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01节
郑知常笑道:“平壤自古为箕子朝鲜之地,箕子又是我华夏之先祖。我生来就是华夏子弟,只不过暂时沦为番邦外民。而今,我与平壤俱归祖宗之国,跟你们高丽有什么情分可言?”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金允珪气得不轻。
郑知常说道:“想要划界,就按我说的来办。否则的话,大不了再打一场。”
此言一出,金允珪不敢再说话了。
朱铭说道:“郑卿。”
“臣在!”郑知常拱手而立。
朱铭说道:“朕任命你为划界使,前往平壤与高丽接洽,详细划定大明与高丽的国界。”
郑知常兴奋道:“臣必不辱使命,大明疆土分寸必争。”
他一直在鸿胪寺负责高丽事务,偶尔也兼管对日本的外交事务。
面对日本使者,郑知常还稍显客气。
可面对高丽使者,郑知常都是咄咄逼人、斤斤计较,生怕别人觉得他跟母国还有旧情。
此次划定疆界回国,必然能立功升迁。
就算官职不升,官衔也要升一级。积累够了资历,今后就升得更顺畅。
金允珪失魂落魄离开皇宫,他不知道该怎样回国交差。
虽然按照郑知常的划定方法,大部分划出去的地盘,都是如今大明的实控区域。但终究还是有少部分国土,要被大明一刀给切走。
这个黑锅,金允珪背定了!
甚至连失去平壤的责任,都要算在金允珪头上。
因为平壤是大明“借”去的,高丽始终没有承认。是他金允珪出使之后,才确定平壤属于大明国土。
不同意又能怎么样?
打得过大明吗?
高丽国内那些世家大族,全都在仰仗大明做生意赚钱。
尤其是大明的廉价布匹疯狂涌入,把高丽的经济体系冲得彻底崩溃。
中国百姓用来披麻戴孝的玩意儿,他们却用来充当交易货币。结果质量更好的布料,从大明源源不断输入,高丽市场很快就乱成一团。
有权力、有眼界、有财势的高丽人,从沿海购买大明布匹,拿去内陆城市坑骗敛财。
内陆城市的商贾,又拿着大明布匹,去周边的乡村敛财。
无数高丽百姓被坑的欲仙欲死。
有许多高丽底层百姓,连续好几代的积蓄,被几十匹粗制麻布直接骗光。
而高丽那些世家大族,却趁机聚敛无数财货。
现在高丽国内,已经只认大明铜钱,布匹只剩下最基本的实用价值。
发了财的高丽大族,面对来自大明的奢侈品,他们渐渐开始享受起来。
尤其是首都开州,以及沿海几座城市,穿丝绸的高丽富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购买玻璃镜和时钟,这些商品贵得一逼,不知要花费多少民脂民膏。
他们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
高丽多地乡村,持续发生饥荒,却还有商贾往大明卖粮。
连续两年,高丽都出现了农民暴动,但被世家大族迅速剿灭。
金允珪就是寒门出身,来自高丽的一个小家族。
随着大明的经济入侵,这种小家族变得更加艰难。他们的家族积蓄,多以布匹的形式囤放,现在布匹已经不值钱了啊!
山东就有好多水力大纺车,可以大批量纺麻,成本比高丽低了无数倍。(这种水力纺车,历史上出现在元朝,造成麻布价格下跌。但不能用来纺棉纱,因为棉花纤维更短易断。)
回到四方馆,金允珪愈发失落。
国家,内忧外患。
家族,日渐衰败。
个人,被扔来划界背黑锅。
他实在看不到什么光明的未来,感觉前方全是深不见底的地狱。
国王是英明的,那些世家大族才是祸根!
金允珪在洛阳四方馆突然悟道,他打算回国之后,联络更多寒门士人,一起推翻世家大族的统治。
可世家大族,掌握着从朝堂到地方的各种权势。
寒门怎么可能推翻得了?
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宿难眠,金允珪猛然想起那个郑知常。
郑知常在大明已身居高位,为啥我就不可以?
回国联络没有出路的寒门士子,宣扬世家大族祸国殃民的思想。
把局势搞乱,然后引大明军队南下,今后大家都做大明国民算球!
反正老子已经是这鬼样子,说不定大明吞并了高丽,小家族的日子能变得更好。
第921章 天子将行田猎
另一个时空,朱棣在位期间万国来朝,帖木儿直接把宰相派来做使者。
如今,塞尔柱也把宰相派来做使者。
这位宰相的姓氏为穆勒克,是塞尔柱传奇宰相尼扎姆·穆勒克的孙子。
尼扎姆·穆勒克不仅是传奇宰相,还是文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自然科学家,并精通突厥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
塞尔柱的制度、律令、历法,全是尼扎姆·穆勒克创立的。其尊号为“王国之纲纪”!
可惜,这些制度已经败坏殆尽。
眼下这位穆勒克,自然也是家学渊源。
但苏丹桑贾尔对他的观感很复杂,既要倚仗穆勒克的学识和家族背景,有时又对穆勒克感到非常的厌恶。
因为穆勒克的政治主张,是减少对外战争和扩张,在军事上进行全面收缩,先解决国内的一系列问题。
甚至,还希望进行制度改革!
历史上,宰相穆勒克强烈反对跟耶律大石开战,因为他觉得国内还有一堆烂摊子,对外战争稍微出现挫折就会导致崩盘。
可苏丹桑贾尔根本不听,还让穆勒克担任副帅领军出战。
“十日之后,大明皇帝东郊田猎,诸国使者挑选武士随行!”
四方馆内,鸿胪寺官员在各院落挨个通知,由大明特聘的许多商贾做翻译。
穆勒克得到消息,只是略微点头,继续阅读整理在洛阳收集的资料。
这些资料,全是关于大明的政治制度。
他的那位传奇宰相爷爷,曾总结波斯及周边国家历史,写成一本《治国策》。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中央集权,并心心念念塞尔柱政体松散,希望可以通过军政手段进一步集权。
穆勒克的人生目标,就是完成爷爷的遗愿,把塞尔柱打造成中央集权的波斯政体。
恰好,他在大明看到了中央集权!
穆勒克提笔写道:
“大明皇帝的法统,来自于神权与君权合一。大明官员说,皇帝拥有天道眷顾,其实就是具有神佑。这种神佑,表现为皇帝的身份,皇帝的另一个尊号是神之子。”
“君权则源于军队与官僚。大明皇帝能征善战,推翻了暴君,消灭了异族。又通过官僚治理国家,确保贵族、学者、僧侣、农民、工匠、商贾能各行其事。”
“塞尔柱苏丹很难做到神权与君权合一。巴格达的那位哈里发,不会把神权让渡给苏丹,因此苏丹最多只能获得神权的授权认可。”
“苏丹的君权也难以保证,我祖父的改革已经毁于一旦,中央集权的设想彻底失败。各地贵族领主们,甚至拥有了‘沙阿’称号。这种称号的下移,不但分走了君权,甚至分走了部分神权。”
“大明的官僚系统非常完美,是通过一种叫科举的考试制度而确立。科举打破了贵族对地方权力的垄断,让皇帝可以直接管理国家的每个角落。”
“塞尔柱应该学习这种考试制度,让全国的学者进行考试,并让他们去地方做政务官。”
“但塞尔柱的国情与大明不同,所以暂时要对军事贵族妥协。这是一個长期的改革过程,通过考试任免政务官,慢慢收回军事贵族的权力。其实我的祖父,当年已经收回了部分权力,但塞尔柱的分裂和内乱,导致那些改革全部作废。”
“苏丹应当放弃对外征战,甚至可以允许遥远的属国独立,把精力重新收回核心领土。改革当中,肯定会出现叛乱。只有停止对外战争,才能平息国内叛乱,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大明虽然也有很多宗教,但他们官方支持一种叫‘儒’的教派。”
“大明因为统一了教派,即便教义有少许分歧,也完全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塞尔柱的教派太乱了,互相之间极为敌视,应当选一个教派官方扶持,这样才能围绕苏丹形成合力。”
“……”
穆勒克越写越灰心,因为他提出的建议,苏丹肯定不会采用的。
一条都不会!
“我听大明官员,讲了许多桃花石历史故事。他们也曾有过分封时期,也有过神之子失去权力的时候……”
“结合波斯与桃花石的历史,苏丹应该迁都巴格达,与哈里发同住在一座城中。苏丹可以要求哈里发给予更多头衔和权力,然后以哈里发的名义发布政令。任何违反苏丹命令的地方贵族,都是在反对哈里发,这样做事就更有名义。”
“肯定有教徒怀疑苏丹威胁哈里发,正好借此辨认支持者和反对者。扶持支持者的教派,消灭反对者的教派,被扶持的教派会成为苏丹的基石。”
“……”
写得有点头疼,穆勒克打算出去走走。
宫廷学者安瓦里,正在跟一个翰林官交谈,聊着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学和政治。
大明的翰林官们并不刻意隐瞒什么,朱铭也没下令有啥不可说的。反正国情差异巨大,诸国想学都学不去,强行学习大明反而要坏事。
穆勒克一言不发站在旁边聆听,翻译转述的是阿拉伯语,他听起来毫无障碍。
“所以,大食和波斯究竟是不是一个国家?”翰林官问道。
阿拉伯翻译有点懵逼,波斯他听懂了,大食只能翻译为阿拉伯。
安瓦里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图:“这里是波斯,现在为塞尔柱国土。那边是阿拉伯,阿拉伯曾建立强大的帝国,甚至其中一支长期统治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