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小花仔细摆放海藻米饼,让墨绿色的表面在灯光的作用下显得更加诱人;老乡把发酵的鱼冻切成小块,装在精致的白色小碟子里,晶莹剔透的,很好看,还散发着他们从小就熟悉的腥香。
  推介会开始后不久,一个带孩子的妇人凑近,瞧了瞧他们摊上的东西,嗅了嗅鼻子,嫌弃地抱怨道:“怎么这么腥?”
  她挑起一块海藻饼,刚放入口中便皱起眉头,匆匆咽下后只丢下一句“这什么味儿啊”便快步走开。
  一对年轻情侣尝试了老乡最喜欢的发酵鱼冻。刚咬了一口,男生便小声嘟囔:“跟果冻放发霉了似的。”
  女生艰难地咽下,又用纸巾包下剩下还没吃的部分,还算礼貌地冲两位摊主点点头,转向了隔壁的烤肉摊,纸巾包住的鱼冻也在不久之后落入了垃圾桶。
  推介会上的人流渐渐增多,但大部分人对他们的“海风小摊”敬而远之,偶尔有人尝试,反应大多也只是皱眉、摇头。
  甚至有孩子吃了一口之后直接吐了出来。
  半个小时过去,他们摊位上的试吃品几乎没有减少,只有两个人下了订单。
  其中一个喜欢海鲜,买了两块海藻米饼想回家试试;另一个直言,他对这些腥味十足的食物不感兴趣,但他未婚妻的母亲是南屿族人,买点她的家乡食品,或许可以讨好一下未来丈母娘。
  小花心中一阵失落,没想到,到了美食推介会上,他们南屿族的特色食品依然如此不受欢迎。
  唯一让她感到些许安慰的是,周边还有几个摊位同样门可罗雀。看来,不完全是他们家乡美食的问题,而是大城市的人的确难以接受某些特殊风味吧。
  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路过了他们的摊位。此时的小花已经有些意兴阑珊,随便瞟了一眼工作人员的工作牌:他姓林,是会场的一名导购,看起来比她还要年轻,也许是来兼//职赚零花钱的大学生吧。
  年轻导购拿起一块墨绿色的海藻饼,低头闻了闻,放入口中:“嗯,挺特别的。”导购砸了砸嘴,转头看向小花和她的老乡。
  尽管说的都是“挺特别的”几个字,但小花能够看出,这个导购眼里的神采和她假装客气的室友不一样,不是尴尬,而是……惊喜?
  她以为自己看错了,却见导购放下了海藻饼,又拿起一小勺发酵鱼冻尝了尝,点了点头,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刚想问些什么,却见导购一言不发转身走向了邻近的摊位。老乡苦着脸自嘲道:“唉,就连工作人员都不喜欢咱们的食物。”
  不到五分钟,年轻人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碟从另一个门可罗雀的摊位处拿到的酸梅酱,还有几片切碎的不知名药草。
  他将酸梅酱涂抹在一块海藻饼上,又撒上药草碎作为点缀,笑着将海藻饼递回给小花:“来试试这‘酸甜海藻饼’。”
  小花半信半疑地咬了一口。出乎意料的是,因为酸梅酱的甜酸和药草的清香,海藻米饼竟多了一种奇妙的层次感,去掉了原本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的腥味,却依然能把她带回海风拂面的家乡。
  小花惊奇地看向这个年轻导购,到这会儿,她才正眼瞧了瞧他的工作牌——哦,叫林鹰。
  但林鹰没有停歇,他又去推介会另外一侧卖羊奶制品的小摊上,拿了一块在大众看来“羊膻味太重”的羊奶酪。他将发酵鱼冻和奶酪放在一起捣成小块,又从椰浆糯米饭里舀了几勺椰浆汤汁,拌在一起。
  没等小花反应过来,林鹰就用耳麦招呼围观群众过来,尝尝这个“高山大海盅”。
  小花并没有注意到,但隔壁的摊主之前就察觉到,面前的年轻人走到哪个摊位,为哪个摊位宣传,那个摊位上的东西就会卖得特别好,好像有吸引顾客的魔法一样。
  有些眼尖的顾客便顺着人流,一直跟着这位姓林的年轻导购走。
  当林鹰端出这道综合了两个摊位三种食品的“高山大海盅”时,跟在林鹰身后的客人纷纷上前试吃。
  一个女学生边吃边拿出手机拍照:“我要发朋友圈!一口甜,二口咸,三口鲜!鱼腥味和羊膻味融合在一起,反而吃不出来了。没想到还能这么搭配……”
  一位中年妇女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使她年过八旬、牙齿掉了一半的老母亲。中年妇人见这羹汤不需要牙齿咬,便要了一碗给母亲尝尝。
  没想到老人激动地拍着轮椅扶手,从有些漏风的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好吃,香!”
  除了将羊奶酪和发酵鱼冻、椰浆糯米饭结合在一起,林鹰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吃法,把发酵鱼冻和另一个摊位提供的粗粮窝窝头结合在一起。
  他把窝窝头掰成小块,淋上第三个摊位的薄荷叶麻辣红油。解决了粗粮窝窝头的干硬问题,而鱼冻和味道有些奇葩的薄荷叶麻辣红油在一起,又让顾客们体验了一种酸辣十足却清爽无比的味道。
  第一口又辣又凉,让人几乎睁不开眼,可是熬过了这一口,却觉得这款从未见过的冷盘小吃特别上头!
  到后来,小花的老乡都快哭了:“大哥,你已经吃了三碗鱼冻了,这是试吃产品,您吃太多,后面的客人都没得吃了!”
  老乡在一旁感谢林鹰为他们的摊位带来这么多人气和生意。小花本人却忙得连抬头看一眼林鹰满足的笑容都来不及。
  酸甜海藻饼实在是太受欢迎了,他们带来的试吃品早已告罄,单位上排着队的人却还想订购更多。她忙着一个个将客人的信息输入平板电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