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一瞬的急电划过天幕,照亮了无尽的黑夜,也在他浸满雨水的双眼中映出雪亮的光。
  他扭头看向站在身后的李明夷,任凭大雨冲过脸颊,喃喃地道:“你是对的。”
  执失思为看了眼这个莫名其妙的青年,转头催促同样正被突变冲击的李明夷。
  “快,回营地。”
  郭子仪几乎神速出兵,放弃久攻不下的云中郡,直接率领两万朔方精兵,浩浩汤汤南下河北,剑指九门!
  这个消息转眼传遍整个燕军。
  更早得到战报的首领史思明,显然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对策,在终于公开这个噩耗的同时,也发布了撤兵的命令——
  兵分两路。
  下路由蔡希德负责,南下邯郸,接应被请求从洛阳支援来的燕军。
  而身为主将的史思明,则稍缓一步,先带领大队人马阻截唐军,保证援军可以和蔡希德顺利会师。
  情势一夜逆转。
  现在轮到史思明部被大军压境。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朔方军的两万人马长途奔劳,一下子涌入河北,必然需要整顿兵马、观察战局,至少不会贸然发动总攻。所以燕军尚且还有时间拉开距离,保住有生力量,重新布局。
  届时,双方的兵马会几倍于现在。
  押上一切赶来的郭子仪,可不会继续之前的猫鼠游戏。
  决战,正式开始。
  仓皇的雨夜,李明夷和周满被裹挟着跟随燕军副将蔡希德赶往邯郸。
  对燕军来说,先行南下的显然是最安全的小队,毕竟整个南方都还被燕帝国把持。
  当然,带上两人肯定不是为了保护他们。史思明部的主力即将与朔方军交火,这种情况下,燕军可不敢把两个归降不久的汉人留在九门。
  和他们同行的还有史思明的小儿子史朝清,而其长子史朝义则跟着父亲,一起留在大部队阻截朔方军。
  从战术上来说,把两个儿子分开当然是最保险的。然而在危机骤然来临时,这样偏颇的安排,无疑在无形之中拨动了兄弟之间那道微妙的天平。
  不过,眼下谁也没心思顾虑这个。
  夜雨浇灭了火炬,视野的可见度大幅度降低。
  数百人的蔡希德部只能彼此靠拢,绵延一线,靠着前方之人的引导迈出步伐。
  但遇到桥梁、狭道的时候,还是间断有人掉进河,滚下坡。
  周满笑得胸脯发抖。
  “你。”史朝清点着人头把他提来身边,一边骑马前行,一边居高临下地端量这张中原面孔,“你笑什么?”
  别的士兵都在焦急赶路,他还能精准地发现偷乐的人。
  真够小气的。
  周满暗想。
  道路另一边的李明夷用眼神劝告他少说两句。
  这位小少主为人一贯阴晴不定,在这个节点上触他霉头,指不定要被他一脚踹进河里。
  “小将军看错了。”周满收起笑脸,仗着对方听不见就信口开河,“属下不是在笑,只是冷得发抖。”
  史朝清歪着脑袋,不悦地看着他。
  就在他视线左转,集中在那张胡说八道的嘴上时——
  小队前行的脚步忽然停下。
  “有刺客!”
  士兵高亢的声音打破雨夜的单调,顿时引起一阵惶恐。
  被簇拥在队伍正中的史朝清左右扭头,冰冷的目光带了一分压抑不住的焦躁和茫然。
  ——他听不见。
  漆黑的视野中,只能隐约看见一张张警惕、紧张的面目,正防备地左右观察。
  下一瞬,随着山土崩裂之声,硕大的岩石从右侧的山巅齐齐滚下!
  “是义军。”
  李明夷清楚地看见周满嘴唇一动,低低吐出三个字。
  显然,他对刺客的行事风格十分熟悉。
  这道低沉的声音似一道惊雷,在已经乱了阵型的队伍中引起新一轮巨大的轰动。
  河北义军虽然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的散装队伍,但十分熟悉本地地形。
  对他们燕军,更是恨之入骨!
  本以为率先南下的小队走的是最安全的路线,却万万没想到,那些之前被他们打得满河北鼠窜、四处为家的义军,竟然悄无声息地伏击在这里,配合朔方军的攻势,给他们来了个关门捉贼。
  “小少主,下马。”
  几乎是立刻,周满把史朝清用力拉下马,抽出匕首,护卫在他身前。
  他一把抹开眼前的雨水,抽空回头,一脸正儿八经地解释:“你在马上太显眼了。”
  史朝清不防他突然的动作,一个趔趄,险些摔下河去。
  被冒犯到的少年气得额角突突抽动,感受到危险逼近,姑且没有开口骂人。
  “前进到空阔地!”领阵的蔡希德观察片刻,立刻指挥,“散开——”
  狭窄的河道不适合迎击敌人,听到命令的燕军立刻放弃原地作战的打算,顶着落石朝前奔跑。
  噗通、啪叽、砰咚。
  一片混乱中,掉河的掉河,摔跤的摔跤,踩踏的踩踏。
  就连李明夷都险些滑进泥坑里。
  “站稳了。”周满一把将他拽起来,另一只手则用力扯着史朝清的胸甲,万分忠心耿耿地把他一路往前拖曳。
  先天就听力残缺的少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中几乎丧失了感知能力,只能像个鸡崽子似的被周满拉扯着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