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679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679节

  时立爱没有再劝,留点时间给完颜宗望慢慢思考。
  如此计策,等于退回到几年前。
  当时金国也把幽燕数州占了,却答应直接卖给宋国,顺便把人口迁徙一空。
  可完颜宗望有两个顾虑,一是舍不得地盘,二是害怕跟完颜宗翰闹翻。
  完颜宗望犹豫良久,时立爱终于再次开口:“留在幽燕,明军随时会杀来,我们却无险可守,而且军粮供给十分困难。放弃幽燕,各处关隘还在大金国手中。到那个时候,我们随时可以出兵劫掠,来去自如想打哪里就打哪里。而明军若想反攻,却将面对重重雄关险地。”
  时立爱确实不懂战术,但他精于战略规划,他给出的建议几乎已是最优解。
  完颜宗望不置可否,说道:“我要派人跟粘罕商量一下。”
  就在此时,侍卫跑来低声耳语。
  完颜宗望表情一滞:“快让信使进来!”
  信使小跑而入,完颜宗望问道:“海滨城怎会没了?”
  “渤海守将诱杀上官献城投敌。”信使简明回答。
  完颜宗望又问细节,一番了解之后,挥手让信使离开。
  河西走廊被切断,军粮都得走卢龙塞,完颜宗望更加受制于人。
  当然,也不算太糟糕,因为大明海军的存在,那里早就没法从容运粮了。
  完颜宗望问:“先生有何指教?”
  时立爱摇头:“不知如何是好。”
  完颜宗望沉默。
  想要夺回海滨城,怎么说也要调集一两万大军,而且极有可能会耗时几个月。
  完颜宗望哪有足够的军粮?
  大军外出作战,跟留在驻地休整,所耗粮食岂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各族士兵没打仗的时候,大部分都在自己家里种地。
  时立爱还是给出建议:“可上报朝廷,请朝廷拨给军粮。或者让朝廷从锦州出兵,由他们去夺回海滨,我们这边不必理会。”
  “也行。”完颜宗望决定不管。
  对于金国朝廷而言,辽西走廊极为重要。
  可对完颜宗望来说,那里纯粹属于鸡肋,反正大明海军袭扰之下,早就不敢从傍海道运粮了。
  而且就算没有大明海军,此时的傍海道也不能全天候使用,只能在入秋到下雪之前,以及开春雪化到夏天降雨之间。其余月份,皆泥泞难行。
  完颜宗望派人出卢龙塞,把消息传到哈尔滨,自己还真就懒得管了。
  李宝紧急加固城防,运来一批粮食,给快要断粮的各族百姓吊命,然后等着金国大军的疯狂反扑。
  左等右等,足足一个多月,却连金兵的影子都没见着。
  如此情况,金兵只可能到了秋天才来,因为夏季多雨根本无法行军。
  ……
  “这个李宝,还真会找事,而且运气一直不错。”朱铭收到消息,有点哭笑不得。
  大明朝廷今年的计划,是在山西打攻城战,夺回那些宋朝故地。
  至于幽燕之地,打下来或许容易,但紧接着治理成本巨大。就得跟宋徽宗买回地盘一样,须源源不断的运去物资,连续好几年持续砸钱砸粮。
  富裕的时候,自然能这么玩。
  但大明财政窘迫,至少还得缓一年再说。
  朱铭一声叹息,对富直柔说:“给户部、兵部发令,让他们支会登莱府,再运一万石粮食给李宝。”
  命令发出的第二天,河北官员四百里加急来报,完颜宗望代表金国皇帝吴乞买,打算派使者前来开封商谈议和之事。
  这属于大事,朱国祥当然得知道。
  “金国居然主动议和?”朱国祥颇为惊讶。
  朱铭却不吃惊:“金国粮食不够,估计还叛乱四起。此时派人议和,成功了就能缓两年,失败了也能拖时间。”
  朱国祥问:“你不会同意吧?”
  “去年在河北作战的火器,今年大部分运去了山西,如果不把北宋故地拿回来,这些火器岂不是白运了?”
  朱铭说着突然笑起来:“不过嘛,可以跟完颜宗望暂时讲和,然后再逮着完颜宗翰一顿猛打。”
  “我如果出兵幽州,完颜宗翰很可能会带兵救援,到时候就是跟金国的完全体,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作战。而如果只打山西,就算幽州金兵过来汇合,那里的地形他们也施展不开!”
  第695章 键盘侠的基操
  完颜宗望派来的使者,是时立爱的长子时渐。
  听闻金国祈求议和,许多文官都颇为意动。
  这些文官,也不是真打算议和。
  傻瓜都能看出太子的雄心壮志,收复燕云之战迟早要开打。
  文官们只不过想缓缓而已,这个国家被宋徽宗搞得千疮百孔,大明新朝虽然已到第三个年头,但始终没有好生休养过一年半载。
  甚至就连户部尚书钱琛,都想劝太子先和平发展几年。只要三年不打大仗,各省府县必然恢复生机,他就能够存储无数钱粮,到时候太子可以随便搞。
  推崇大一统、大复仇的萧楚和胡安国,这次又出现分歧。
  萧楚认为,应当趁着连战连捷,军队士气高昂之时,再苦一苦全国百姓,一鼓作气把女真赶回辽东。
  胡安国认为,应当先完成各项军政改革,苦炼内功,积攒实力,然后穷追猛打,把女真一族给彻底消灭。
  内阁同样分成两派,无非速战与缓战的区别。
  整个朝堂的文官,持缓战意见者居多。
  眼见两帮人争吵不休,朱国祥让大家先别吵,一起去会会那位金国使者。
  “大金使臣时渐,奉命代大金皇帝陛下与大金都元帅二太子郎君,问大明皇帝陛下安康。”时渐端正作揖,显得有礼有节。
  朱国祥颔首表示接受,却没有给吴乞买回礼问安。
  时渐又朝朱铭作揖拜见。
  “时先生,我们又见面了。”朱铭微笑道。
  时渐说道:“一别近三载,太子殿下风采依旧。”
  朱铭带兵在开封郊外,与完颜宗望对峙时,也是这个时渐跑来做使者。
  双方寒暄一番,朱铭为时渐介绍其他大臣。
  没营养的废话说得差不多了,做足功课的朱国祥问道:“你的外祖父,可是辽国名相王师儒?”
  王师儒在辽国只是个普通的副宰相,而在大宋这边却属于名相。因为这货是苏轼、苏辙的迷弟,还跟苏辙当面交流过学问,那次交流是宋辽两国和平邦交的象征。
  时渐回答说:“陛下还记得外臣之外祖,外臣荣幸之至。”
  朱国祥没再出声,首相翟汝文见状,猛地怒喝道:“你外祖父奉华夏为正朔,是辽国的一代名臣大儒,你父子怎有脸投靠女真蛮夷?”
  时渐回答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嗯?”朱铭突然出声打断。
  时渐闻声顿时不敢继续,因为他回忆起上次辩论。
  那个时候,时渐也是这套说辞,夷狄进中国则中国之。而朱铭引用孟子的原话,直接结束了两人之间的辩论:“我只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
  孟子说夷夏之变,必须是夏为主体。
  众臣都不知道他们以前辩论过,只看到太子“嗯”了一声,就吓得金国使者把剩下的话吞回去。他们心中感慨不已,太子之威严,竟然早已远播四方,就连金国使臣都如此畏惧!
  朱铭轻拍桌子道:“跟君子交谈,用君子之礼。跟蛮夷交谈,我也不妨学学蛮夷说话。想拿什么换取议和,径直说出来吧!”
  被朱太子视为蛮夷,时渐感到无比屈辱,拱手道:“太子殿下,外臣身为大金使者,请殿下以礼相待!”
  “我是在以礼相待啊,”朱铭疑惑道,“这不就是金国的礼仪吗?我听旧宋大臣说,三年前金使进城,就是这样与宋国君臣讲话的。极尽羞辱之能事,还动辄以刀兵来威胁。”
  时渐辩解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一国乎?当年大金入主中国不久,华夏礼仪还未学得妥帖,此时的大金国却已是礼仪之邦。”
  “一派胡言!”
  在场大臣争相呵斥,那句“大金入主中国”激起了众怒。
  胡安国指着时渐怒吼道:“中国在此,女真蛮夷何时入主过中国?”
  时渐回答:“燕云之地不是中国吗?辽国当年也自称中国,我大金已从天祚帝手中,完全获得了中国的法统。”
  胡安国冷笑:“阁下毕竟是蛮夷,不知中国在何处亦属正常,要不要今日老夫给伱上一课?”
  时渐反问:“难道幽云之地非中国所有?”
  胡安国也反问:“我家有豪宅美屋百间,其中两三间被强盗所据,难道就能说这强盗是豪宅的主人?”
  时渐只得换一个思路:“宋辽曾以兄弟相称,宋既为中国,辽为何不是中国?大金获得辽国法统,大金为何就不能是中国?”
  胡安国正待反驳,朱铭插口道:“胡先生,这人在胡搅蛮缠,你也得胡搅蛮缠才行,否则必堕入他的言语陷阱。”
  “请殿下指教。”胡安国连忙作揖。
  朱铭问道:“你说金国获得了辽国法统,请问是怎么获得的?把辽国皇帝抓来杀了,强纳天祚帝的女儿为妾,这就是能获得辽国法统吗?强盗才这么干!”
  时渐冷笑:“太子殿下是在说自己吗?大明代宋,似也是这样得来的。”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剧变,全部都跃跃欲试,想要冲上去跟时渐辩论。
  朱铭却笑容依旧:“我是中国之人,前宋失德,致使民不聊生,吾为覆舟之水而已。中国这间大房子,归属屋内所有中国人。管理房屋的人不称职,余者自然有责任站出来改正。而金国呢?一群强盗杀了屋主,再霸占辽国那栋大房子而已。”
  时渐开始语塞,不知如何驳斥。
  朱铭又说:“更何况,我也没杀前宋皇帝。赵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他也没残害百姓,因此我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如今还在山东做官呢。如果赵佶被我抓住,我也会先审判他再处罚,就算要杀也该杀得堂堂正正。不像女真蛮夷,抓了天祚帝以后,天祚帝就死得不明不白。”
  时渐连忙辩解:“天祚帝是自己病死的,我大金国陛下为何要害他?”
  “早不死,晚不死,被女真抓了就病死,世事果然凑巧得很,”朱铭讥笑道,“至于为何要杀天祚帝,当然是害怕他活着,有无数人想要反金复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