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844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844节

  一个高丽军官,带领士卒划着几条小船,跟江面上的大明船只相遇。
  “这次运来多少?”高丽族的大明商贾问。
  高丽军官说:“十七个,都是妇人。”
  大明商贾开始去验货,很快就皱眉道:“就一个未婚女子?”
  高丽军官说:“不碍事的,已婚妇人好生养。”
  “也行。”大明商贾点头。
  高丽军官却说:“最近查得紧,妇人不好弄来。”
  大明商贾顿时变脸:“还想坐地起价?”
  高丽军官赔笑道:“真查得紧。这两年诱拐的妇人太多,官府跟大族都盯着呢。”
  讨价还价一番,已婚妇人作价五匹麻布,未婚女子作价八匹麻布。
  全都是好布,大明的平民穿那种。
  交易完成,高丽军官立即返回南岸,大明商贾却是驶向南浦港。
  这个高丽族的大明商贾,把妇人卖给汉族的大明商贾。接下来会在山东靠岸,然后一路运到幽州,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单身汉。
  沿途官府,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商贾是有“合法”手续的。
  他们在登船离港之前,给妇人登记为海外仆佣。到了山东,再去登记补办雇佣手续,直至运到幽州脱手,才解除雇佣合同在当地落籍。
  不论如何,确实增加了幽州人口,而且让很多单身汉找到老婆。
  却说那个高丽军官,回到自己的营房,见同袍正在闹饷。
  他笑了笑,懒得掺和。
  “陛下说编练新军、整顿武备,我们变成新军怎粮饷还少了?”
  “就是,口粮越给越少,每天都饿肚子!”
  “我们要吃饭!”
  “……”
  没有卵用,新调来的将领权成秀,是安山金氏的旁支女婿。
  新官上任,当然得先捞钱,毕竟走关系也要成本。
  “谁敢再闹,通通打军棍!”
  权成秀带着亲兵杀来,一个个兵甲齐备,挥舞刀鞘就开始打人。
  闹饷士兵一哄而散,各自逃回家中。
  他们的妻儿就在附近,全家都要给长官种地,身份既是军人又是佃户。
  由于被扣发粮饷,当晚就有百余士卒,拖家带口渡江投奔大明。
  权成秀对此大发雷霆,但其实没当回事。
  士兵逃了,正好多吃空饷!
  第865章 国际大战略
  相比起北面的平壤,济州岛虽然还在高丽手中,但高丽君臣却已失去对该岛的控制。
  他们能够继续任命济州岛官员,可这些官员全都被架空了。
  岛上的吏员和士绅,都指望着大明船队赚钱。
  大明的官方船队,每年来往日本一次。中途在济州岛补给,顺便跟岛上居民贸易。采购淡水、蔬菜、瓜果、蜂蜜、珍珠等特产,再把铁锅、农具、布匹卖给岛民,双方的交易和谐而愉快。
  甚至,济州岛已开始使用大明铜钱。
  晚春时节,大明官方船队从对马岛驶来,在济州岛休息一日便直奔海州(连云港)。
  海州在唐代就是重要港口,可将淮南货物运往新罗、百济。
  现在被大明重新启用,纯粹是因为交通比登州便利。这里有大大小小的盐运河,可沟通沭水与汴河,海外货物可走水路直抵开封。
  “起!”
  靠人力拉动的起重机,通过滑轮组做工,拉起沉重的货箱,在空中稳定之后再转向。
  接着慢慢降下,一箱箱货物落在码头。
  英宣领着一群海军,王雄(病关索原型)领着一群漕军,正在码头上认真验货做交接。
  “今年这么多?”王雄指着标有“禁”字的货箱。
  英宣解释道:“又开了两处矿山。倭国百姓穷得很,就算挖矿又累又危险,还是有很多人自愿做矿工。”
  “前年白总督颁布政令,挖矿三年可拿着布匹(工资)回家,还故意释放了一批战俘矿工。那些矿工携带布匹回到家乡,轰动了日本各个郡国,陆陆续续吸引来几千人挖矿。”
  王雄笑道:“这倒是个好法子。”
  码头已经被海军和漕军隔开,一箱箱银铤搬出来过秤。
  漕军当中的书吏,看完秤杆刻度,就一边记录一边喊:“甲一号宝箱,收到白银3000两。封箱贴条!”
  另一个文吏也看着刻度,再盯着漕军把银子装好。继而,他上前仔仔细细贴封条,并在封条上盖章和签名。
  “甲二号宝箱,收到白银3000两……”
  3000两银子不重,也就二百来斤。
  忙活大半天,负责记账的书吏,来到王雄面前说:“禀报王总兵,一共收到黄金4500两、白银25万两。”
  王雄扫了一眼账目,又亲自数箱子,提笔签下自己的姓名。
  历史上的石见银山,巅峰时期年产白银百万两,但那需要大量的矿工和配套工人。
  佐渡金银山也是如此,年产黄金三万两、白银一百多万两,相关从业者能达到十多万人。
  白二郎在日本那边做总督,如今最苦恼的便是人力不足。
  无数金银就在山里,偏偏无人可用。
  他鼓励矿工在附近安家,鼓励矿工结婚生子,并且还降低了工作强度,基本上五六个小时就要换班一次。
  害怕把矿工累死了!
  “真就是遍地金银啊。”王雄收起毛笔咋舌道。
  英宣笑着说:“明年更多。去年招募的矿工,运了三千去佐渡岛。那里有处矿山刚开张不久,今年的产银量肯定能提上来。”
  两人说笑之间,始终盯着苦力搬运装船转运。
  一切搞定,英宣大喊:“儿郎们,分批进城喝酒去!”
  海军将士欢呼雀跃,冲到海州城外可劲儿撒欢。那里有很多妓院,少数娼妓是本地人,多数娼妓来自日本和高丽。
  王雄却不敢喝酒,亲自押运金银启程。
  走盐运河时用的是小船,转入汴河再用大船,浩浩荡荡朝开封而去。
  首都虽然迁到洛阳,但一部分国库仓场,还有铸币厂留在开封。金银运到那里,用水力机器压成金银元,接着再入国库并发行全国。
  ……
  御前会议。
  户部尚书方孟卿喜滋滋说:“诸位相公,石见、佐渡、对马三地,去年产出黄金4500两、白银25万两。已经悉数运到开封入库!”
  “那么多?”翟汝文惊讶道。
  不止是翟汝文,在座重臣全都震惊了。
  秦桧更是羡慕得要死,他觉得白崇武肯定捞了许多钱,而且是查账人员查都查不出那种。
  因为真有漏洞可钻。
  白二郎那边需要发展,每年都会截留下一些。
  并且大明还在日本有驻军,军费虽然必须走兵部,但只是手续从兵部过一趟,然后拿着手续在白二郎那里支取。
  这4500两黄金、25万两白银,是刨去海外官员俸禄和军费,再截留完发展资金之后的数据!
  陈东突然说:“每年前往石见的户部、兵部和督察院官吏,数量还应该再增加。否则监察恐有漏洞,那里的金银实在太多了。”
  赵佺说道:“确实如此。财帛动人心,这并非怀疑白总督,而是在保护他不犯错。”
  朱铭拍板道:“从明年开始,前往石见的户部、兵部、督察院官吏,官员增加三人,吏员增加十二人。”
  胡安国说道:“石见、佐渡两地,名字太过倭化,应当改为汉家地名。”
  “那就胡尚书来起名吧。”朱铭对此无所谓。
  胡安国说:“可改为石鉴和左都。鉴别之鉴,左右之左,都城之都。”
  “可以。”朱铭觉得多此一举,无非是翻译不同而已。
  翟汝文说道:“既然运宝船走海州入港,那石鉴、左都、对马三地,可从隶属于山东,改为隶属于淮南。”
  朱铭摇头道:“不必改隶淮南,也不必隶属山东。石鉴总督府完全独立存在,户籍册不用挂在任何省份,直接向内阁和六部负责。从今往后定下规矩,都护府的长官是武将,总督府的长官是文臣。”
  这件事就此敲定下来。
  张镗说道:“西辽的使者已入陕西,西夏和西辽恐勾结在一起。”
  朱铭问道:“枢密院有预案吗?”
  李宝拿出一份报告:“今后如果要攻打西夏,可以分成两步走。”
  “第一步,兵分三路,断其手脚。北路是韩世忠的漠南都护府,夺取西夏在阴山南麓的疆土。南路从河湟出兵,拿下河西走廊。中路是从会川(靖远)到横山一线,依靠寨堡和山岭防御为主。”
  “如此一来,西夏就没了四肢,只剩一個躯干。而且,南北两路大军,还能堵住西辽的援军。”
  “第二步,就是吞并西夏。可跟第一步连续进行,在击退西辽援军之后,携大胜之威三路齐发灭掉西夏。如果到时候粮草不够,第二步也能迟缓几年再做,反正西夏已经被斩断了手脚。”
  朱铭点头赞许:“极好。”
  枢密院提供的方案,其实就是一个钳形攻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