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李明夷垂眸思索,不经意地回避开他的视线。
  “我需要先看看病人再说。”
  话虽这么说,见哥舒翰一面可不容易。打从李明夷来的那一日起,露面的就只有其副手田良丘,不是推说军务繁忙,就是称将军要接见令使,总之没他们这些医生的事。
  李明夷也早猜到会这样,索性就安心呆在驿站里整理器械。还好朔方军没有简单粗暴地把九门燕营掘了,他现在虽然一文不名,但至少还拥有这些属于外科医生、不可复制的武器。
  乐观一点来看,甚至还能蹭几天军饷。
  倒是林慎愁得头秃,和他坐在同一个房间里,把带来的几本医术翻得哗哗作响,最后烦躁地一合——
  “李兄,你……”
  就不急吗?
  ……不像这人一贯的作风啊。
  林慎托着下颌,眼眸转动,左右打量着正慢条斯理擦拭器械的李明夷,似乎观察出了什么结论:“我就知道。”
  每次他这幅气定神闲的样子,就表示已经胸有成竹了。
  林慎拿胳膊搡搡对方的肩膀,一本正经叮嘱:“你要做手术的话,可一定要让我帮忙,哪怕做不成功被罚被杀,我林慎也绝无怨言。”
  李明夷手中动作一顿。
  现在倒换了林慎催他做手术。
  正当打算回答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便有人大声喊着他们的名字。
  李明夷与林慎对视一眼,快速拉上器械包的链条,随着其他也正不解的医生们走出去。
  门口停着几匹大马,田良丘与另外一位没见过的将领分别骑了一马,居高临下打量着这些全国各地请来的名医。
  李明夷注意到,那陌生人背后的一列士兵,马背上的军旗和潼关守军不同,显然和哥舒翰不是一路人马。
  马上那人环顾一周,肃穆开口:“诸位皆是国中圣手,此番千里跋涉应召而来,本将先代杨相谢过。”
  他顿了一顿,长叹道:“想来各位也知晓眼下的局势。燕贼已经强占东都,践踏国土、蹂躏百姓,实在可恶可恨!我潼关十万军士皆热血男儿,恨不能立时出兵东伐,可惜哥舒将军……”
  说到此处,他一跃从马上下来,拔下腰刀,向前深深一俯首。
  “而今安禄山又派兵南下,意图夺我南阳,断我汉江,劫走江南的粮运,我们实在不能坐以待毙。杜某受杨相之托,向各位陈情利害,还望诸位尽力相助。举国宿命,就在你们手中了。”
  此话说得郑重无比,也很富有煽动力。
  刚刚被喊出来的医生们,积累了几天的焦躁情绪,忽然被委以重任,不由为之振奋。
  立时有人出声:“将军放心,我等必以毕生才学,一定治好哥舒公之疾。”
  接着便是一阵附和。
  “不治好将军此病,老夫便不再为医。”
  “我也一样!”
  “还有我。”
  群情激奋之中,一旁的田良丘也翻身下马,目光在少部分伫立不语的几人脸上掠过,最后看向身侧之人。
  “杜将军忧患之心,在下一定转达给哥舒公。”他抬手客气地请了请,“既然事态非常,还请将军速回灞上。哥舒公一旦转愈,在下必亲自飞马相告。”
  对方倒也没有多留的意思,起身间瞟他一眼:“也望阁下以大局为重,好好劝说将军,勿要忌医讳疾。否则耽误军情,可非你我二人可以承担。”
  说罢,他抬手作拱,领着身后队伍挥鞭纵马而去。
  田良丘站在原地目送片刻,脸上的表情逐渐淡去。
  “田将军。”方才发声的官医见机道,“所谓对症下药,我们已经数日不见哥舒将军,实在不知他眼下情形。不知究竟何时……”
  田良丘回转视线,不着声色地扫视一圈,只是笑道:“等本将回禀将军,会尽快安排。”
  尽快,这个说辞已经敷衍了无数次,众人虽不敢对这位一将之下的军官动怒,眼色却多少有些异样——
  毕竟,潼关军中,哥舒翰为正,田良丘为副。
  若说将军一直病下去,获益最大之人是谁不言而喻。
  虽暂且无人表露,但这种猜测还是在交错的目光中无声地蔓延开。一回到房间,林慎便忍不住开口:“你们不觉得此事蹊跷吗?”
  谢望淡淡道:“什么蹊跷?”
  “田将军一直拦住不让我们见将军。”林慎若有所思,“莫非……”
  “不会。”
  谢望直截了当打断他的胡思乱想。
  眼下关内朝廷、关外燕军,举国上下每双眼睛都死死盯着潼关,哥舒翰若是被田良丘把持,那这天早就闹翻了。
  那位杜将军的话说得很是动听。
  可仔细一想,全是漏洞。
  若真是到了攸关大局的时候,别说哥舒翰只是瘫了,就是死了也能抬上战场吓唬吓唬敌人,绝无可能一直等他病愈。
  杜将军此行与其说是来劝说他们这些医者,倒不如说在刻意散播一种暗示,将最终的胜负全然归结于哥舒翰出兵与否。
  田良丘再软抵抗下去,只怕接下来就要被扣上个心怀鬼胎、畏敌不战的罪名。
  杀人诛心这是。
  上阵杀敌,这位杨相不行,但谋划人心,他可是行家。
  谢望看向一旁不语的李明夷,示意他也说点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