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05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705节

  大概的局面就是,完颜宗翰做权臣,彻底掌控金国兵权,在内政事务上也有充分建议权。世祖系依旧掌控内政事务,还能由完颜宗辅出面分掌军权,他们必须给足完颜宗翰面子。
  双方联手架空皇帝吴乞买,辅佐阿骨打的嫡长孙做太子。
  完颜宗望的突然死亡,竟让金国内部变得更团结。并且让互相制衡的三派,变得有了一个真正的主导者!
  ……
  东京。
  大明君臣自然也已收到消息,父子俩第一时间单独讨论。
  朱国祥嘀咕道:“这完颜宗望还不满四十岁吧?死得也太突然了。”
  朱铭笑嘻嘻说:“我怀疑是毒杀,但我没有证据。”
  “金国是否会变得更乱?”朱国祥问道。
  朱铭猜测说:“不一定。大明给他们的外部压力太大,女真那批开国精英还在,他们应该能达成妥协。只有完颜宗翰死了,军中群龙无首,将领们各自改换门庭,世祖系为了争权才会疯狂内斗。”
  “那议和的作用也就变小了,完颜宗望死得真不是时候。”朱国祥有些失望。
  朱铭说道:“我们也不亏。拿回了燕山以南地盘,还把居庸关也弄到手。那里虽然人烟稀少,但可以强制移民,三年内移民二十万还是很轻松的。这两年收复的河北府县,同样人口锐减,必须从南方移民过去。淮南、浙江、福建就不错,全是人口稠密的大省,还能直接走海运送到北方。”
  朱国祥说:“二十万人口也少,二十多个县啊。平均下来,一个县的人口还不到一万。”
  朱铭说道:“旅顺和海滨县,加起来有一万多人,这些也是要迁徙过去的。据细作提供的消息,燕山和太行山当中,还有很多百姓躲起来了,可以用粮食、被服诱招他们下山耕种。另有许多百姓散居各地,金人无法控制,也可将他们慢慢纳入统治。”
  “认真治理几年,百万人口应该是有的。幽燕之地并非荒无人烟,而是金国治民手段太烂,老百姓视金国官府如蛇蝎。”
  朱国祥问道:“你真打算休战五年?”
  朱铭说道:“五年太久,两三年却可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是休养生息改善财政,把粮食存储得多多的。二是重新在四川发行纸币,辅以银币和铜钱,逐步淘汰那里的铁钱。这個得财政改善才能执行,否则没有充足的储备金。三是派人去日本探查石见银矿,搞来更多银子发行银币。四是派兵去澎湖列岛,然后到台湾打击土著。那里的土著,经常袭击澎湖列岛的汉民。获胜之后,顺势把澎湖列岛纳入统治,那里有大量汉人却不是大明子民。五是……反正要做的事情很多!”
  趁着几年,还能多多打造火器。
  几大火枪制造厂,须得严格规范,尽量做到铅弹通用。以前打造盔甲的一些铁匠,可以转为打造火枪,以提高火枪的产量。
  三年时间,打造两万把燧发枪应该没问题。
  真把朱铭给惹毛了,不计后果扩大产能,三年十万把都能造出来,但那会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
  父子俩议定之后,再召集内阁、六部开会。
  事实上,移民政策在议和之后,就已经详细讨论过了。
  淮南、浙江、福建三省,总计240多个县。
  提供移民的时候,把这些县分为三等。
  大县提供800个移民,中县提供500个移民,小县提供300个移民。这是定额,也能超额。提供的移民越多,计算政绩时就越优秀。
  朝廷会拨款,在沿途移民汇集点安排物资供应。
  但本县之内的花销,需要县令自己负责。若有虐待、克扣移民者,一旦发现,不论官吏全部撤职并视情节轻重论罪。轻者坐牢,重者杀头。
  任何士绅富户不得阻拦移民,就算想收债也不准!一旦坐实阻拦移民的行为,轻则坐牢罚款,重则举家发配燕山府。
  说白了,朝廷为了鼓励移民,甚至默许逃债行为。否则佃户个个都欠着地主的高利贷,他们怎么可能走得了?
  如此一套流程走下来,东南三省的首批移民数量,至少能够达到十二三万人。
  他们过去以后,不但可以分地,还能白捡地里的麦苗。第一年免税,第二年、第三年赋税减半。
  官员为了政绩,肯定大力宣传。
  这次是有基础数额任务的,不像以前只是鼓励。跟完成朝廷任务相比,士绅阻拦算个屁,官员发了疯,积年老吏也挡不住!
  执行过程中,多半会乱象丛生,但为了充实新复土地,出再多乱子都是值得的。
  北迁路线分为河海两条,比较靠内陆的各县,一路走运河过去。移民们全程不用出钱,沿途提供伙食和船只,到了地方还发给各种农具,并且借给他们半年口粮。
  难以满足温饱的南方底层贫民,估计有不少人主动报名。
  而且,以男性居多。
  很可能是一家好几口,让一个未婚男青年移民闯荡。即便没有移民政策,他们也会到县城闯荡讨生活,这次无非是走得更远而已。
  指不定还有立功心切的县令,一下子送来上千移民!
  第723章 金国百姓南奔
  完颜宗望的暴毙,确实让女真顶级贵族更“团结”了。
  但是,这跟各族百姓无关,甚至跟各族的中低级将领无关!
  完颜宗翰等人,快速返回金国上京,想要尽快确定新的权力构架。
  完颜希尹被留在幽州,主持迁徙百姓的事务。
  女真和渤海精兵四出,监督汉族、奚族、契丹族搬迁,一旦发现异常就立即武力镇压。
  双方为了显示诚意,金兵先从归义、永清两城,带着各族百姓往北撤离。与此同时,李宝带着士卒和百姓,从海滨县登船交出地盘。
  随即,金人送来五十匹母马,且年龄都在十岁以下。
  而大明运去八万石麦子,算是赔偿粮食的首付款。
  一切都变得和谐起来,至少表面如此。
  由于金国在这边实控人口太少,当初迁徙百姓的时候,让各族围绕着关键城池耕种。甚至就连散居的辽国遗民,也让他们离开家园朝城市靠拢,在各处城郊重新建立一个个村落。
  完颜宗望让各族首领、本地士绅做官为将,再把这些人的亲属,送去辽东那边做人质。
  通过控制首领和士绅,间接控制辖地内的百姓。
  这次回迁也是如此他们只盯着首领和士绅,再让首领、士绅组织百姓迁走。
  新城县郊外。
  奚术里扫视麾下军官,怒斥道:“你们想造反不成?”
  一个叫马六的奚人军官说:“我们先从燕山迁去辽东,再从辽东迁到这里,现在又要被迁走。族人前后开垦了许多土地,刚耕熟就又要迁徙,官府还不给一点补偿。这几次迁徙,死了多少族人?你想再死更多人吗?”
  另一个叫观音奴的奚人军官说:“打仗让我们冲锋送死,撤军让我们殿后送死。奚人在金国算什么?狗都不如!”
  话音刚落,又有老兵说:“我们的族人辛苦种地,粮食却不够吃,都被金人征去做军粮了。我们的男子刚成年,就要被征去打仗,现在女人的数量,是男人的两倍有余。要是再打几仗,恐怕就只剩下女人了!”
  “现在都传明国愿意接纳各族百姓,只要不跟女真离开,就能再回来拿回土地。而且第一年赋税全免,第二年、第三年赋税减半!”
  “我们不走,去了辽东,迟早全死在金人手里。”
  “对,我们要投奔大明,听说大明皇帝善待百姓!”
  军官们怒目而视,就连奚术里的亲兵,都渐渐从他身边离开。
  金国的所有族裔当中,奚族是最受歧视的,也是被打压得最惨的。
  当然,一定程度上,属于奚人自作自受。
  天祚帝还没死的时候,宋徽宗赎回了幽州,燕山地区出现短暂的权力真空。
  奚人首领回离保叛金自立,建国自称皇帝。
  由于严重缺粮,回离保先是劫掠金国地盘,接着又劫掠契丹部落。被打痛了之后,又跑来劫掠北地汉人,被郭药师带兵一顿胖揍。
  这一系列操作,奚人几乎得罪了周边所有势力,可以说是被女真、契丹、汉儿联手覆灭的。
  奚国灭亡之后,奚人由于被打压,隔三差五就搞叛乱。
  女真贵族把奚人当成心腹大患,全部打散了分拆迁徙。
  就拿眼前这里的奚人来说,算上老弱妇孺在内,拢共也就七八百人。并且他们的村落,夹在女真、契丹和汉人村落之间,这样安置无非是防止他们再度叛乱。
  面对族人的抗议奚术里知道难以挽回。
  他的父母和长子、次子,此时全在辽东做人质,如今看来只有不顾家人了。
  奚术里对军官们说:“你们各自回去告诉族人,今晚摸黑逃往汉地。不要带什么财货,就连牲畜也别带,有马的可以带马。只带十天半月的口粮,天黑以后跟我一起走。不能直接往南,先往东北方走到天亮,白天藏起来躲避,晚上再折向南边投靠明国。”
  入夜,七八百奚人扶老携幼,悄无声息穿过东北边的大片麦地,黎明时分渡过刘李河藏进一处荒村。
  与此同时,族中青壮却不过河,继续往北行去,一路上故意留下痕迹,误导追兵搜寻的方向。
  两天后的夜里,青壮们顺着刘李河东岸南下,靠妇孺们沿途留下的标记,终于在四天之后成功汇合。
  随即又折向东南,避开金国设置的墩堡,来到两国边境的拒马河。
  见对岸远处有大明骑兵巡逻,奚术里亲自伏马泅渡,继而骑马奔向大明骑兵,老远就扯开嗓子喊:“莫要射箭,我是奚人军将术里,携八百族人前来投奔大明!”
  抵近之后,大明骑兵却面无表情道:“俺什么都没看见。沿着拒马河往东,可以通向霸州。”
  说完,大明骑兵就策马离开。
  奚术里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明金两国已经和谈他们这些奚人,属于金国叛逆,大明不方便公然接纳。
  但是,奚术里可以带人过去,前方定有大明官吏负责接应。
  进入大明国境,复行一日许,忽有游骑拦路:“前方可是大明百姓?”
  奚术里连忙说:“我们都是大明百姓。”
  游骑军官笑道:“且过来登记落户,领取大明户籍,官府会给你们口粮等时候到了再安置你们返乡。”
  “多谢贵人帮忙!”奚术里大喜。
  前方数里的荒野中,开辟了一個“流民”收拢点,而且已经扎起不少窝棚。
  奚族百姓以家庭为单位,排队过去登记造册。
  奚术里带着妻子、三子和幼女,排在队伍的最前方。
  只听吏员问道:“户主叫什么名字?”
  “奚术里,”奚术里说,“奚人的奚,术里也不晓得怎么写。”
  吏员提醒道:“可以改姓,大明皇帝陛下,允你们改为国姓朱。也可改其他姓氏,这里是《百家姓》,你们自己随便选一个。”
  奚术里有些抵触:“必须改姓吗?”
  吏员说道:“也可以不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