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678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678节

  “我们当时迁来三千多族人(其实是渤海难民,这人往自家脸上贴金呢),如今已死了好几百,还被将军掳走了一些。再这样下去,肯定有更多族人要饿死,所以我们就商量着归顺天朝。”
  “只是……”
  李宝已经有些相信这番话,问道:“只是什么?”
  大明义说道:“只是请将军调一些粮来,拿下城池之后,救一救这里的百姓!”
  李宝问道:“城里有多少守军?”
  大明义道:“最开始有二百女真兵、五百渤海兵。还有一支江南水师,用来保护盐场安全。”
  “去年有军粮通过的时候,又补了五百女真兵、一千辽东汉兵,还招募一千盐工编为军队,以此来防备将军劫粮和夺城。”
  “后来军粮不走这里,新补的女真兵、汉兵就走了,还把多余的军粮给带走。”
  “再后来军粮不够,把招募的盐兵全部驱散,江南水师又全都投靠了将军。”
  “如今城里只剩二百女真兵、五百渤海兵。不过若是将军带兵来攻,城里还能招募上千人守城。如果将军来得慢,能够再签发一两千民兵。”
  李宝问道:“伱们打算怎样献城归顺?”
  大明义说:“下个月初四,是家母六十大寿。兄长打算宴请女真贵人,到时候把女真将官全杀了,剩下的女真士卒就不足为惧。但肯定有女真兵逃走报信,以兄长手里的几百士卒,万万挡不住女真大军反扑。将军最迟要在下月初六,带兵进城把城池给守住。”
  李宝仔细想了想:“我带兵过去的时候,你们把几处城门全部打开,在南边的城楼上插三支旗。”
  大明义说道:“不用这么麻烦,诱杀之计若败,我全家肯定全死了。诱杀之计若成,兄长亲自带兵出城迎接将军。将军若疑我们会复叛,可将我全家安置往山东,请大明朝廷赐下一片土地。”
  “君乃忠义之士也!”李宝心头欢喜。
  这些渤海族人,是真不想在北边过日子了。
  最初被辽国横征暴敛,接着又是连年战乱,辽兵来了烧杀抢掠,金兵来了也抢掠烧杀。数万渤海难民,宁愿逃去高丽开荒,谁知又被高丽遣返回来。
  而且还不能回老家,被打散安置在海滨县,很快又遭到李宝、赵立等人跨海烧杀抢掠。
  就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
  国仇家恨什么的,他们已经顾不上了,只求有个地方能活下去。
  大明义说愿意把全家老小做人质,其实何尝不是想挑一块地方活命?家人去了山东,那不是去做人质的,那妥妥是去“享福”的。
  李宝乘夜派船,把大明义送回去,在距离城池十多里远的地方登陆。
  大明义是被派出城征粮的,他顺着六州河口,夜里回到渤海人村落,强征到少量军粮大摇大摆进城。
  兴州和海滨县两级官员,都来自辽阳渤海大族。这些家伙也必须弄死,他们不可能投降的。
  总共才二百女真兵,女真将官也不多。就连基层军官,也被大明贞、大明义兄弟请去吃寿宴。
  “粮食酒肉都不够,还请诸位海涵,”大明贞举杯赔罪道,“我家珍藏的好酒,今日全拿出来了,诸位贵人一醉方休!”
  内院只摆了两桌,皆为大氏族人、渤海文官和女真将领。
  外院摆了五桌,是州县吏员、女真基层军官和渤海族军官。
  六十大寿,仅仅七桌,实在够寒酸的。
  这样反而没引起怀疑,现在整个金国都缺粮,辽西走廊的州县就更穷。
  有酒就行,文官武将都馋了,推杯换盏来者不拒。
  等众人喝得差不多时,大明贞把酒杯放好,阴阳怪气道:“想我大氏,渤海皇族后裔也,颠沛流离任人宰割。简直丢尽祖宗颜面!”
  知州由女真将领兼任,醉醺醺的没听明白。
  县令却是来自辽阳的渤海李氏,他酒精麻醉之下也没多想,大着舌头笑道:“辽阳亦有大氏,等得了空,大将军可去辽阳拜访亲戚。”
  辽阳大氏确实牛逼,能够跟女真贵族通婚。
  大明贞冷笑道:“那里的大氏,家大业大,可不会搭理我们这等小宗。”
  “大将军哪里的话?同为渤海族,彼此都是一家。”李县令还没回过味来。
  大明贞装作要敬酒的样子,端着酒杯走到女真将领身后,他弟弟大明义也在另一桌敬酒。
  兄弟俩忽然从袖子里掏出短刃,按住两个女真将领的脑子抹脖子。
  大明贞呼喊道:“杀!”
  外院里正在陪吏员、军官喝酒的渤海军将,听到喊声纷纷拿出藏在身上的兵器。
  血腥寿宴。
  就连兄弟俩的母亲,都不知道他们的计划,吓得连连后退躲避。但这位老太太,很快就恢复镇定,因为她见过比这更可怕的场面。
  女真将领和军官,在醉酒状态下被全部解决。
  兄弟俩骑马奔出召集军队,杀向毫无防备的女真士卒。那些女真兵不但没有军官指挥,甚至都没全部聚在一起,至少四分之一吓得逃往宗州。
  隔日,李宝驾船带兵而来。
  大明贞、大明义二人,果然亲率部众出城,还把全家老小带来。
  同时,城池四门大开。
  李宝虽然爱弄险,关键时候却谨慎。先派出几个小队,分别从不同城门进入,在城内仔细搜查一番,接着登上城墙摇旗表示安全。
  见到城头旗帜摇动,李宝拉着大明贞的手说:“阁下此番归正,大明朝廷定然重用。阁下的家人,也不用去山东,全都可以到东京享福。”
  大明贞、大明义齐刷刷跪地,估计是排练过的:“愿为大明效死!”
  辽西走廊,就此被李宝切断。
  接下来,恐怕金国会疯狂反扑,丢失此城简直让金国如鲠在喉。
  第694章 完颜宗望的小算盘
  金国此次勃极烈大会,有可能催生出了第三股势力。
  完颜宗望的地位极为尴尬,他是被以完颜斜也为代表的世祖系,推出来制衡完颜宗翰的军事首领。
  现在完颜斜也、完颜宗翰暂时联手,完颜宗望仅捞到一个都元帅职务。
  看似掌控金国的兵马大权,其实手里的权力根本没变。别人都在进步,他却在原地踏步,那就等于是后退了。
  回到燕山府之后,完颜宗望就对完颜挞懒说:“这次勃极烈会议,我推荐你做了左副都元帅。”
  “你呢?”完颜挞懒问。
  完颜宗望道:“还是老样子,只得到一个表面风光的都元帅职务。”
  完颜挞懒沉默片刻,说道:“我们也该联手了。”
  完颜挞懒是阿骨打的堂弟,近两年遭到世祖系的排挤,却又无法融入完颜宗翰那边,多少有点里外不是人的味道。
  跟他类似情况的女真贵族,虽然不多,但也不少。
  历史上,完颜挞懒最终倒向吴乞买,并在吴乞买死后,又跟吴乞买的儿子联合,把秦桧放回去就是他们干的。
  这帮人释放秦桧的本意,并非为了颠覆南宋,反而是真心想跟南宋议和,甚至还打算归还陕西、河南之地。
  利用南宋来制衡金国主战派!
  最终的结果嘛,是以金兀术为首的主战派,把完颜挞懒这些“主和派”,以谋反罪名给全部弄死了。
  吴乞买的几个儿子,完颜挞懒的几个儿子,还有不少的女真贵族,都被金兀术以谋反罪诛杀。
  秦桧全权代表南宋,开始跟金国议和的当年,金国“主和派”就被主战派干掉。因为确实在谈划界而治,这是金国主战派不可接受的。
  当时,金国内部一连串政治屠杀,各地金军都变得混乱不堪,导致接下来两年宋军节节胜利。
  这种情况对南宋极为有利,但赵构和秦桧还想着议和,非但没有趁胜进行反扑,居然自废武功来表达诚意,解除张俊、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
  于是就有了十二道金牌,在金国内部一片混乱之际,南宋以诛杀岳飞为代价达成绍兴和议。
  “皇帝暗中派人找过我,”完颜宗望问道,“你怎么看?”
  完颜挞懒模棱两可说:“皇帝为人还是很不错的。”
  他们不是吴乞买的人,但可以借吴乞买做些事情,而吴乞买也肯定会帮他们说话。
  金国太宗派就此萌芽,完颜宗望、完颜挞懒是太宗派的首领。
  完颜挞懒说:“幽州往南一马平川,明军随时可能大举杀来。我们虽然迁徙了大量人口到幽州,但这几年都在征粮,迁来的各族人口已死了很多。再遇到大战,幽州肯定守不住,而且各族豪强很可能倒戈。”
  “粘罕(完颜宗翰)说一旦开战,他会带兵过来与我们汇合,到时东西两路大军可共战明军。”完颜宗望道。
  完颜挞懒问:“伱舍不得这里?”
  废话,幽燕数州之地,是完颜宗望的立身根本,他怎么可能舍得放弃?
  只要撑过这几年,即可做到自给自足,完颜宗望就能成为一方诸侯。而一旦弃守幽燕,退回辽东必然仰人鼻息,完颜宗望将彻底被世祖系控制。
  见完颜宗望默认了,完颜挞懒又说:“跟明国议和怎样?”
  “议和?”完颜宗望眼前一亮,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个。
  完颜挞懒说:“把小皇帝、太后和那帮大臣,送去开封交给朱太子处置,换取金明两国议和。就按以前宋辽两国的边境,今后金国与明国划界而治。”
  完颜宗望皱眉道:“我这里倒是可以,但粘罕恐怕会不愿意。”
  大同在北宋时就属于辽国,可完颜宗翰此时的地盘,却还占了代州、忻州、府州、丰州、宁化军、岢岚军等北宋疆土。
  金明两国若是议和,大明必然索要国土,完颜宗翰吃进去的会吐出来?
  完颜挞懒提议道:“可派使者去开封,就说我们不会出兵。让明军尽管去打粘罕,打得粘罕不能招架,他自然就愿意议和了。”
  “胡说八道!”完颜宗望大怒。
  完颜挞懒闭口不言,他跟完颜宗望的诉求明显不同。
  两人不欢而散,完颜宗望气冲冲回府。
  他召见自己的谋士时立爱,复述完颜挞懒之言,问道:“时先生觉得今后该怎样?”
  时立爱说:“明军兵锋强盛,幽燕之地难守,元帅应该退守锦州、广宁一带。那里虽然受斜也所制,但元帅曾在广宁府经营数年,那里各族豪强都是心向元帅的。还可把幽燕之地的百姓,再重新迁回去充实锦州、广宁府和澄州。”
  完颜宗望觉得此计可行,但又舍不得放弃这块地盘。
  时立爱继续说:“只要退守辽东,元帅拥有广宁府、锦州、澄州之地。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而明军想要攻来,只能走傍海道,或者渡海奔袭,无论怎样都是很好守住的。至于幽燕之地,如果能三年不起兵戈,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然可为霸业之基。但元帅能保证三年不打仗吗?”
  “不能。”完颜宗望摇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