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50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750节

  此书是几年前写成的,在湖州首次印刷,近两年才在杭州出现。
  卷一写朝廷典章制度、君臣言行;卷二写广州商业、风土人情;卷三写僧道巫卜、神怪异事。
  李邦彦很快把书读完,已经猜到作者是新党人物,又或者是某个新党的晚辈。书中记录了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沈括等人的大量佚事,描写新党时全是好话,描写旧党则暗中讽刺。
  翌日,李邦彦带着仆人,租来驴车前往凤凰书院。
  几年前,那里还叫报恩寺。
  朱铭勒令关停全国庙观,每个县都有庙观限额,杭州凤凰山的报恩寺就被取缔了。
  由杭州士绅牵头,商贾们也来捐款,官府再鼓励引导,最终将报恩寺改造为凤凰书院。
  白崇彦做杭州知府时还规范了书院课程,即朱国祥、朱铭的学问属于必修课。至于老师们还要讲别的,那也可以,但不能耽误必修内容。
  如今,已成为南方数省最有名的书院,因为校长是太子的伯乐陆荣!
  陆提学在北宋辞官之后,到了新朝也不愿出仕,选择在越州(绍兴)开馆授徒。
  他在前宋举荐过朱太子的事迹传开,前来拜师者越来越多,四年前被杭州凤凰书院聘请为山长。
  《萍州可谈》的作者朱彧,也在凤凰书院当老师。他爹是新党官员朱服,因为党争原因,半辈子都在做知州,反复调来调去当官,最后在广州任上病逝。
  朱彧考过几次科举,屡试不第便放弃,整日跟士绅、商贾、僧道、医卜、巫师瞎混。
  李邦彦知道怎么在杭州立足,他今天顺便来捐款,直接捐一千贯给凤凰书院。
  朱铭抄家返还李邦彦十万贯,异地汇票被商贾坑了一千贯,买豪宅和土地花了近两万贯。还重新雇佣了许多仆人,如今又给书院捐款,李邦彦可谓花钱如流水。
  所以他急着赚钱!
  “是你?”陆荣一脸厌恶的看着李邦彦。
  李邦彦微笑道:“陆山长,俺是来给书院捐赠的。”
  陆荣拂袖道:“阁下请离开,凤凰书院不要脏钱!”
  李邦彦问道:“陆山长可知,在下为何能在大明做阁臣?”
  陆荣冷笑:“背弃旧主而已,在新朝立功而已。”
  “那位旧主是昏君,于国于民,该不该背弃?”李邦彦又问。
  陆荣说道:“天下人人都可背弃昏君,唯独你这个奸佞弄臣没资格。”
  李邦彦却说:“相比其他奸佞,我却没犯过大恶。我在前宋官至宰相,却只捞到两三百万贯。而且还不蓄田亩,不广置豪宅美屋,这是何等的清廉啊。昏君需要弄臣,我才做了弄臣,为何不能悔过投效新朝?”
  “你真悔过了,此刻就不会来杭州,而是在内阁辅佐圣君。”陆荣讥讽道。
  李邦彦一脸郁闷:“《大明律》颁布之后,我是分文未贪啊,甚至都不收礼了。否则的话,太子抄家时,就不会给我留那些钱。”
  “哼!”陆荣相信这是真话。
  李邦彦说:“我在前朝贪污的钱,已经被新朝收走。剩下这些钱,是我为大明立功所得。并非脏钱,不会侮辱了凤凰书院。”
  陆荣摆手送客:“那也不必,阁下请走吧。”
  李邦彦知道这钱是捐不出去了,退而求其次说:“在下学问浅薄,如今没了官身,想在凤凰书院求学。孔夫子言,有教无类。请问罪人可以向学吗?”
  陆荣说道:“想进凤凰书院读书,那也是有门槛的。第一,品德恶劣者不收;第二,入学考试不合格不收。”
  “那我恳请旁听,只站在门外,并不打扰学子。”李邦彦道。
  “随你吧。”陆荣懒得再纠缠。
  第771章 天文地理
  李邦彦来到一处教室,里面极为开阔,而且房梁也很高,一看就知道是佛殿改建的。
  佛像早已不见踪影,前头竖着块大黑板,模仿朱国祥在大明村的教学模式。
  授课老师正是朱彧,他的儒学造诣还行,毕竟考上过几次举人。但也只是还行而已,他每次进京考试都落榜,放弃科举之后就更稀松了。
  “我跟天文院的学者一直有通信,他们正在制定‘大明历’。‘大明历’采用新式天文法测算,陛下把洛阳所在经线,确定为地球的本初子午线。”
  “洛阳以东的经线,随着经度推移,称为东经某某度。反之亦然,称为西经某某度。”
  “零度纬线则为地球赤道。此地球赤道,跟以前的天球赤道不同,可简称为‘天赤道’与‘地赤道’。”
  “从今日起,我便教你们更高深的天文地理,以后还会传授测算经纬度的方法……”
  朱彧已经是个小老头儿,一边讲着天文知识,一边在黑板上画图。
  李邦彦只旁听了几分钟,就感觉这位是个大才。
  “之前就讲过,地球会自转,也会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球旋转时有偏角,这个现象梦溪丈人(沈括)早已探知……”
  “说到梦溪丈人,那真是千古奇才。太子改革文庙便把梦溪丈人请进文庙供奉。家父当年与梦溪丈人也是旧识……”
  好端端的天文地理课,突然就变成了讲故事。
  而下面听讲的那些学生,似乎早就已经习惯了,知道朱彧爱聊乱七八糟的事情。
  并且私货满满,说到新党就百般称赞,提到旧党则挖苦讽刺。
  聊沈括就聊了十多分钟,朱彧又强行拉回教学内容:“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不仅自身有偏角,而且运转路线还是椭圆形的。这是陛下提出的一种猜测,暂时无法证明,但也无法证伪,不过可以解释许多天文现象。比如在地球上观察太阳,假定是太阳在转动,春分时太阳走得慢,秋分后太阳走得快。”
  “地球的椭圆形公转,以及地球偏角,就让地球出现了四季……”
  李邦彦本来是想找朱彧聊天,此刻却站在门外听得津津有味。
  朱皇帝刚搞出日心说的时候,这些知识点都还没弄出来,因此李邦彦还是第一次听说。
  教室里的学生们,同样听得如痴如醉。
  能在凤凰书院读书的士子,一要本身就聪明,否则无法通过入学考试;二要家里很有钱,因为学费、伙食和住宿都挺贵。
  有闲有钱聪明又学习好,而且还是年轻人,怎么可能不喜欢这些新奇知识?
  朱彧张开双臂,闭上眼睛说:“想象一下,你们置身宇宙中,身后是无尽的星空,眼前是地球和五星围绕太阳旋转。万物生长,四季变换,就在你目下发生,亘古绵延生生不息……”
  学生们跟着闭上双眼,开始那恢弘壮阔的想象。
  见此情形,李邦彦更加坚定捐款决心。
  他知道会试怎样出题,而杭州的凤凰书院,教学内容居然如此超前,下一届科举恐怕要出不少进士。
  这里的学生,值得政治投资!
  “当当当当!”
  下课的钟声敲响,朱彧收拾教具缓步离开。
  一些学生还在盯着黑板思考,另一些学生把朱彧团团围住。他们仿佛久旱逢寒霖的植被,正在疯狂吸收水分,而那些水分就是天文地理知识。
  直到下一堂课的老师进来,朱彧终于能够脱身。
  “在下李国栋,慕名拜见朱先生!”李邦彦恭敬作揖道。
  朱彧刚刚抬手准备回礼,忽听山长陆荣说:“此人原名李邦彦,旧宋宰相,新明阁臣。已剥夺出身文字,罢免所有官职。”
  李邦彦尴尬一笑:“陆山长倒是如数家珍。”
  朱彧颇为惊讶,好奇的打量李邦彦。
  陆荣也不多说什么,点明李邦彦的身份,便转身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李邦彦说:“在下也是新党。”
  这句话瞬间拉近两人的关系,朱彧对李邦彦的观感好了许多,说道:“昏君在朝,哪有新党旧党?只有奸党而已。”
  李邦彦道:“奸党是因为昏君需要奸佞,如今圣天子临朝,自然就没有奸党了。在下一直是新党,支持变法改革。新朝开国数载,一直都在改革,我身为阁臣向来支持。”
  “去我屋里说吧。”朱彧笑道。
  凤凰书院有老师和学生宿舍,由以前的僧舍改建而成,就连食堂也是和尚们的食堂。
  李邦彦踱步观赏景色,赞许道:“清幽寂静,却是读书的好地方。”
  朱彧回到自己的宿舍,把各种物品放下:“李先生有什么事情,尽管直说吧。我这几十年一事无成,但与三教九流厮混,看人还是很少出错的。阁下并非求学问道之人,慕名拜访之类的话不要再提。”
  李邦彦问道:“听说先生对海外番邦很熟?”
  朱彧说道:“认识一些海商。”
  “海外可有佛国?就是举国信佛那种。”李邦彦说。
  朱彧说道:“有啊。真腊与女王国,皆举国信佛。”
  “女王国?”李邦彦听得眼前一亮。
  因为唐代杂书里面记载,菩萨蛮就是女蛮国进贡的。而《资治通鉴》,又把女蛮国称为女王国、罗女蛮。
  朱彧说道:“大理国以南,有蒲甘、金齿两国。在金齿国之南,真腊国之北,便是那女王国。”
  蒲甘国,位于后世缅甸的核心区域。
  金齿国,又叫勐篷,是傣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大概在缅甸东北部和老挝北部,以及中国普洱的一部分。
  蒲甘国和金齿国之间,也就是缅甸的东北部山区,还散居着大量掸族部落,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而那女王国,则位于泰国北部,又称南奔、哈利奔猜。主体民族为孟族,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西南地区。
  李邦彦问道:“女王国靠海吗?”
  朱彧回答:“应该不靠海。”
  “真腊国靠海吗?”李邦彦又问。
  朱彧说道:“真腊自然是靠海的。”
  李邦彦问道:“这些国家可在打仗?”
  朱彧说道:“别的国家我不知占城、真腊与安南却是经常打仗。三国打得有来有回,谁也奈何不了谁。”
  李邦彦问道:“那占城和安南信佛吗?”
  朱彧说道:“安南以儒治国,自称天南小中华。占城却是信婆罗门教,一种从印度传来的教派。”
  其实,真腊(吴哥王朝)也信印度教,同时又信奉佛教。
  这跟三佛齐差不多,佛教为信仰主体,又有大量印度教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