北边,才不怕被明军堵死退路。
  三处通道,已经堵死了一处!
  太原那边的大明军队,守城绰绰有余,野外战斗够呛,打攻坚战更是难为他们。
  完颜宗翰为了确保退路和粮道通畅,分兵数百守着三交口。杨惟忠率领数千弱兵,反复强攻多日也无法拿下,因此太原那边的山口难以攻占,必须等张广道派精锐过去。
  而寿阳北边的两处山口。
  东北边距离完颜宗翰主力太近,翟氏兄弟兵力不足不敢去攻占,于是集中兵力已占领西北边那处。他们只需血战拖上几日,就能等来张广道支援,把金兵全军给堵死在连绵群山之间的小盆地。
  “元帅,寿阳西北的山口被堵死了!”
  第二日下午,作为先锋的部队,派人回来告之消息。
  完颜宗翰正待增兵强攻,温都思忠说:“附近有一条小山谷,前年我带兵去探查过,那里可以穿过去!不过再继续往西,多半也有明军堵路,只能沿着河谷一路往北,再翻越陡峭山岭到达滹沱河的上游,可从那里带兵回五台县,再向西南前往忻州。”
  张广道终究还是兵力不足,无法把全部通道堵死。
  而山西的各种谷地通道又太多,只要不计后果就能穿过去。
  山西金兵主力,先是穿越一条二十里长的山谷(后世的岑峰村、石窖村),接着又往北经过一处山间盆地(后世的西烟镇),继而顺着七八十里长的蜿蜒河谷北撤。
  当他们穿过河谷开始翻山时,今年的第一场雪落下。
  行军途中,有些伤兵感染不治身亡,等他们抵达滹沱河上游时,已非战斗减员好几百人。另有不少士兵生病,全军疲惫不堪,战马也死了一些。
  至于民夫,也陆陆续续抛弃大半,甚至一部分粮草都不要了。
  冬季,完颜宗翰屯兵忻州,军粮严重不足。
  张广道没有去太原,跟完颜宗翰南北对峙,而是发兵攻打承天寨,试图打通井陉杀向真定府,配合河北友军夹击伪宋国都。
  第653章 诸般抗金义士
  河北战场,明军分为三路。
  西路军在赵州,由关胜、岳飞、郦琼等诸将领军,宗泽负责给他们搞后勤。陕西援军即将抵达,杨志坐镇兰州没来,带兵驰援的是李进义。
  中路军在深州,朱铭亲自指挥。
  东路军在南皮,由邓春、韩世忠、李成等诸将领军。
  金兵主力,就在朱铭这里!
  永宁军通判、博野县令给大明做内应,现在已全部牺牲。他们临死前发来一份情报,完颜宗望亲自带兵藏在山里,只等朱铭率军过河就杀出。
  金人派遣汉军渡河佯攻,连吃两场败仗,迫切想要引诱朱铭追击。
  敌军如此着急,朱铭反而不慌了。
  他在唐河南岸扎营,面对并不宽阔的唐河,就是不肯过去打二十里外的永宁军城。
  你完颜宗望在对面,凭啥非得我过去?
  想要打仗,你就自己过来,反正我的军粮比你充足!
  ……
  赵州。
  李进义带着陕西援兵来了,算上正规后勤人员,足有一万一千多汉中老兵。
  另外还有一支西军,仅两千余人,由李永奇统领。
  此人本为刘延庆的部将,职位是青涧城(清涧县)知寨。
  去年西夏大败,刘延庆派兵去夺回丢失的地盘,李永奇趁机带着全家和军队投奔朝廷。
  这事儿让刘延庆处境极为尴尬,他得知消息以后,还不敢派兵去追,否则就属于公然叛乱!
  “爹,咱们这次有机会立功不?”
  前方就是赵州城,李世辅看看兵甲精良的友军(汉中老兵),又瞅瞅自己麾下那群叫花子兵,羡慕之余又盼着能够杀敌立功。
  李永奇摇头说:“咱们在刘延庆麾下,都算不得什么精锐,来了这里更是寒酸。多半是友军出去作战,伱我父子奉命守城,打起精神守好城池便是。”
  李世辅有些不甘心,他一身本领,足以傲视三军,可不愿窝在城里浪费时间。
  李世辅在史书上,还有另一个名字——李显忠。
  被迫降金,密谋归宋,全家被杀,投奔西夏,借兵复仇,叛夏归宋,屡立战功,被贬罢官,收复淮西,谥号忠襄。
  一生足够精彩。
  城外,宗泽和关胜带着赵州文武官员,出城迎接带兵来援的李进义。
  李永奇大小也算一将,被叫去城外说话。
  李世辅却没参与的资格,他目送父亲远去,自己只能遥遥望着。
  很快又有一个文官过来,引导他们绕城而过,去赵州城的北郊扎营。
  大营刚刚立好,又有一员武将过来问:“这里谁负责?”
  李世辅连忙奔去见礼:“末将李世辅,拜见将军!”
  那武将说:“俺叫郦琼。你麾下士卒甲胄不齐,且带人随俺去领兵甲。”
  “多谢郦将军!”李世辅大喜。
  郦琼就是跟王德搭档,被王夜叉逼得叛宋投金那位。
  他跟岳飞是相州同乡,而且还是相州的州学生。金兵前番攻宋,郦琼投笔从戎,自募乡兵八百抗金,投在宗泽麾下做武将。
  相比起岳飞,宗泽更喜欢郦琼,毕竟后者是大族出身的读书人。
  二人很快进城,郦琼指着军械库说:“去武库里自己挑选,等选好了等待查验。”
  穷疯了的李世辅,带兵冲进军械库,直看得两眼冒绿光。
  里面的兵器和盔甲,都是从各地运来前线的。
  没有重甲,连中甲也不多,但有大量轻甲堆放,兵器则大部分是长枪和腰刀。
  李世辅率先把中甲抢光,拎起来感觉不对,这玩意儿太轻了。再仔细一看,甲片更粗大,胸口甚至有比巴掌还大的甲片。
  “都是什么破烂货色?”李世辅对自己的士兵说,“把这种铠甲都放回去!”
  郦琼笑着走进来:“李兄弟却是不识好歹。”
  李世辅指着那些甲胄说:“甲片太大,脆而易裂,上不得战场。”
  郦琼说道:“这些甲片,都是反复锻打过的。不但与以前的细甲片同样坚固,而且整副盔甲还更轻便。不信你仔细查看。”
  李世辅真就蹲下去,拔刀剐蹭一叶甲片的侧面,很快便乐呵呵笑道:“好东西!”
  郦琼说道:“这些是用水力锻锤打出来的,听闻近几年要陆续换装,而且优先换给四川精锐,你们这次算是运气好碰上了。”
  李世辅笑得更开心,把装备挑好之后,交给郦琼带来的吏员清点数量。
  趁着没事可做,李世辅问道:“郦将军经常跟金兵打仗?”
  郦琼说道:“金人去年留在河北伪朝的军队不多,倒是有大量旧辽汉军,还征募了一些河北汉军。我跟岳飞经常带兵北上,去伏击那些汉军,偶尔能伏击到金兵。那些汉军不堪一击,遭到埋伏更是丢盔卸甲。”
  “金兵的战力,跟西夏兵相比如何?”李世辅问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