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033节
明军骑兵也全部出动驱赶,并用步兵保护主要砍伐点。
双方交战数日,西辽骑兵输多赢少。
他们的整体战斗力太差了,尤其是那些草原骑兵,还在大量使用骨制箭头,射在明军的盔甲上就像挠痒痒。
比如乃蛮部,当初耶律大石只有数百甲骑,就能把他们压制得服服帖帖。
“打不赢,明国骑兵太厉害!”
纳尔黒失对太阳汗说:“他们的铁甲就像不要钱一样,就连派出来侦察的轻骑,也都全部穿着一副轻甲。其余的明国骑兵,个个都穿着铁甲。今天抢回一个明军的尸体,外面虽然是棉花,可里面全都是铁甲片。”
太阳汗感慨道:“汉地果然富庶啊。”
“父亲,我们干脆还是投降吧。”纳尔黒失已经不想跟明军死战了。
太阳汗摇头:“再等等。打仗没有必输或必赢的,大辽的精锐援军就快到了。万一最后大辽获胜,我们提前投降该怎么应对?”
纳尔黒失说:“也不能让部落勇士们白白去送死啊。”
太阳汗说道:“告诉各部首领,让他们遇到明军不要死战。做做样子射几箭就可以了,遇到危险立即逃回来。”
不仅乃蛮部消极避战,其他驻牧或游牧的骑兵,同样选择在战斗时划水。
都不愿为了西辽而送死!
就此,明军彻底获得战场周边区域控制权,西辽骑兵只敢跑过来看几眼就撤。
各种小型攻城器械造好,数万明军往前推进,只留新赶来的几千兵看守营寨。
萧查剌阿不通过望远镜,眼睁睁看着明军接近城外寨堡,却根本不敢出动大军去救援。
正东和东北两处西辽寨堡之间,明军主力已经结成大阵。前排全是四轮偏厢车构成的防线,数不清的火炮和火枪,把萧查剌阿不看得头皮发麻。
明军主力构筑大阵之后,又分出两支数千人的部队,去攻打左右两处西辽寨堡。
萧查剌阿不还是调动军队做准备,甚至让一部分军队出城列阵,万一能抓住机会获得局部胜利呢?总不能傻看着明军拔寨吧。
“轰轰轰轰!”
两处寨堡的方向炮声大作,多为中小口径火炮轰击防御工事。
仅有的两门重炮也拖出来,一门重炮对付一个寨堡。
趁着火炮射击,民夫开始去填寨堡外的壕沟。那些壕沟甚至引入了河水,相当于小型护城河。
继续下去,护城河都要填平了。
萧查剌阿不率领主力出城,分出数千步骑,尝试性的去救援正东方寨堡。
他这边刚刚一动,明军主力大阵也动了,分出数千步骑前去拦截。
一番交战,西辽军队狼狈而逃,明军骑兵一直追杀到接近西辽大阵才回来。
当日,半下午时分。
两处西辽寨堡全部告破,其中一处打着打着直接投降了。
明军的营寨也跟着移过来,并且一分为二,以两处寨堡为中心扎营,因为这里有着更丰富的水源。
次日,留一部分士兵分守营寨,其余部队去攻打城北的敌寨。
萧查剌阿不派出大量杂骑,去骚扰明军主力。又派步兵去攻打相对“空虚”,而且连壁垒都没构筑的明军营寨。
守营士兵有大量燧发枪,甚至还带了轰天雷,掷弹兵出动的一瞬间,那些被派来攻营的西辽兵崩溃而逃。
阿克苏赫被留在一处营寨内,当看到掷弹兵投出的东西爆炸,他的两颗眼珠子差点也炸了。
“那是魔鬼的武器!”阿克苏赫自言自语。
又过数日,明军把附近的西辽寨堡全部拔除,高昌城外围防御体系被彻底摧毁。
而且,明军还截断河流,只往通向明军营寨的灌渠流动,一滴河水也不再流向重兵把守的高昌城。
城内居民已经疯了,为了储存用水,家家户户提桶而出。
如此大城自然也有城市饮水系统,无非就是挖掘很多人工小河,把城外的河水引进城内供居民取用。
水源被截断了,而且还在朝下游流动,无数居民又一窝蜂跑来取水,城内小河与城外护城河的水位迅速下降。
萧查剌阿不征集所有能储水的容器,派出军队尽可能储存更多饮用水。
眼见河水快要见底了,军队甚至开始驱逐百姓。
而明军也没闲着,派兵死盯着九处城门,步骑在护城河外轮换列阵一日夜。一旦发现城门打开,有军民想在护城河取水,就立即弓弩和火枪齐射。
直至护城河水,大部分流向更下游,明军才列阵徐徐撤回。
而在此期间,一直有明军的民夫,负土前来填护城河。步骑守住了护城河各处通道,民夫们只须拆下战车挡板防箭,就能从从容容的把土石往护城河里倒。
“这座城,要陷落了。”阿克苏赫说。
杜居实说道:“你知道吗?这座城是我们的祖先所修筑,可惜后来被异族给占领了。”
阿克苏赫颇为惊讶:“这里的人,还有之前那些难民,跟你们的长相都不一样。”
杜居实说道:“但他们有很多是汉人后代,只不过长期跟异族通婚而混血了。自一千多年前,汉人在此筑城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汉人统治这里。就连这座城市的名字,还有被西辽灭掉这个国家的名字,都是当年汉人还没筑城就取的。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这就是高昌之名的来源,明明白白记录在《北史》之中。”
“难怪这里是下桃花之地,”阿克苏赫说道,“我们的罗马帝国,也丢失了很多国土,而且也被外族占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收复。”
两人闲聊的时候,守军士气已日趋低靡。
等城内军民的储水喝完,或者是即将喝完,估计就有人想着投降了。
萧查剌阿不已经派出好几拨信使,在付出三百多骑的代价后,突围把求援信往西边送去。
西辽援军主帅萧斡里剌,在二百里外收到第一封,当时河水刚刚被明军截断。等他的探路先锋抵达百里外时,城内军民已经只能靠储水度日。
枢密院副使兼马军都指挥使李天晟说:“这仗有点难打。以萧查剌阿不的指挥能力,如此短的时间,就把城外水源给丢光,明军的实力比我们想象中更强。”
萧斡里剌问:“你对信中那些车炮兵怎看?”
李天晟摇头说:“毫无应对之法。”
萧斡里剌不解道:“我们造出的火炮,怎就不能打得那么快?难道逃来的党项人,还有些事情瞒着不说?”
监军耶律铁哥说:“那些逃来的西夏党项人,只是远远见过火枪火炮。懂得最多的那个党项首领,也只是在观摩西夏炮兵演武时,摸了几下西夏火炮的炮管。我们按照这些人的讲述,能把火炮仿造出来已是不易。而明军的火炮,肯定又改造过。”
西辽也有火炮了!
火炮仿制其实还比较顺利,耶律大石还没死的时候就已成功。但火药配比却有些难搞,目前虽已多次改进,但威力还是显得不足。
甚至最初的火药配方,是从大明重金走私而来。
明军把细作混在商队里探听敌情,西辽当然也可以收买见钱眼开的商人。
商人收了预付款,找民间匠人打听配方,再背熟了跑去西辽领尾款。
刚开始,民用火药配方甚至无法爆炸,耶律大石还以为自己被商人骗了。通过一次次调整配比,终于能够炸响,而且威力也越来越大。
火器这玩意儿,不可能永远保密的。
萧斡里剌说:“明军在高昌城北截断水源,我军若想获胜,只能真刀真枪打一场,必须把水源给夺回来。若不能占领水源,此战必败无疑!”
第1050章 迂回包围
高昌城内,几处错现(坎儿井的地面蓄水池)围满了人。
在有士兵维持秩序的情况下,城市居民排队前来打水,胆敢插队立即拖出来打一顿。
那些水已经比较浑浊,因为明渠里的水没了,只能钻进暗渠去提水。
暗渠之水,也已见底。
非要强行取用,肯定连水带泥。
显然,明军把坎儿井的上游堵死了!
露出地面的一口口竖井,被明军倒入大量泥土,严重阻塞暗渠的流动。
甚至明军放着地上河水不喝,十多万军民专门饮用上游坎儿井的水。
对于坎儿井,早期有两种说法。
一是陕西传过来的技术,二是波斯传过来的技术。
但后来通过考古壁画发现,这玩意儿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新疆地区。
高昌城及周边郊野,开凿有十多条坎儿井,随着蒙古人把高昌打烂而废弃。新中国建立后,这些坎儿井遗迹又被挖出来,通过科学技术测定其年份,大约始建于战国晚期到西汉年间。
不时有骑兵在城内来回奔跑呼喊:“不要害怕缺水,就快要下雪了,到时候可以喝雪水!”
如此宣传,自然是为了稳定人心,鬼知道今年什么时候下雪。
各处暗渠之中,有上千人在打井施工。
这里的土壤渗透性很强,高山积雪融水和降水,渗透下去就变成了地下水。
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情况下,蹲在暗渠里继续向下挖,是极有可能重新获得水源的。
“砰砰砰砰!”
一处坎儿井暗渠之中,突然响起枪声并回荡许久。
负责保护挖井民夫的西辽士兵,盾牌直接近距离被火枪打穿。靠后的西辽弓箭手,猫着腰想要拉弓还击,却被几声枪响结束生命。
“明军摸过来了!”
负责往外运泥土的西辽民夫,吓得争先恐后往回逃。
坎儿井暗渠大约高1.7米、宽1.2米,人数太多又过于狭窄,根本就没法快速逃跑,慌忙之间自相踩踏而死。
“上来!”
明军士兵用刚学会的回鹘语,朝着正在挖竖井的民夫喊。
井里的民夫瑟瑟发抖,顺着绳子爬上来。
包括其他被俘虏的民夫,全被明军逼着回填沙土,把刚刚挖出的竖井给堵死。
堵完之后,明军连忙开溜!
因为这里已属城内地下区域,稍微慢点就要被敌人给反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