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854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854节

  那是他在工部的绝对心腹,河堤、仓库、城墙的质量,肯定不会出任何问题。
  都不是傻子,修建国库若敢偷工减料,根本就无法通过验收,到时候要掉一堆脑袋的!
  但还是能够从中捞钱。
  秦桧也没想过捞太多,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每月拿到三四千贯即可,有时候甚至只能拿一两千。
  当然,如果某月的孝敬钱太少或太多,秦桧也要查看一下账目。甚至以监督工程为由,亲自跑去工地了解情况,防止下属背着他乱搞事情。
  ……
  “唉,又是天灾!”
  朱铭看到这种奏疏就头疼,在内阁票拟上朱批一个“可”字。
  还没入秋就四川大地震,川北栈道都震坏了。接着又是连日暴雨,长江、汉江皆水位猛涨。洪汛刚过去,又来几场秋雨,再次弄出洪水来。
  具体的四川报灾文书,直到现在才送来。
  赈灾工作自有地方官负责,包括灾后修复栈道与河堤。他们无非是申请明年减免赋税,以及拨一点灾后重建的工程款。
  朱铭把所有奏疏批阅完毕,发现居然没有胡乱讨论地震的。
  对此,朱铭非常满意,终于不搞天人感应那套了。
  历史上的这次地震,经略四川的张浚,还专门给赵构写信。请赵构亲自写一篇祈文,然后在四川祭祀祷告,以此来安抚当地军民——当时四川重税养重兵,地震发生之后,差点搞出兵变和民变。
  赵构回复说:“暴雨地震,肯定是重兵在蜀,征发剥削过度,民怨太大而导致。你好好以德政安抚百姓就行,祭祀祈祷有什么用?”
  别的且不论,就搞封建迷信来说,赵构此人是非常理性的。
  主要是因为宋徽宗搞得太离谱,赵构对宗教、祥瑞、天人感应非常排斥。在他统治期间,拆毁了大量佛寺道观,没拆的也通通征收重税。
  就在朱铭准备下班的时候,一个通政院官员匆匆赶来求见。
  “陛下,江西密奏。奏章封纸上写着民变字样。”
  去年新上任的起居郎,闻言脸色一变,连忙把已经装好的纸笔又拿出来。
  朱铭的表情也极为难看,自己登基第二年就闹民变是什么鬼?
  奏疏是吉安知府李邴写来的,声称永新县有数百农民闹事,由于县令处置不当,农民被打伤十余人,又被抓进大牢上百人。矛盾激化之后,有暴民煽动起事,混进县城杀官造反。
  继而又将两个大族灭门,裹挟数千人杀向吉安府城。
  吉安府有五百驻防军,闻讯赶去镇压。一战大败乱民军队,而且生擒贼酋。
  看到这里,朱铭的肺都快气炸了。
  几千农民造反,这他妈得多大的民怨啊?
  接着,知府李邴又详细介绍前因后果。
  他说自己是年初调去吉安的,到任大概五个月,有人暗中投书府衙,而且直接扔进他的后院。
  书信匿名举报前任知府颜歧,称此人在摊丁入亩过程中,勾结大族胡乱清丈田亩。大族的田产多有瞒报,还将这些田产,算在中小地主头上。而且有人去布政司、按察司举报过,省里派去调查的官员敷衍了事。
  李邴感觉事情重大,于是自己暗中派人调查。
  但他新官上任,没有多少心腹,本地官吏又信不过,只派了几个忠仆去走访。
  因为秋粮征收,调查工作有所耽搁。
  又因布政使去金陵开会,回来就让各府县组织移民。移民的消息传开,被有心人造谣夸大。再加上摊丁入亩有问题,导致许多百姓被虚增赋税。于是就有人到县衙闹事,结果事态被书吏和衙役激化,最终酿成了这一场民变。
  “召阁部院大臣议事!”
  朱铭的脸色漆黑如墨。
  大臣们都不晓得出了啥事儿,有人甚至都已经下班回家了。
  稀里糊涂来到议政厅,刚进来就看见皇帝脸色不对。
  朱铭拍着奏疏说:“这是吉安知府李邴的密奏,绕开江西布政司和内阁直接发到我这里的。你们拿去慢慢看!”
  密奏制度,是朱国祥搞出来的,防止官员层层瞒报。
  首相翟汝文第一个阅读,看完之后传给副相柳瑊,并且开始坐立不安。
  在摊丁入亩时违规操作的颜岐,是颜回的后代,在山东时跟翟汝文有交情,勉强也算是翟汝文那个派系的。
  而江西左布政使,也是翟汝文派系的。
  翟汝文已经够小心翼翼了,升任首相之后分文不贪。但他提拔起来的那些家伙,可不会乖乖听话,而且胆子越来越大。
  密奏传下去,又有两三人看完。
  翟汝文实在坐不住了,摘下官帽放在桌上,离座跪地磕头说:“臣识人不明,请求致仕归乡。”
  还没看过密奏的大臣,全都被惊到了。
  什么事情能让首相请辞?
  很快,陈东也把密奏看完。他没有请求辞职,而是起身作揖:“此事督察院也有责任,摊丁入亩须有御史协助验收。整个吉安府都有问题,巡查御史却助其蒙混过关,请将相关御史移交大理寺审查。”
  “吏部亦有失察之责。”孟昭跟着站起来。
  当初大案之后官职变动,本来是让潘良贵做吏部尚书,孟昭担任刑部尚书。但在最终任命的时候,两人的官职还是互调了。
  无他,孟昭是真正的自己人,而且资历也足够深厚。
  潘良贵资历不足,恐难服众。
  朱铭一直沉默不语,等着所有人都把密奏看完。
  大明开国以来,虽然也有过民乱,但那属于新旧朝交替之时。
  自从天下安定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出现成规模的起义。虽然有人暗中煽动,但能搞出几千人的规模,妥妥的官逼民反!
  直接激化矛盾的县令,已经被乱民给宰了。
  勾结知府违规丈田的大族,也被乱民给灭门两家。
  但布政司、按察司为何敷衍塞责,为何直到现在都不上报?甚至有捂盖子的迹象。
  若非有吉安知府的密奏,朱铭直到现在还蒙在鼓里。
  性质极度恶劣!
  朱铭看向翟汝文:“你退休吧。加封太师,荣归故里。”
  翟汝文刚才只是表态,他真不想退休啊,他还要辅佐圣君恢复汉唐盛世!
  翟汝文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垮着脸跪倒在地说:“谢陛下恩典。”
  柳瑊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欢呼雀跃。
  他终于熬走翟汝文了,他终于可以做首相了。
  朱铭又说:“督察院、刑部、大理寺,抽调官吏前往江西,三法司会审严查此事。”
  “遵旨!”
  陈东和潘良贵齐声领命。
  “全国各省,各自复查摊丁入亩,看还有没有江西这般事情,”朱铭继续说道,“还没调走的地方官,朕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如果已经升迁调走,亦可自首减轻处罚。至于新上任的地方官,他们如果不彻查,就等着给前任背黑锅吧。若查出前任的问题,现任地方官有功无过。”
  说完,朱铭又下令:“吉安知府李邴,镇压民乱有功,密奏大案有功。擢为江西左布政使!”
  此言一出,众臣皆惊。
  从一个小小的知府,直升江西左布政使?
  这是在鼓励官员给皇帝发密奏啊,这是鼓励官员举报自己的前任啊。
  朱铭又说:“副相柳瑊,升为首相。户部尚书方孟卿,补为阁臣。户部右侍郎白崇彦,升为户部尚书。”
  御前会议结束,翟汝文失魂落魄离开。
  江西左布政使是他的姻亲,而且是翟汝文举荐的,很明显这次有大问题。前任吉安知府也是翟汝文的故旧,属于此案的罪魁祸首。
  两人敢在江西搞事儿,肯定是仗着翟汝文的权势。
  他们扰乱大明第一国策“摊丁入亩”,激起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农民起义。
  翟汝文身为首相,他不背锅谁背锅?
  至少,皇帝给足了面子。在翟汝文退休时,加封了一个太师头衔,没有给予任何形式的处罚。
  秦桧看着翟汝文佝偻的背影,心中升起一股莫名恐惧。
  他隐隐预感,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也有可能被查。
  但还能收手吗?
  第875章 新首相是无情的投票机器
  第二份密奏,很快就送到京城。
  江西都指挥使巩休发来的,而且还是他亲手所写,并没有让书吏润色和代笔。
  “陛下,俺真没贪什么,只是收了礼。俺办六十寿宴时,好多人来送礼,有的还是老部下,不收实在抹不开面子。后来有人求办事,俺心想也不是甚大事,就随便打了几声招呼……”
  “俺要的不是钱,俺要的只是面子。俺跟随陛下起兵以前,也是个挖金矿的,家里还有点积蓄。俺也不好女色,就喜欢喝几口酒,喜欢出门前呼后拥的……”
  “那些混账经常请俺喝酒,喝了酒就稀里糊涂答应帮他们办事。酒醒了俺就后悔,但都是朋友和老部下,又不好跟他们翻脸……”
  “这回的事情闹得太大,谢澹那几个鸟人,还想拉着俺一起遮掩。怎能遮掩得了?吉安府驻防军镇压乱民,打了胜仗是要报功请赏的。报捷文书发到俺这里,俺压了半个多月,是越想越害怕……”
  “俺有罪,收了许多礼,还占了千余亩地,抄家流放杀头都行。”
  “但俺有六个儿子,四個儿子追随陛下汉中起兵,还有一个儿子在洪武元年当兵。到现在,一死一残。他们都是忠于陛下的好汉,请陛下放过俺那些儿子……”
  “谢澹他们几个,平时看起来像清官,为政也极有手段。俺真不知道他们在摊丁入亩时胡来,弄出民变俺才感觉不对劲……”
  看完巩休发来的密奏,朱铭又生气又无奈。
  敢写信自首,那就肯定没有大问题。或者说,不会过份歪曲事实,因为朝廷肯定彻查此案。
  巩休是洋州山里挖废金矿的匪寇,当年带着四个儿子和数百青壮,第一时间赶来投靠朱家父子的起义军。第五个儿子成年之后,也加入军队为大明作战。
  前后五个儿子参军,在战场上一死一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