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这时,两名受害者的消息传来:其中一人已经死亡,另一人颅骨受伤,脑内是否有出血,还待进一步检查。发生了命案,这起案件就更要着重处理了!
  不过,从现场几位目击者、当事人的话语中可以提取出结论:丁家父母和丁悦都是事发后才赶往现场的,且他们之中除了丁父和好奇的丁悦之外,都只在房间门口呆过,连房间都没进去。所以,对丁悦的询问也显得敷衍了很多。
  丁悦的妈妈已经接受完了单独问询,此时还待在审讯室里陪同女儿。她依然显得很紧张,但她知道女儿多半没什么大事,可儿子就不一定了,居然惹出这么大的事端!
  治安队员问完了17岁女高中生的姓名、职业、与现场涉事人员的关系等基本信息后,又问丁悦什么时候到达的现场、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动过现场的任何东西、留下任何痕迹。
  原以为又是一番例行公事的问答,丁悦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在没有移动现场物品或者抹除血液痕迹的情况下,观察了现场,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治安队员还没来得及回应,丁悦的妈妈就急了:这例行公事的问讯,随便回答一下就行了,怎么还卖起了关子?生怕我们回家时间太早了吗?
  治安队员倒觉得很有趣,这女孩在现场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如此镇定自若地回答问题。
  治安队员甚至脑洞大开,心想:她不会也参与了这场案件吧?转念一想,不可能,孩子是三中的,好学校的学生多半勤学苦读,平时有个读侦探小说的爱好也无可厚非。
  青少年嘛,就爱显摆,不分场合地显摆,在治安部这些刑侦专家面前,也同样是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参与审讯的治安队员,家里也有个比丁悦年纪小不了太多的女儿,看到丁悦认真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仿佛她为治安部这几个队员枯燥危险的夜班工作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治安队员抽了抽嘴角,憋住笑问:“哦?说说你观察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丁悦没有在意母亲或者治安队员的态度变化,郑重其事地说:“我注意到现场打翻的茶几旁,有几个几乎呈正方体的金属茶几凳,其中一个有两个角都沾了血迹,上面还有一些杂乱的血手印。”
  听到这里,治安队员更加确信丁悦是侦探小说爱好者了,看到伤人致死案现场,居然有样学样,学着侦探的模样寻找犯罪痕迹。
  “墙上、地上都有一些血液喷溅的痕迹,墙上的血迹喷溅高度较高,在1米6至1米7之间,地面上的血液喷溅痕迹则较为分散,形成了较大的喷溅区域。我也看到了地上两位受害人,他们的身材都不算矮小。我推测,其中一个人是站在有挂钟的那一面墙边不远处,被硬物砸到头而受伤的,根据墙上血液喷溅的高度,他受到攻击时,距离墙面应该不到两米。”
  丁悦详细地描述着自己的观察,她的眼睛里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光芒。
  第254章
  这一番推论,连在场的治安队员都听愣了。
  不是吧,小姑娘还真玩起侦探游戏来了?尽管他没把这高中女生的说法太当回事,但他听得也很认真——她说的也在理。
  而且,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借助任何专业设备,就能观察出这么多现场细节,还是挺厉害的。甚至她所说的不少细节,与留在现场取证侦查的治安队员传来的信息相符。
  “哦,那另一个人呢?”治安队员问。
  丁悦回答:“另一个人头部受重击的位置,位于房间相对中间的位置,所以他那一侧的墙面上血液喷溅较少,即使有,也基本位于50厘米以下的高度,大多数集中于踢脚线附近。这些血液喷溅痕迹,可能是凶手伤人后留下的,也有可能是受害者倒地后挣扎时留下的,不太像是事发时第一时间造成的。”
  丁悦继续说:“同样,茶几凳的重量,决定了它打出去的力量和路径。由于它比较沉重,如果是我哥哥,依照他的身高和力量,挥舞的轨迹会比较低,击中受害者的胸、腰、腹部附近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两个受害者身上最明显的伤口都集中在了头部。治安部的叔叔们请注意,我哥哥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他身高只有1米7哦——还是穿了鞋的结果。面对两个身材都比他高大的受害者,他真的能用一个茶几凳,在两人头顶几乎最中央的位置,把人砸成重伤了?”
  一分钟之前,治安队员还看着孩子像模像样地说着自己的观察,怎么一分钟之后画风一转,变成被审讯的未成年17岁女高中生,反过来质问经验丰富的治安队员了?
  负责手写笔录的年轻治安队员有些不爽,咕哝了一句“没大没小”。
  其实,他本想大吼一声,斥责丁悦这种不礼貌行为的,但身旁的前辈却饶有兴致地继续提问,好像想把小姑娘驳倒一样:“个子比较矮的人很难在头顶正中央给人开瓢,的确可能性较小。可是有没有一种可能,第二个人血液喷溅较低,是因为他坐着的?我明白你想给你哥哥洗清嫌疑,很努力,但是我们做刑侦的真的要考虑各种可能性,不是吗?”
  负责审讯的治安队员并不了解现场勘查的所有细节,但丁悦并没有被这个看似宣示权威的反问难倒。
  她依然表情凝重地分析:“如果受害者被砸脑袋时坐在沙发上,那么他相对于攻击者处于的是一个低位的位置。即使有血液喷溅,也会距离受害者本人更加密集,受害者较远的地方可能相对干净。我并没有拍照,但我记得非常清楚,现场地面上的血迹并没有集中在受害者倒下的位置,而是在患者身体较远的地方也形成了环绕中的喷溅血液,并且根据血液在墙上喷溅留下的形状,喷溅角度大约在30至45度之间。如果是坐着遭受攻击,这个角度会更低,且方向更容易向下倾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