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02节
翰林官拿出史料记述,又询问黑衣大食、白衣大食、绿衣大食。
阿拉伯翻译彻底歇菜了。
因为中国史料中的外国人名,每个朝代的音译方式都不同,阿拉伯翻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翻过去。
幸好绿衣大食如今还存在,程瑀、虞允文等人已经搞明白。
又根据教派的穿着习惯,鸡同鸭讲渐渐理顺。
白衣大食在西班牙那边……
翰林官听着三个大食国的描述,越来越感觉必须先搞明白宗教历史。
于是,安瓦里开始讲怎么创教,又带着无限憧憬讲述四大哈里发。
翰林官很快听明白了,说道:“你们的四大哈里发时代,就像我们的上古三代。君王贤明而无私,拥有完美的道德。并且属于禅让制,哈里发之位,有德者方可居之。”
阿瓦里好奇道:“我还没听过上古三代的故事,你们也有那种时候吗?”
翰林官开始讲尧舜禹的故事。
阿瓦里惊叹道:“尧舜禹三位君王,多么像我们的四大哈里发啊。他们都具有无上的美德,总不眷恋金钱和权力,并且会挑选完美的继承者。”
穆勒克在旁边听着尧舜禹,一言不发,若有所思。
各国使者居住的院落,都有大明翰林官前来,每天聊着各种各样的话题。
时不时还要停下来,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
彼此都是聪明人,学起来飞快。
夜晚,穆勒克跟安瓦里交流。
安瓦里说:“大明皇帝怎么还不召见我们?”
穆勒克笑道:“你今天没有听说吗?大明皇帝要去狩猎,还让我们也跟着。他要先展现自己的武力,震慑我们之后再专门召见。”
安瓦里点头道:“苏丹也经常这样。每次征服一个邦国之后,就让属国的国王和官员,跟着他一起去打猎。”
苏丹桑贾尔差点翻车,在第二次征服西喀喇汗国时狩猎,结果遭遇刺杀险些死在那里。
气得他把西喀喇汗国的国王都换了,让该国的三王子兼自己的外甥继位。
穆勒克起身拔出自己的佩刀:“正好可以看看,大明国的军队到底如何。吞并东喀喇汗国的那个菊尔汗(耶律大石),听说是被北方的蛮族给赶走,而大明皇帝又消灭了那些蛮族。因此,大明比蛮族厉害,蛮族比菊尔汗厉害,菊尔汗比东喀喇汗国厉害。”
“能这么比吗?”安瓦里有些发愣。
穆勒克说:“苏丹已经决定征服菊尔汗,我怎么也劝不住。必须认真审视大明的军力,对菊尔汗的军力进行判断。”
安瓦里说道:“大明几千军队,只有轻微伤亡,就帮助锡兰王子复国。他们那种能打雷的武器,你在船上也听到看到了,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消灭敌人。”
穆勒克说:“那种武器确实厉害,但不是最关键的。主要还是锡兰国太弱小,而且明军手里还有锡兰王子。伪国王留守王城的军队,被王子喊话策反叛乱了,否则明军哪有那么容易获胜?”
“我们的军队,如果突然遇到会打雷的武器,恐怕也要因为惊慌而逃跑。”安瓦里说道。
穆勒克说:“所以要借着狩猎的机会,好好摸清大明军队的底细。最好,能够学会制造那种武器!”
安瓦里摇头说:“太难了,他们都不允许外人接近。现在很多邦国的使者都猜测,那种武器是东方神明赐予的力量。”
穆勒克说道:“神只会赐给我们道德和智慧,不可能赐给任何凡人某种力量。道德和智慧让人强大,而不是某位神明让人强大。”
大明的中央军,常驻洛阳和开封,已经好几年没打仗了。
正好借着这次狩猎,既向诸国使者炫耀武力,又让中央军好好的搞一次演习。
第922章 演武
田猎开始的前一天,朱铭就住进了东溪园。
这段时间,东西方学者的交流成果,最先整理成资料的就是政体、国王和贤臣。
朱铭虽然心里不怎么看得上,但还是当成有趣资料在阅读。
读着读着,朱铭就惊讶发现,穆勒克的那位宰相爷爷是真牛逼。
其在任期间,创建制度,确定历法,改革税制,精兵简政,修筑驿站,开凿运河,大兴教育,鼓励工商……
还在所有主要城市创建大学,不仅传授通识和教义,而且开设哲学、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科目。
这些塞尔柱的大学,还跟大明的官学一样,由朝廷拨款解决经费,并拥有大量不动产做津贴。
学生除了免费食宿,甚至还能获得奖学金!
不过嘛,随着那位宰相被刺杀,随着塞尔柱分裂动荡,这些学校很多都一度倒闭,近二十年来又陆续恢复几所。
目前最有名的一所,叫做尼采米亚大学。
学校位于巴格达城外,拥有着规模庞大的砖砌建筑群,战乱期间由哈里发拨款支持。
现在塞尔柱苏丹抢着给经费,不仅是想拉拢大学里的学者和学生,还能依靠这所大学源源不断的培养官员。
连续几任宰相,都是这所大学毕业的。
其他什么沙阿、总督之类,也经常从这所大学聘任政务官。
纯以学校和学生人数而论,塞尔柱已基本具备科举条件,可以开设隋唐时期的那种科举。
看完这位传奇宰相的故事,朱铭又拿起一本《鲁拜集》。
此书名气极大,特别是在民国时期,被郭老、胡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翻译为多个版本。
它就诞生于巴格达的尼采米亚大学,作者才刚刚去世几年而已。
大明翻译版却极有意思,《鲁拜集》的译名为《天方绝句》。
上一个塞尔柱使者艾布,就已经跟大明翰林官展开翻译。
他回国时没翻译完,但把所有诗歌的大意,都翻译为大白话写出来。
而大明的翰林官闲得蛋疼,居然根据这些大白话,把波斯四行诗全部翻译为绝句!
相应的,从中国带回去的绝句诗歌,都被塞尔柱诗人翻译为四行诗。
鲁拜,即四行诗。
甚至每行末词的押韵规则,都跟中国的绝句诗相同。
刚刚死去没几年的《鲁拜集》作者,有二十多本著作被带回洛阳。
其中有两部极为重要。
一本是此人重新修订的塞尔柱历法。
一本叫做《代数学》,已经能简练解出二次方程式,但作者怀疑三次方程式的常规解法不存在。
这个作者不仅是诗人、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而且还是医学家、哲学家。
并且他出身寒微,父亲是个做帐篷的阿拉伯裔工匠。
如此出身都能成为知名学者,可见塞尔柱设立科举还真有搞头。
“咚咚咚咚!”
时钟发出声音,朱铭放下书籍吹灯睡觉。
自动报时钟已经发明出来,但体型着实有点大,还须再缩小改良才能投入市场。
不过嘛,各大城市的钟楼,已经开始陆续采用了。
……
清晨醒来,朱铭穿上天王甲,骑马来到南边的天驷监马场。
那里临时搭建了点将台,朱铭着甲端坐台上,重甲侍卫护其左右。
先是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排队给皇帝作揖行礼。
“召诸国使者!”
三十多個国家的正副使和护卫官,全部穿着自带的甲胄陆续上前。
如果没带,则由大明发放制式铠甲。
二百多人排成两列,朝着朱铭乱七八糟行礼。
什么礼节,按各自国家的习俗。
朱铭又不是朱棣,非要万国使者下跪不可。
当时帖木儿使者就不跪,朱棣也只能一笑置之,难不成还能把使者给砍了?那位使者,可是帖木儿的宰相。
此时此刻,有人双膝跪拜,有人单膝跪拜,有人抱胸鞠躬,并且还有很多细分。
比如双膝跪拜,有的使者只是磕头,有的使者双手合十,有的使者突然五体投地。
抱胸鞠躬的也不一样,有的双手交叉抱胸,有的单手斜放在胸前。
礼部尚书胡安国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觉得可以提前训练,把使者们的动作统一,才能体现出万国来朝的威仪。
几个画师站在点将台左右,已然捕捉到参拜画面,拿出画笔赶紧粗略画出基本形态。剩下的,可以拿回家慢慢润色。
估计能出好几副《万国来朝图》。
等使者们朝两侧退开站好,张广道骑马奔来:“六军已备,请天子检阅!”
“锵!”
朱铭起身拔出宝剑:“阅兵。”
一支支部队踩着农田而来,虽然小麦已经收获,但地里还是种着别的庄稼。
被踩坏的农田,需要免除秋粮,并且补偿青苗费。
北宋就是这么做的,不管能不能发到农民手里,反正朝廷阅兵有这一笔拨款。
洛阳、开封的中央军,已经退出野战军序列,转而单独编为两京禁军。
部队番号分别为:神策、神武、神骁、神机,龙骧、虎翼、鹰扬、豹韬。
另有一支宫廷禁卫: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