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王焘预估的一点不错,如果任其自行愈合,这个重要关节的运动功能将会永久损害。
在他做出初步判断的同时,林慎也将医用尺递了过来。李明夷再次用刻度尺验证了他和王焘的想法。
“开始复位吧。”这句话是对谢望说的。
在手术前,李明夷已经和他再三核对过手术步骤。谢望保持与他的距离,确定他可以施展操作,伸手将那只伤手固定住。
李明夷右手握住那根受伤的手指进行牵引,左手则按压住掌骨基底部,在林慎眨了个眼的功夫,便将骨折的断端整齐复位。
这样直接剖开皮肉对骨骼进行操作,对旁边的两位中医医官而言,仍是新奇的体验。
李明夷维持着手势,继续指挥手术:“交换。”
谢望立即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双手上,在主刀慢慢松手的同时,接替了他的工作,继续着这个叫做复位的过程。
李明夷则向林慎说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道具。
“克氏针。”
林慎将早已准备好的长针递过去。
那是两枚米粒粗细、却足有半尺来长的银针,笔直光洁。细细的针身,却比他所见过的任何武器都更加坚硬。
李明夷仔细地探查过周围的神经血管,确定好进针的位置,开口向林慎要了手摇钻,将针穿入其中。
他不得不庆幸,手术器械课没有忘记这些已经逐渐被电动取代的老家伙。
已经落伍的手动装置,在这个手术刚刚起步的时代,重新展现出它曾经的先进和科学。
谢望已经见识过手摇颅骨钻,因此并不感到意外。而林慎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个器械如何被使用,仍不觉瞠目。
那细细的针尖随着钻头转动,破入骨皮,轻而易举地将骨折的断端连接起来。
两枚克氏针被钉成一个完美的角度后,谢望才松开了手。
本已断裂的骨骼仍保持复位的位置,断端严丝合缝地对齐。
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提前知道了这种手术的目的,但亲眼见证下,林慎才算真正理解了其存在的意义——
不仅是保全了手外观的完整,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病人回复到完全正常的功能。
确定复位良好,李明夷开始逐层缝合切开的部分。到了最上层的皮肤时,他忽然停顿了动作,将持针器递给旁边的谢望。
“试试?”
对于一个助手而言,缝合是成为主刀的第一步。
比较重要的步骤他都亲手操作了,就算谢望在缝合皮肤的步骤出错,顶多也就是给病人多留点疤痕。医学的进步,总是需要做出一点小小的牺牲的。
谢望似乎并没预料到他会这么做,却也没有在宝贵的手术时间里废话,接过持针器便向林慎递去:“弯针。”
“……哦!”有些意外的林慎愣了一瞬,赶紧把穿好线的针夹上去,再次递给谢望。
李明夷则将手指压在旁边一点的位置,一边监测脉率,一边监督着这位助手的第一次缝合。
事实证明,尽管换了工具,但对于有解剖经验的谢望而言只是更加得心应手。除了一两个有些歪斜的针脚,整个切口的缝合可以称得上干净漂亮。
林慎缓缓松了一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之前他对谢望的那种担心也跟着烟消云散了。
最后将露出皮肤外的克氏针用白布包裹好,这个手术就算完成了。林慎终于松懈了精神,准备宣布手术结束。
然而李明夷的脸色却在这个时候一变。
他明显感觉到指腹下的血管跳动在慢慢减弱。
“怎么了?”
谢望话音刚落,便看见刚才表情还算轻松的李明夷眼神在一瞬间紧张起来。他已经无暇回答这个问题,立刻掀开盖在少年身上的厚重白布,目光定格在那微弱起伏的胸口上。
一、二……
二十秒的时间,几乎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就在计数完呼吸频率的一瞬间,李明夷几乎来不及考虑更多,立刻将盖在少年鼻上的面罩撤去。
动作的同时,他以飞快的语速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两人解释——
“麻醉引起呼吸抑制,准备抢救。”
第34章 提前到来的寒冬
听到这句话的林慎立即想过去帮忙,刚有这个冲动,理智便将他抬起的脚步拉住。
他的位置是器械,责任是递物。如果抢救中需要任何器械,他须提前准备好,才能最高效地协助抢救。
也许是和李明夷相处久了,他发现自己遇事不仅没有慌张,反而在第一时间开始冷静思考解决的办法。
面前的台面上依次摆放着成套的工具,有许多都是手术步骤中没有用到的。现在他终于了解李明夷为什么要他记住所有的器械了。
其中,和呼吸相关的器械……
“鼻咽通气管。”
李明夷一开口,林慎便马上将提前找出来的那根带着弯曲弧度的金属管递了上去。
李明夷亦没时间夸赞他的长进,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病人身上。接过通气管后,他用少年鼻尖至耳垂的距离估算出插管深度,随即以一个标准的仰头抬颏手法把他的脸抬起来。
再次确定呼吸道没有异物后,他压紧手腕,直接将拿到手的鼻咽通气管插入暴露的鼻道中。
足有三寸来长的金属管道就这样没入鼻内,目睹这一幕的林慎手掌紧握,克制住惊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