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一个天眼,高松然准备“取之于吕,用之于吕”。
  吕鸥冉学习成绩不出彩,卡着线考进三中,也没听说有什么特长,反正每天就那样浑浑噩噩地过。
  即使高松然知道,天眼给的词汇不能按照常识理解,但看到“春风”两个字出现在吕鸥冉头上,他还是小小地震惊了一下。
  春风一词,多数时候都和温暖、轻盈、积极的意象一起出现。
  吕鸥冉正是这些词的反面。她冷漠疏离的性格,说“料峭春寒”,都是抬举她了。
  难道经自己一点拨,她就变了样,从此就如春风般和煦温暖?高松然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大本事。
  若是吕鸥冉想不开,和她聊聊,也许能让她打消某些冲动的念头。但性格是多年来的经历和环境共同塑造的,怎么可能一下来个180度大转弯呢。
  第二个天眼,高松然想,既然碰上化学课,就开给化学课代表刘二明吧。
  ……意外倒不意外,就是很直白,直白到让人怀疑里面有坑。
  刘二明的天赋是“化工”。
  从未听说此人有什么“画功”,就连在化学竞赛课上画苯环,刘二明都画得歪歪扭扭,谐音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刘二明这个学生看来不用担心了,已经找到兴趣所在,还早早展现出了天赋。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得时刻提醒他,别总琢磨着从实验室偷药品回去自己玩。
  午休开始前,高松然再次到班。除了管理午休纪律,他还想找几个同学,问问他们昨天第一堂社团课的情况。
  比如何珊燕。
  获得社团课豁免的她,在看到机器人社的宣传展台后,哪怕经历了与高三那几个学生的冲突,依然坚持参加社团,拜托高松然帮她补报名。
  可惜,包括机器人社在内,第一节课都由指导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介绍社团历史、纪律规定、组织架构,没给新生多少深入学习的机会。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靳文蕾所在的格斗社了。
  格斗社是三年前从武术社分出的。有几位社员不满武术社训练内容愈发“花架子”化,表演成分居多,实战技巧减少,便自主将格斗社独立了出来。
  社团历史并不久远,之前的指导老师刚从三中离职,现在的指导老师这学期刚刚上任,对社团并不了解。
  所以,格斗社的第一节课,老师只简单介绍了一下格斗社的规则和禁忌,便让学生带上护具,自己训练了。
  一节社团课,老师只是站在旁边控场,真正的技术指导,还是靠那些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
  靳文蕾不是自己报名的,而是格斗社副社长苗龙韵亲自下场邀请来的。
  虽然先和高三小流氓畅快淋漓打了一场,真到了全都是格斗爱好者扎堆的社团,她心里还是有点发怵。
  格斗社成员也都好奇地看着这个新人。
  格斗这种荷尔蒙爆棚的项目,参与者男生居多。自从上一届两个体育特长生学姐毕业后,苗龙韵就成了格斗社女生的“独苗”。
  虽然格斗社凭实力说话,但男生们不管水平如何,都不太愿意跟她对打。
  赢了,总有胜之不武之嫌;
  输了,连女生都打不过,不被人笑话?
  哪怕这个女生是格斗社凭实力上位、比不少男生都壮实的苗龙韵。
  就像龚秋让曹毅16子也不愿爽快认输一样,别人可不管你的对手练得多好、提前占了多少优势,输给了刻板印象中的弱势方,总归会被笑话。
  终于又来了个女生,社员们心里像是一块石头落地。
  不过,苗龙韵那胳膊,抵得上一个普通男生的大腿了,肌肉线条清晰流畅,不用穿练功服,一股强劲有力的气息都能从她身上散发出来。
  而这个叫靳文蕾的新成员,身姿挺拔修长,没有赘肉。
  “这学妹,细胳膊瘦腿的,体重都不满百吧。她要参加比赛,我都怀疑有没有适合她的组别。”
  “就算是小组别女子比赛,那些姐姐长什么样你没数吗?下盘敦实,这是基本的。这妹妹来咱们社团……林黛玉雪夜上梁山?”
  “学长,你不了解高一。这个10班,出了名的学渣多,干什么事都不奇怪。估计这女生就是随便报了个社团玩玩的。”
  的确,靳文蕾是舞蹈生。跳舞也需要力量和肌肉,但和格斗的训练方向完全不同。
  格斗社指导老师姓吴,加入三中体育组之前,在治安部当了十年一线干警。有了孩子之后顾虑更多,老吴退居二线培养新警员,今年又跳槽来三中当体育老师。
  能打、会训练新人,不代表他对综合格斗认识就很深刻。可以说,格斗社至少有一半学生,懂得都比他多。
  所以,吴老师也不求过多存在感,给学生们分了组后,就站在一旁观察。
  社团唯二的两个女生,靳文蕾和苗龙韵,毫无悬念地分在了一组。
  苗龙韵是见过靳文蕾打人的,故而她并不像大多数社员那样,轻视新来的学妹。
  但此前穿着校服还看不太出来,这会儿换上格斗服,苗龙韵也发现,靳文蕾的胳膊和腿是真细啊!
  一只手就能环住的脚踝,真经得起自己踢一脚吗?
  要不是一起将她招揽来的社员唐奕确认,苗龙韵都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了——不会看错人了吧?
  靳文蕾初来乍到,不敢高调,吴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