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069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1069节

  广西将领皆称僮人士兵好用,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吃苦耐劳还扛得住疾病。因此都想多征募一些僮兵,杨再兴同样有这想法,已经连续给朝廷打了两年申请。
  “来了,来了!”
  农祖兴面临的第一拨敌人,是来自阿宁部的蛮兵。
  后世的安宁市,名字就源于阿宁部,阿宁取谐音变成安宁。
  持圆形藤牌、拿两尺短刀的阿宁蛮兵,猫着腰冲在前排爬山。后面跟着一些阿宁部矛手,间杂着一些阿宁部弓手。
  这些蛮兵也有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阵型源于山间狩猎,渐渐就演化为了军阵。
  阵型比较散,士兵间距三米以上。
  在并不陡峭的山坡上,阿宁部蛮兵攀登得飞快。
  “砰砰砰砰!”
  火器版鸳鸯阵里的燧发枪手,开始瞄准敌人自由射击。
  阿宁蛮兵手里的藤牌根本挡不住,被火枪居高临下打得不断翻倒。
  眼见藤牌手大量阵亡,阿宁蛮兵心惊胆战。他们硬着头皮又攀登了几米,由于伤亡不断增加,终于扛不住死亡恐惧转身逃跑。
  手握长枪的农祖兴,顿时身体放松下来,脸上重新出现笑容,跟自己的同袍打赌道:“你们说,敌人什么时候能杀到面前来近战?”
  “怎么也得攻六七次。”旁边的镗钯手丁满笑道。
  农祖兴说:“我估计要十次以上。要不要赌?”
  “赌什么?”丁满问。
  农祖兴道:“输了的请喝苞谷酒。”
  丁满说:“好。”
  明军只在操练、行军、打仗期间禁酒,其余时候都不管是否饮酒的。
  很快,敌军的第二次进攻来了,同样冲到一半就被火枪打回去。
  双方都在试探。
  高贞寿在观察明军的兵力布置,杨再兴在掂量大理兵的战斗力和士气。
  没啥士气可言!
  高氏诸侯内斗,导致大理国力严重消耗,军队的待遇那是越来越差了。而且,东有三十七蛮部作乱,甚至占据石城郡而独立建国。南有金齿蛮作乱,把西双版纳和普洱给夺去。
  大理军队连这些失地都无法收复,连那些蛮夷都不敢去征讨,能有什么战斗力和士气?
  接连攻山数次不利,高贞寿把将领们叫来说:“攻山战死之人,家里抚恤五贯。拿下山寨外围石墙,先登者赏赐五百贯,跟随登墙者奖励二十贯。若是拿下第二道石墙,先登者赏赐一千贯,跟随登墙者赏赐五十贯!”
  大理国的许多部落,还在以物易物,甚至用贝壳做货币。
  但铜钱也是极多的。
  杨再兴也派人去给将领们传令:“可以再放近一点,等敌军溃逃时,趁势追杀一阵。但追得接近山脚,或者遇到接应的敌军,就迅速退回来继续守石墙。”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而且,高贞寿这次动用了自己的族兵。
  大理国的兵种,有常备军、乡兵和夷兵三种。
  常备军,类似宋朝的禁军和厢军。
  乡兵和夷兵,跟宋朝一样,都是临时征召的。
  由于待遇越来越差,这些兵都不愿意打仗了,因此真正的精锐是诸侯私兵。
  也可以理解为将领们的“家丁”!
  却见高贞寿一次性投入两百私兵,军官以上皆着铁甲,普通士兵亦有皮甲,且皮甲的关键部位还有铁片。
  他们让杂兵先去攻山,试图消耗明军的子弹和火药,自己躲在后面抓准时机进攻。
  山寨的北边和东边,到处是大理国的进攻部队,两百私兵藏在其间还真不好发现……嗯,很快就被发现了。
  有望远镜,这种把戏更容易暴露。
  一个瞭望手对身后的哨兵说:“快去报告,东北方混进来一支敌军精锐。全员着甲,军将铁甲,士卒皮甲。”
  不到片刻,二十门虎蹲炮被抬过去,几支预备队也行动起来。
  那边的杂兵被击溃了两拨,明军逐渐减少开枪频率,最后只是零星的开几枪而已。
  “明军没有药子了!”
  “随我杀!”
  此处的大理兵士气大振,就连乡兵都吼叫着冲锋。
  高贞寿的两百私兵冲得快,攀爬山坡如履平地,转眼间就已经冲到第一道石墙。
  “快逃啊!”
  防守这段矮墙的明军惊慌逃跑。
  农祖兴也在逃跑,但脸上没有惊慌,转身之后甚至笑起来。
  演技不过关。
  这里的第一道石墙后方,是相对平缓的山坳,用于藏兵和堆放滚石、檑木等物资。
  高氏私兵很快翻越矮墙,一个个士气如虹,朝着第二道石墙冲去。
  “我先登了!”
  一个士兵大喊。
  旁边的大理国军官呵斥道:“是我先登的!”
  士兵不再说话,满肚子怨气闷头继续冲。
  只要冲上第二道石墙,到时候赏赐更加丰厚。
  山下的几支大理国预备队,已然发现第一道石墙被攻破缺口,立即有将领带兵出动想要扩大战果。
  杨再兴已经来到山寨东北角的最高处,舔着开裂的嘴唇用望远镜观察战局。
  大明“逃兵”惊慌逃到第二道石墙下方。
  然后,纷纷转身,持械对敌。
  直到这个时候,冲在最前面的高氏私兵,才发现那里布置着二十门虎蹲炮!
  “快回去!”
  “轰轰轰轰!”
  距离虎蹲炮最近的敌人,仅仅只有十多米。
  舒缓的坡度,居高临下开炮,朝着一二十米外的敌人发射霰弹……
  许多干草筋叶伴随石子飞出,干草是用来塞进炮管里防止霰弹滑落的,毕竟炮管角度有些向下倾斜。碎石子则是霰弹,大的仿佛鹅蛋,小的跟鹌鹑蛋差不多。
  瞬间倒下一大片敌人,而且有不少重伤未死,疼得满地打滚哭嚎痛呼。
  逃到虎蹲炮后方的农祖兴,跟着战友们又杀回去。
  “咚咚咚咚咚!”
  明军战鼓擂响。
  不止这一处在冲锋,旁边几段石墙也发起反击。
  几支预备队突然加入,火铳数量成倍提升。他们杀溃当面之敌后,突然越过矮墙追击,然后朝着侧面冲去。
  山寨的东北坡,残存的高氏私兵,与身后的杂兵一起逃。他们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好些人失足摔倒顺着山坡滚下,等逃过第一道石墙又惊恐发现,他们的两边也有明军杀来。
  而后续赶来扩大战果的大理部队,此刻冲到山腰发现情况不对。他们前方是无数的友军溃兵,前方两侧也有敌军即将杀到。
  “快走!”
  大理后续部队连忙转身,刚开始只是撤退,撤着撤着就啥都不顾,不时有人摔倒了顺山滚落。
  高贞寿大惊失色,对弟弟和长子说:“你们亲自率骑兵去接应!”
  又对一个杨氏将领说:“你率步兵结阵徐徐向前,遇到溃兵冲击格杀勿论,一定要把溃败之势给稳住!”
  高贞明、高寿昌叔侄俩,各率数百骑绕向两侧。
  杨氏将领带着步兵结阵前行。
  “当当当当当!”
  锣声敲响,杨再兴鸣金收兵。
  此时明军已快追到山脚,眼见敌军步骑沉稳有序的来接应,己方兵力又因为守寨而布置得太散,杨再兴并没有选择一鼓作气把敌军全部冲垮。
  追杀出去的明军,听到锣声令行禁止。
  一些跑散了的明军士卒,甚至就近结成小队返回。
  而且在回来的路上,不断戳向沿途躺着的敌人。不管死没死,都顺手补一下,并且故意不补要害。
  战斗暂时停止。
  打了几个小时,明军阵亡人数还是零,刚才追击的时候伤了十多个——有些是扭伤的,有些是摔伤的。
  如此离谱的伤亡,是因为双方战至此刻,一直没有正面短兵相接。
  大理国的常备军、乡兵和夷兵都士气太低了,他们近十年来很少打胜仗,一次又一次败于蛮夷之手,并且军饷和赏赐都大不如前。
  于是,人人惜命,不愿力战。
  最开始的两拨攻山,还冲得比较远。后来发现藤牌都挡不住子弹,所有人攻山时都战战兢兢,被火铳打死几个便全队溃退。
  平地作战或许能好些,但强攻山寨他们是真不敢打。
  高贞寿也在清点伤亡人数,不断汇总来的报告让他脸色铁青。
  最初的攻山其实没死多少,十多次进攻被打退,总共也就死伤两三百,其中还包括摔伤扭伤的。
  但刚刚那一拨,却是损失惨重,一次性就死伤近千!
  此时此刻,都还有伤兵从山坡逃回来。他们在明军补刀时装死,现在连滚带爬逃回,清一色的膝盖遭到补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