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这一连串问题让李姐有些意外。上个星期,顾青丽来了之后就一直坐在自己和同事们身边发愣。
一个高中生,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医学知识培训,就以所谓“活地图”的名头来急救中心这个事业单位香饽饽实习,包括李姐在内,大家私下里都在猜测:这孩子铁定是个关系户,来这儿体验生活来了。
顾青丽问的这一连串问题,技术含量并不算低。这让李姐开始意识到,她似乎不只是个靠走后门进来的关系户,也是个懂得观察、努力钻研的年轻人。
李姐思索了一下,回答道:“你说的不错。根据车祸数据,在撞击车祸中,副驾驶位通常是最危险的。对了,既然你上过急救课程,那你告诉我,如果看到一个人失去意识倒在地上,你要怎么检查他的心跳和呼吸?”
顾青丽一愣,李姐还提供了互动教学?
回想起急救培训时学到的知识点,她连忙答道:“耳朵贴紧这个人的嘴,眼睛看向他的胸前,看胸腔是否有起伏,能不能听见他的呼吸?”
李姐赞许地点点头:“不错,可是当伤员坐在车里时,你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吗?”
顾青丽摇了摇头,听李姐继续说:“报警人也说了,副驾驶的伤员受伤最重,血已经流到了汽车外面,头部也受了伤,很可能出现脊椎损伤和瘫痪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能移动伤员。而伤员坐在车里,不移动,路人又无法轻易判断他的心跳和呼吸。作为路过的急救者,他们能做的,是防止伤员因为失血过多,陷入休克。所以,我让他给副驾驶的伤员率先进行压迫止血,不是指望让一个不懂急救的路人能判断并拯救一个重伤员,而是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
之后,顾青丽又提了几个问题,而李姐也解释得非常详细。
有路过的同事听见了两人的对话,都向顾青丽投去了复杂的目光。
原来,这个“关系户”小姑娘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上个星期木讷的样子,只是因为她还没和自己这些人混熟啊!
就连顾青丽自己都没想到,就在一小时后,她真正的特长也得到了体现。
第269章
下午两点,急救中心接线人忽然发现,他们的网络断了。这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每隔两三个月,这种断网事件都会出现一次,通常只需重启一下路由器就能解决。
听上去很离谱,但即使是急救中心这种高大上的机构,有时候也会遇到这种状况。
世界有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调度中心的电话都是固定电话,不受网络状况干扰,调度员需要查地址,各位调度员也可以在手机上查。再说,重启一下网络都不要一分钟。每两三个月需要重启一下路由器的日子,他们已经习惯了两三年。
家常便饭小插曲而已,根本不是事。这一次,他们也以为和往常一样,只是日常,哦不,月常重启路由器的日子。
然而,这次却有些不同。顾青丽上周第一次来调度室那个对她冷嘲热讽的那个小伙子,勤快地去重启路由器,却发现那盏表示“正常运行”的绿灯迟迟没亮,同事们的电脑网络也没有接通。
好在断网的瞬间倒是没接到什么紧急电话。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救护车驾驶员向调度室求助:“喂,我在虹溪大道上,正在赶往桥对岸的硕明小区,档案号465303。”
一位姓关的女调度员反应过来,这是她大约十五分钟前接的电话:有个住在四楼的居民探出身子擦窗户,却没有配备安全绳,不小心坠楼。人虽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但痛得直叫唤。他的家人也不敢擅自挪动伤员,只能打电话叫专业人士救助。
患者无生命危险,且小区位于开发中的新城区,关姐将优先级调为中低,派出了一辆救护车。可是,为什么驾驶员会突然打电话回调度室?难道小区不好找?
驾驶员的解释让关姐无语地皱起了眉头:“有两辆车争先恐后地给我让行,结果撞到了一起,连带撞上了第三辆倒霉蛋。三辆车的驾驶员和乘客都没受伤,只是车辆受损,一辆车的引擎盖瘪了一块。但现在整条大道都堵上了,我还可以掉头走,但需要你们提供一条最近的替代路线,好让我尽快到达硕明小区。”
怎么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我们调度台临时断网的时候出事!关姐脑门上冒出了一头的汗,心里暗暗骂道。
幸好这不是生死攸关的急救案例,否则这不耽误事儿吗?万一因为她没能及时查到替代路线而耽误了救护工作,导致人丢了命,他们整个班组都要被问责。
关姐一边在键盘上敲打,装作在搜索路线,一边赶紧用手机查询从虹溪大道到硕明小区的路线。然而手机上用的是民用地图,对突发事件的更新不如数据库的专业地图及时,也不能显示救护车的实时位置。
旁旁边一个正在休息时间的调度员也在手机上查路线,可是手机地图怎么走都只推荐同一条线路:虹溪大道。
毕竟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
可问题是虹溪大道现在堵上了,根本走不了!救护车“呜哇呜哇”叫着,亮着灯、鸣着笛,肯定不可能停在原地等待,可是往哪儿走,调度中心还没给出答案。
驾驶员有些不耐烦地催促:“还没找到路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