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高松然心想:你小子要是拿不出什么有力的发现,就别怪我觉得你在骗取用我笔记本电脑上小蓝鸟时间了!
这一次,王宇轻车熟路地,点开了“分发记录”这个账号。
就在过去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幽灵邪典”居然又走访了两家小学,并把他那些邪典漫画,分发给了这两家小学的孩子。
王宇怀疑,这些“分发记录”是相对实时的,因为其中一张新照片的背景里,孩子穿着大棉袄,与当下的季节相符。
看到这里,高松然又想:就算治安不愿意深究下去,肯定也可以通过此人的行动轨迹,至少也是大致的行程,来确定这个人的身份。可惜,治安部不愿配合,只把整件事当成自己这个年轻老师陪学生胡闹的结果。
王宇所发掘的内容还要再深一层。
“分发记录”这个账号没有关注任何人,少数几个粉丝中,除了“幽灵邪典”之外,也都是广告号、骗子号,没什么真人。
这种账号在小蓝鸟平台算不上高质量账号,不会被平台的推荐算法所青睐,更不至于被平台“自来水”式推荐到其他用户的时间线上。
那么,在最近这条去丰南乡实验小学的“分发记录”里,有三个点赞的用户,都是从哪儿来的、是什么身份呢?
小蓝鸟账号并没有办法隐藏点赞用户。丰南乡实验小学这条记录下,其中两个点赞人都是明显的机器账号,随机点赞,吸引发动态的用户好奇心,进而在主页发广告的。
剩下一个,用户账号是一串乱码,乍一看,似乎也是发广告的机器号。
可是,点进去之后,就发现这个账号大有乾坤!
这个账号的用户名叫“查理z”,看起来是个爱旅游的华国人,隔几天就发布几张旅游照片,记录下他游历过的华国名山大川——还有不那么有名的山、不那么大的川。
如果说专业的风光摄影师还会招来几个野生粉丝,这位“查理z”的照片就完全像是手机乱拍的,不光在光影效果、取景镜头方面没有考究,有的照片甚至还是糊的。
见王宇指着这个“查理z”的账号,高松然疑惑不解:“这……不就是个普通的用户吗?难道你怀疑他和‘幽灵邪典’有关?”
王宇斜过眼,意味深长地瞥了高松然一眼。在某一瞬间,高松然甚至感觉到王宇眼神中透露出了一丝怜悯,仿佛在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高老师居然没看出来?
王宇点开一个新的标签页,将“查理z”和“分发记录”两个账号的内容左右并排放置。
“六天前,‘分发记录’发了他在丰南乡实验小学门口分发邪典绘本的记录;四天前,‘查理z’发表了七张旅游照片。注意这第三张,背景里有半个入镜的饭店招牌,招牌上还有订餐电话。”王宇指着一张照片,说道,“我把这个订餐电话放到搜索引擎里一查——湖中省育港市,而丰南乡正是育港市这个地级市下辖的乡级行政单位。”
“再看这个。‘分发记录’中的第二条动态,显示他十五天前拜访了一所叫‘东古峡小学’的学校。而在此前一天,“查理z”发表了五张旅游照片。看起来只是几张野外游山玩水随手拍的。”
但是,王宇再次展示他的搜索技巧,将“东谷峡”三个字放入搜索引擎,选取“图片搜索”——搜索结果中的不少图片,和“查理z”拍的图,很明显就是同一个地方!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高松然经常鼓励学生要举一反三,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自然也不弱。
何况,王宇都举了两个明显的例子了。
由此,高松然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也就是说,只要‘分发记录’这条账号发一条新的动态,在这条动态的前后几天,你都能在‘查理z’的账户中找到他在附近旅游的照片?”
王宇点了点头。
“这说明,‘查理z’和‘分发记录’、‘幽灵邪典’要么是同一个人,要么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24章
王宇忙不迭点头,又补充解释道:“当然,我一一对比过了。‘查理z’和‘分发记录’的动态,并不是每一条都完美对应的。有时候,‘查理z’发表了几张旅游照片,但同一时间,却找不到‘分发记录’在附近城市或者下辖乡村的踪迹。反过来也是一样,有时‘分发记录’的动态表明,他去拜访了一座学校,但‘查理z’的账户中却找不到蛛丝马迹。”
“那么两者重合率大概多高?”
像是早就料到高松然会提出这个问题,王宇掏出裤兜里的小本本,胸有成竹地念着上面的数字:“‘分发记录’目前一共72条动态,而‘查理z’发了78条。其中有56条是对应的,在两个账户中,时间与地理位置都高度重合。剩下还有6条,因为‘分发记录’给出的信息不够详细,类似‘雏鹰幼儿园’、‘市立三小’这样大众化的名字,我不能打包票。”
听到这里,高松然也不得不感慨:王宇此人,学习起来一丝不苟,调查起这些信息来更是把“缜密”二字做到了极致。
坚定秉持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原则,他连这种非常规数据都算了出来。
顺着“查理z”的足迹,王宇也成功找到了更多线索,将缺失的拼图碎片补齐。
之前,在他和高松然刚发现“分发记录”这个账号的时候,里面提及一家“雏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