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离婚后存款所剩无几,想要尽早开始新生活,就必须成天成夜加班赚钱。而他又是个自由职业设计师,不用每天通勤上班。
  这也解释了王伟深居简出的行为模式。
  赵华枫问出了她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两年,你就一直隐居在这里,不工作,只为躲避化工厂来势汹汹的报复吗?刚才我们在旁边那家宾馆意外看到了你,发现你的行为动作小心谨慎。可是,你总不能一辈子这样躲下去吧?”
  王伟露出了一丝畅快的微笑,说道:“当然了,这两年我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干。相反,经过了这两年的努力,我更加确定,瑞宜化工厂作恶多端,掩盖着他们往运夏市母亲河中排放致癌物的事实。你们跟我来——”
  王伟站起来,请四人跟着自己走向居民楼内。
  赵华枫有些迟疑,但还是跟上了王伟的脚步,剩下的同学见赵华枫都往前走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径自跟上。
  只有靳文蕾一个人在后面攥紧了拳头。如果面前这男人心怀歹意,她一定会保护好她们,将任何有坏心思的人揍得落花流水!
  邻居阿姨找了家里最合适的角落,一直窥探着院子里的动向。看到姑娘们一个个走进居民楼,可把她急坏了。
  这小汤,到底有什么魅力?祸害了一个高中生姑娘,导致她和朋友们找上门来还不够,结果现在,一个人的理还没讲清,又搭进去另外三个?
  孩子们,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但见到王伟带着四个女生进了他的家,阿姨到底还是没有勇气当面质问,只在心中暗暗叹气:唉,现在的小年轻啊!玩得真花!
  进入王伟租住的单元,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间客厅。客厅中陈设简单,只摆了一些基本的家具和一张床。
  客厅左、右、前方各通向另一间房间,和客厅之间都用防护门隔开。防护门看起来极其厚重,像医院放射科的防辐射门一般。
  王伟介绍道:“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厕所。中间那扇看起来格外厚重的防护门,则通向卧室,只不过,卧室被我改成了实验室。”
  “实验室?!”众人惊奇不已。
  原来,隐姓埋名躲到小县城里的王伟,这两年来并没有放弃对瑞宜化工厂排放污水事件的调查工作。
  如果说赵华枫的调查着眼于文字证据,那么王伟的深入调查,则只关注数据。
  这间房子的房主是一家三口,县城土著。孩子从小县城考进了运夏市内最好的初中,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读书,夫妻两个也搬进了城里,三年内都不会搬回来。
  所以,王伟轻松签下了一份三年合约,租住这间房子。
  在不破坏房屋基本结构的前提之下,王伟对房子进行了改造,就变成了如今的实验室的模样。
  一边躲避着瑞宜化工厂派来人的追踪,王伟一边跑去林河多处地点采集水样,又用自己的资金购置了一些实验用具,就在这座居民楼里进行化验。
  田潼曦有些不放心地问道:“居民楼改造成实验室,检验的还是很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你这样做,不违法吗?”
  赵华枫有些恼怒。在赵华枫的眼里,王伟是那个面对信息封锁和生命威胁,依然勇于坚守正义的英雄。田潼曦这一番问话,把王伟在赵华枫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打碎了一半。
  而且,田潼曦的顾虑偏偏很有道理,赵华枫知道,自己没有理由对她发作。
  王伟手指向卧室/实验室门口紧闭的防护门。
  “我已经尽力了。这扇防护门,以及实验室内部四面墙加地板都垫上的吸水海绵,能够隔绝大部分的污染物质。即使有少量泄露,也不会流入居民楼下水道。没办法,要是可能的话,我也想在正规的实验室里做这些工作,可惜呀……”
  “可惜什么?”众人好奇地问。
  王伟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又道出了自己另一段青春往事。
  两年前,事发之时,他还是林河省材料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虽然材料大学只是一家双非二本,但好歹挂着“材料”的名头,实验室里拥有完备的实验设备、化验药剂。
  王伟爆料前的许多检验工作,便是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的。
  然而,爆料发生的第一时间,风云突变。
  瑞宜化工厂这样的单位在地方上一手遮天,岂能容忍一个小小的助教挑战他们的权威?
  黑白通吃的他们,最明白用什么手段对付王伟这样的人,可以给他下最强、最猛的眼药——那就是从工作单位方面给他施压。
  材料大学的领导是一群软骨头,不愿得罪瑞宜化工厂这一影响力颇大的本地企业。
  王伟爆料的第二天,学校领导就约谈了他,想让他停止继续发布前期检验报告,平息事态。王伟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推诿不做。
  等到化工厂来函“问候”,材料大学领导更是想都不想,连查证工作都没做,便急不可耐地将王伟开除。
  彼时,王伟虽然只是个助理教授,没有带硕博研究生的资格,却受到学生爱戴。
  他是个讲师,在材料学院教两门材料专业的选修课——一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第二是“材料与环境卫生”。
  愿意选这两门课程的学生,都对可持续发展的课题感兴趣。故而,事发后,有不少同学认为王老师做的是正义之举,在王伟被开除后,这些学生于校内组织了抗//议行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