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能看出来,赵华枫对王伟此人是很崇拜的。之所以在听故事的时候,不断询问王伟各种各样的问题,田潼曦也是存了一些心思的——她希望从各个角度找到王伟故事中的漏洞,以免赵华枫盲目崇拜,进而受骗。
  “要不,我们问问袁老师?她是华科院大学的硕士,就算和王伟的细分专业不对口,至少也比我们看得明白吧?”靳文蕾提到了10班教化学的袁宁虹老师。
  赵华枫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行。袁老师上课不是说过吗?她老公在市环保局工作,不是我不信任袁老师的人品,但是万一袁老师一不小心说漏嘴,把这件事以及王伟的居住地和她老公透露了……有理由相信,两年前化工厂的事情被那么快压下去,环保局也是出了一大份力的!”
  田潼曦疑惑:“啊,有这回事?袁老师说过吗?”
  靳文蕾白了田潼曦一眼:“你上课都睡过去了,袁老师说十遍你都听不见!不过我同意班班,王伟信任我们,可不能辜负了他。”
  “如果袁老师信不过的话,我们找高老师吧,就算专业不对口,他肯定认识更多信得过的人。”
  “遇事不决问高老道”,已经成了10班不少同学的行为准则。
  老高这人口风紧,同学们和他聊成长的烦恼,高松然没有向任何同学或者老师透露过。
  办公室里,有的老师会把同学们的家事烦恼当成八卦,和同事分享。有时候,赵华枫去办公室汇报工作,都能听见别班老师在那儿絮叨。说什么“自己班某个学生父母离婚”、“自己班另一个学生,家里刚买了辆豪车”、“自己班还有个学生,给有好感的姑娘送了玫瑰花”……
  一切皆可作为谈资,也不管被议论的学生心里愿不愿意。
  正在四人讨论出联系高老师的决定之时,高松然的电话却先打到了赵华枫手机上。
  她们这才想起,两小时前,她们给高老师去过电话。如果两小时后,四个人没有联系主动高松然,就说明她们很有可能遇到了危险!
  然而,为了听王伟的故事,她们早把这回事忘到了九霄云外。这个时候,高松然刚劝完老妈不要听信邻居的所谓“箴言”,购买某种三无保健品。
  他心急如焚,担心这群孩子在县城里遇到了什么危险。
  听到孩子们悦耳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高松然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原来,赵华枫想验证王伟的实验结果,但是苦于自己知识水平不够。
  高松然心中有一个可能的人选,赵华枫却和他想到一块儿了,主动提及:“老师,能不能让刘二明来帮我的忙?他懂得多,什么有机化学、各种高分子化学的知识,平日里见他说得头头是道的,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请王伟大哥验证一下,刘二明究竟是在装叉还是真有本事?”
  化学课代表刘二明,这是个“老实”孩子。
  当然,根据“老实”这个词的定义,任何人都可以同意或者反对。这个孩子的口风很紧,不乱说话,需要保守的秘密绝不多吐露一个字。
  也有很多老师,比如教化学的袁老师,会认为刘二明一点都不老实。因为刘二明在学校最大的爱好,就是琢磨怎么从化学实验室里偷点药剂去玩。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老师有一句名言,“数学好玩”。而刘二明此人,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化学好玩”这个词。
  他偷拿实验药剂,不是为了做些违法的事情。只是好玩而已。
  高松然记得,“天眼”曾告诉他,刘二明的天赋就是简简单单的“化工”。
  原本,高松然对刘二明的培养计划,与如今的事件走向并不尽相同。高一下学期、高二两个学期的都有一次社会实践,属于校本课程的一部分。
  高松然计划带孩子们至少去一次化工厂,说不定就能像何珊燕和葛希瑶那样,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激发出她们的本领。
  如今,有一个更好的机会摆在眼前,高松然不想错过它。整个高中三年,社会实践只有三次。
  依照三中的计划和安排,每次社会实践,一个班只能去一处地方。
  高松然的脑海里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去制药厂,发掘秦添的“砝码”天赋。
  如果刘二明能在王伟这件事中帮上忙,也将为赵华枫的天赋进一步得到加强添砖加瓦。
  当然,干这事有风险。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王伟现在是个冒用别人身份的非法入境者。短期离开化工厂避嫌后,化工厂那边还对他做过生命威胁。不可能主动在赵华枫面前提及刘二明的名字。
  万一化工厂利益受损后变得更加丧心病狂?不光想干掉王伟这个“猥琐”找他们麻烦的,连在一边帮王伟做实验的小虾米都要干掉,怎么办?
  高松然不可能替刘二明和他的监护人做主,也不会主动劝说刘二明去帮赵华枫的忙。
  尽管有可能加速兑现刘二明的天赋,但高松然做出的第一反应依然是警告赵华枫:考虑到此事背后的风险,以及对同学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146章
  十几岁正是自我意识膨胀的年纪,还没被社会的黑暗面鞭打过。
  说实话,事情进展到今天这样,高松然的内心是有些崩溃的。
  原本几个孩子就是去帮王宇拍摄几张友商超市里的照片,顺便在小县城里旅游度假一番,怎么就进展到如今这般危机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险的地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