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原来是带悬疑神秘元素的科幻小说啊。”
  当读者们思考这个问题时,翻开第三章 ,发现叙事视角又改了。
  换成别的小说,读者大概要骂街了。怎么回事,一章就换一个主角吗?
  可是,温云茵的写作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对环境场景的细致刻画,构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世界,读完一章更换视角,不会让人感到烦躁,反倒更加意犹未尽,渴望了解发生了什么。
  光是读着每一章中主视角老农、上班族的所见所闻,一股寒意就从这些读者脊梁骨直窜脑门。
  继续读下去,“蓝球”世界政府营造出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让读者甚至也产生了窒息般的压迫感,不得不将目光从屏幕移开,深吸两口气,确认自己生活的世界并不是那个由世界政府掌控的“蓝球”,这才平复心情,继续往下读。
  读着这些文字都感到绝望,却又无法自拔。每个人都迫切想知道,在这样一个压抑感十足、疯病逐渐蔓延、一点点走向崩溃的世界里,主角该如何破局?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呢?
  读到主角的名字叫“卫望”,刘二明还没反应过来温云茵指的是“王伟”。又读到“哚辐完剂”,刘二明才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啊哈,多氟烷基在这儿等着自己呢!
  作品发表第一天,温云茵一连上传了十章。
  刘二明看小说,向来只看名著,少数当代书籍也只看出版作品,他还不习惯连载形式。到了第十章 戛然而止,刘二明愣了一下,第一反应是自家网坏了,接下来的章节加载不出来。
  他捣鼓了半天,确认无线网好好的。那或许……是小说网站服务器崩了?
  也不是。他这才一拍脑门,对呀,温云茵半个月前才写了大纲,总不可能半个月时间就写完一本小说吧,也太扯了!
  向来认为网络小说只是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的娱乐方式,刘二明还没有意识到,他的思绪已经完全被这个故事中的情节所占据,甚至萌生了一种冲动:温云茵的电话,他有!
  当然,刘二明也知道,如果打电话给温云茵,她说不定真的愿意将之后的剧情剧透给他。可那样还有什么意义呢?
  刚刚过去的一个小时,刘二明在这仿佛充满了魔力的文字里。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知道了后面的故事,不就少了一丝探索的趣味?
  但心中那种对未知情节的渴望愈发强烈,好像百爪挠心。刘二明靠在椅背上。重重叹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从头再读了一遍。
  第一遍阅读时只为了解剧情走向,忽略了一些细节,此时却变得无比清晰。重读一遍刚刚看过的文字,非但没有觉得啰嗦冗长,代入感反倒更强了。第十章 末尾再度无可避免地到来,刘二明张大了嘴沉默许久,只蹦出来两个字——“牛叉”。
  温云茵细致的场景描写让刘二明仿佛置身其中,换成刘二明,却想不出任何赞美这一奇妙阅读体验的言语。
  文化水平的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家王勃登楼远眺,能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传世名句,换成他刘二明,只能大声感慨一句:“哇,有只鸭子在天上飞!”
  点开评论区,和他同样想法的网友显然不在少数。
  “从尼罗河时期就很喜欢太太构建世界的方式。我有预感,这本书会成为神作!”
  “我是吉吉国王,急得不行,有人能告诉我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主角父母失踪的原因会和疯病有关吗?这个世界都是一场巨大的阴谋吗?”
  有不少读者,看了《异变边缘》的开头,认为老农视角叙事并不够吸引人,便弃了文。可是,关注的小说推文账号、群里的同好,十个里有八个都在推荐这本小说,这些弃文的读者又返回去看。
  我倒要看看,这书真有同好们说的这么吸引人吗?他们无视平缓无波的环境描写,强逼着自己读完了一章。
  ……半小时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又要强逼着自己接受另一个现实:《异变边缘》是一本连载中的小说,刚发表了十章。
  温云茵的存稿相当充沛。每天写三章,发两章,偶尔心情好了还爆更,刺激读者的味蕾。
  口碑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有的明星花大价钱,只为求一张活动入场券,蹭蹭别的明星的热度,可到头来自己实力不够,蹭了多少次红毯,依然不温不火。
  而温云茵这本《异变边缘》,刚刚连载了二十章,就在网络小说爱好者中培养了铺天盖地的“自来水”。
  当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宣布,这本小说将全文免费时,更是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温云茵的编辑摇摇头,无奈地苦笑起来:“十几岁的孩子,心思就是难以捉摸,想一出是一出。”
  依照编辑对于网站的生态规律的经验,这本书若是做成收费模式,到了连载后期乃至完结时,只要能保持开头七成的功力,就能获得近百万的收入。至于改编影视、广播剧、动漫、游戏的版权收入,再另算。
  编辑和温云茵交道打的不少,也知道这小姑娘性子倔,做了决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
  让她不要把影视改编版权卖给米国不知名的小导演,她卖了;告诉她科幻小说在本站热度不高,她偏偏写了,反响还极好,已经成为本站现象级作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