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04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704节

  卢龙塞就是喜峰口,交给大明其实也行。因为大明拿到手,主要是为了防御,真要进攻直接渡海打辽阳还更近。而金国想要南下劫掠,不一定非得走喜峰口,比如古北口之类的也行。
  完颜宗辅之所以拒绝,纯粹是不想再退让。
  朱铭说道:“如果不给卢龙塞,必须补偿三百匹骏马,要那种可以承载铁甲重骑的战马!”
  完颜宗辅说:“此事需要商议。”
  “请便。”朱铭说道。
  完颜宗辅和完颜希尹二人,踱步进入旁边的无人偏殿。
  完颜希尹说:“明军无非火器厉害,他们的铁甲重骑,是比不上合扎猛安的。三百匹好马,大金还给得起。”
  “不能他们索要,我们就老实给出,”完颜宗辅道,“好马可以给,最多二十匹。”
  完颜希尹担忧道:“恐怕二十匹好马,满足不了朱太子的胃口。”
  完颜宗辅道:“还价二十匹,实在谈不拢,就给五十匹。”
  “也可。”完颜希尹点头。
  两人又商量一番,重新回到大殿。
  完颜宗辅道:“大金的好马也不多,只能给二十匹。”
  朱铭愈发强势:“我不想如商贾般斤斤计较,直接给个准数!”
  “朱太子豪气,我也不来虚的,”完颜宗辅道,“五十匹马,愿意接受就继续谈。”
  朱铭摇头:“太少。”
  完颜宗辅朝完颜希尹看去,二人眼神交流之后,再次突破底线:“八十匹!”
  “一百匹,给个整数。”朱铭单方面敲定。
  谈判气势完全被朱铭压住,完颜宗辅一退再退:“那就一百匹。明国如何保证议和之后,不再派兵渡海骚扰大金?”
  朱铭说道:“杀三牲,对天盟誓。五年之内,双方不得再起兵戈!”
  “才五年?”完颜希尹有些失望。
  朱铭反问:“我如果说五十年,你们可会相信?”
  此言一出,金国使者反而感受到朱铭的诚意,认定朱太子是真打算息兵五年发展内政。
  完颜宗辅开始全盘考虑金国事务,五年时间应该可以把耶律大石打残,扫除辽国背后的巨大威胁。同时,国内十一二岁的孩童,五年之后也能上战场了,能够解决金国兵源不足的问题。
  另外,五年时间发展内政,女真贵族内部矛盾也可缓解,还能囤积一些粮食用来今后大战。
  只不过,到时候的明军也肯定更强大,面对几万明军火枪手该怎么打?
  思来想去,完颜宗辅只能不再想,今后的事情今后再说。反正现在必须议和,否则明年强行开战,征粮就能征得叛乱四起。
  完颜宗辅说:“明年三月交换领土,明国须得给一些粮食补偿。”
  朱铭笑问:“多少?”
  “一百万石。”完颜宗辅道。
  “顶多五万石,”朱铭提醒道,“而且还有个前提,金兵不可肆意踩坏麦苗。一旦发现大量农田被踩踏,这五万石粮食我一粒也不给。”
  两人说的是燕山府、易州、顺州、蓟州、滦州等地,金人虽然把地盘交给大明,但肯定会把百姓给迁走。
  可是,金国百姓已经种下冬小麦,大明迁徙移民过去能直接获得麦苗,因此必须补偿给金国一些粮食。
  “九十八万石!”
  “六万石。”
  “九十五万石。”
  “七万石。”
  “……”
  朱铭和完颜宗辅把和谈搞成了做买卖,居然当场讨价还价起来。
  那些地方的小麦亩产,在七八斗到两石之间。
  金国只迁徙了十万人过去,其中还有不少工匠。
  另有几万辽国遗民,不是金国迁徙过去的。
  但完颜宗望去年抽丁打仗,在河北战场损失过万。接着又生出叛乱,刘萼虽然很快平叛,但人口又损失上万。
  还因征粮过度,百姓饿死了不少!
  如今燕山以南的偌大地盘,包括非农业人口在内,金国百姓只剩十一二万。而正在耕种的土地,绝对不会超过两百万亩。
  总体粮食收入,约在150万石到200万石之间。
  这是因为地广人稀,基本都搞广种薄收。
  如果把女人也算上,平均每個金国农民,需要耕种二三十亩地。缺乏精细照料打理,水利设施也不足,多数麦田的亩产都在一石以下。
  而且,金国农民只是种下麦子,后续照料还得大明百姓来。
  完颜宗辅要价一百万石,比较合理,稍微偏高。
  双方纠缠好半天,最终敲定的结果,是大明补偿金国三十五万石小麦。
  理由也很充足,旅顺那边地盘虽小,却有上万百姓投靠大明。李宝控制的海滨县地界,也有一两千农民。这两个地方的农民,都已种下了冬小麦,能够抵消金国百姓的部分粮食损失。
  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只彼此交换土地,人口全都要迁走。
  谈判敲定,朱铭回到东宫,把石元公叫来吩咐:“开春之后,启用北方细作,在乡下散播消息。就说大明善待各族百姓,赋税比金国更少,也不强征平民打仗。他们只要逃进山里,等金兵离开之后,就能拿回自己的土地,地里的麦苗也还是他们的。”
  想了想,朱铭又补充道:“第一年免征赋税,第二年、第三年赋税减半。只要他们冒险留下,明年无论收多少粮食,全归农民自己所有!”
  第722章 完颜宗望暴毙
  冬至,三牲祭天,明金议和。
  具体条款写得更细,比如大明索要的一百匹好马,必须公马和母马各五十匹。而且对年龄也有要求,公马还不能是骟掉的。
  女真马,是整个东亚最适合编练重骑兵的战马,当然越早弄过来育种越好!
  幽燕之地,经历了近十年的战乱、饥荒、瘟疫,金国灭辽时还强行迁走大量人口。宋国花钱买下以后,又是好几次叛乱,而且连年饥荒饿死人。
  就算金国重新迁回来一些,如今也只有十万人左右,用千里无人烟来形容都很贴切。
  无数土地已经长满荒草正好划几块做养马场。
  其实,并不止这么点人。
  无数百姓逃进燕山、太行山,在深山里面艰难生存,游离于金宋政权之外。
  宋国和金国,都无力管理山中百姓,也难以诱招他们出山耕种。甚至是在许多偏远地区的山下,也有百姓偷摸着种地过日子,胆战心惊不敢让朝廷发现,一有风吹草动就逃入山中。
  这类百姓,甚至多达上百万之众!
  完颜宗望在北方已三年,真正能有效控制的,其实也就一些重要城市,以及城市郊外的编户乡村。
  偏远地方的农民,完颜宗望就算发现了,也很难派人去征税。因为分布得太偏太散,征税所付出的人力成本,可能比收到的赋税还多。
  这也是完颜宗望的致命弱点,地盘看起来很大,实控人口却稀缺。打仗的时候,得仰仗辽东粮食供应。甚至其麾下将士,很多就征召自辽东,打完仗还得给人还回去。
  转眼已经开春,正式进入大明洪武四年。
  金国使者刚刚北归,过了黄河仅数日,燕山府突然传来重大消息。
  完颜宗望死了!
  据说是病死的,但很多人不相信,认为他是被毒死的。
  那些游离于金国核心圈子之外的贵族和将领,更是严重怀疑完颜宗望的死因。而且他们感到恐慌,今后还能依靠谁呢?
  完颜挞懒说服其家人和亲信,暂时秘不发丧,派人冒雪前往大同报信。
  完颜宗翰只带数十骑,火速从大同赶到燕山府。
  他先是收服燕山府的将领,接着又奔走于明金边界城池。
  等完颜宗辅这些金国使者得到死讯时,完颜宗翰已基本控制东路军,获得了多数完颜宗望部将的效忠。
  ……
  真定府。
  金国使节团,在城外递铺下榻。
  乍闻完颜宗望死讯,完颜宗辅其实还很高兴,终于没有第三派势力捣乱了。
  但使节团行至此地时,又传来完颜宗翰在燕山府的消息。
  完颜宗辅脸色剧变,忧心忡忡之余,甚至不知道跟谁商议。
  这时的完颜宗翰,已然控制两路大军,派系平衡被彻底打破,今后必然是他说了算。
  就连完颜斜也、完颜宗干,也得看完颜宗翰的脸色行事。
  三位正副使当中,完颜希尹却心头狂喜,因为他是完颜宗翰的心腹,今后他必然水涨船高、位高权重。
  至于完颜宗隽,得知消息则一脸懵逼。这老兄是完颜宗望的胞弟,跟着出使一趟大明,同母兄长突然就死了,麾下部将也被政敌接收了。从今往后,自己是跟着完颜宗翰混,还是继续跟吴乞买眉来眼去?
  使节团内,心思各异,但都急匆匆赶往燕山府。
  一路上,他们各自打听具体情况,但流言遍地不知该听谁的。
  进城当晚,完颜宗翰、完颜宗隽二人夜谈许久,双方彻底达成派系合流。
  隔日,完颜宗翰又与完颜宗辅详谈。
  完颜宗翰见面就说:“我打算在勃极烈大会推荐你做右副元帅,接掌东路兵马,今后驻兵广宁和锦州。”
  完颜宗辅一听便明白,眼前这位不打算掀桌子,依旧会维持跟世祖系的合作。
  但今后的合作,不再是平等地位,必须以完颜宗翰为主,世祖系贵族为辅。两派联手掌控军政大权,一起把吴乞买当成吉祥物供着。
  皇帝吴乞买如果不听话,处理起来也更方便了,直接拖下龙椅打一顿,再扶上龙椅继续开会即可。
  反正完颜宗翰血脉不正,不可能登基做皇帝,需要世祖系贵族来配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