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和热切的表情不同的是,面对跳动的血管、细长的神经,李明夷谨慎地换了手术刀柄和血管钳,继续钝性分离这些结构周边的组织。
  忽然,被他操控的器械停住。
  谢望和林慎的视线紧张地注视过去——
  在几乎相反于正常位置的手臂内侧肌肉深处,隐隐出现了一根细而韧的白色筋线。
  “神经根拉钩。”
  进行分离的那只手保持着现有的姿态,李明夷稳稳伸出另一只手。
  林慎深呼吸一口气。
  大概也被他感染了吧,一边递出器械,他一边想。
  现在,他好像也可以感受到一点对方口中的“有趣”。
  李明夷用这把小型的拉钩小心翼翼地勾起这根让他们苦找的神经,向谢望递出。
  对方以一贯的沉稳接过,谨慎地抬眸:“你准备如何切除?”
  找到正中神经只算是这个手术实质进展的第一步。
  李明夷沉思一瞬,先是一点一点细致地将它从人体中剥离出来,目测了一下。
  大约只有2至3毫米的直径,算是正常范围内,在肉眼中足够清晰,不过要做部分切断,挑战的难度就大了许多。
  “神经探针、眼科剪。”
  比神经也粗不了多少的器械被递了过来。
  “凭感觉吧。”李明夷这才回答谢望的问题。
  “感觉?”林慎有些惊讶于这是李明夷能说出的话。
  但很快,他便明白——
  就像刚刚找不到正确的神经时,李明夷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向完全相反的臂内寻找,这或许也是一种感觉。
  也可以称之为经验。
  林慎再一次抬起眼眸,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位咫尺之内、却仿佛遥不可及的主刀医生。
  这样令他们惊心动魄的手术,他到底完成过多少次?
  还未等他从讶异中回神,只见对方操控着眼科剪,将被牵起的神经外层的膜剪开,接着用小型的探针将其进一步分离,把本就不算粗的神经又分为五束。
  要达到解痉的治疗效果,需要切除至少百分之五十的神经纤维。
  所以接下来,要剪断其中的三束。
  面对这支支配着一部分手臂、重要非常的外周神经,李明夷的动作停顿下来。
  在改良后的术式中,现在应该用神经电仪器分束进行测试,根据肌肉收缩情况,优先切除低阈值的分支,以此最大程度地保住病人术后的手功能。
  而在现有的条件下,到这一步已经是他所能做的极限。
  上天,请你再仁慈一次。
  他默默地请求。
  接着,在身旁两人大气也不敢出的注视中,慢慢伸出那把小巧的眼科剪。
  咔的一声,他将其中的三束剪断。
  第66章 医学永远不是一条纯白的道路
  从中切断之后,李明夷继续在其上方约一厘米的位置做了同样的切口,以保证这三束神经纤维不会再生。
  这同时也意味着,这只手臂的功能将在几个月后永久地丧失一部分。
  所为仅仅是决战前的振臂一呼。
  不等价的置换,如同与魔鬼交易,如果是一千年后的自己知道唐朝的这场手术,一定会痛斥为中世纪的邪恶。
  微型的拉钩慢慢松开,李明夷将残余的神经纤维妥善地放回原来的位置。
  “正中神经部分切除完成。”
  宣布完第一阶段的手术完成,李明夷规律地深呼吸几次以作休息。短暂的停顿之后,便继续深入钝性分离,在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寻找需要部分切断的第二根周围神经,肌皮神经。
  这根神经倒是规规矩矩地走行在经典的解剖位置上。
  看到逐渐在肌肉中被暴露出来的白色筋线,三人不由同时松了口气。李明夷重复刚才的过程,小心而仔细地进行分离、切断。
  直到这时,林慎才把悬着的心放下一半,想着上半程的意外,认真请教:“方才你们说病人的神经走向和普通人不一样,那李兄你究竟是怎么知道该去那个位置找的?”
  “遇到过一次就知道了。”李明夷的视线专注地集中在细小的神经上面,漫不经心地回答,“手术的成功概率是例数堆积起来的。”
  林慎眨了眨眼,仍看着他。
  “那……”一边递出器械,他一边问出了那个好奇许久的问题,“你有失败过吗?”
  话刚出口,他就有些自悔。
  在手术台上问这个问题未免太不吉利。
  “有过。”
  出乎林慎的意料,对方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干脆而坦诚。
  轻轻咔的一声,肌皮神经也被剪断了部分。李明夷耐心细致地处理着剩下的步骤,眼神没有因此有一分的动摇。
  “所有手术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失败上的。”他说。
  就像眼前这个曾被医学界废止的手术,最初的病人因其终生残疾。但就在短短一百年后,它在显微镜和神经电的加持下重新回到手术室中,拯救了成千上万因脑瘫而肢体痉挛的儿童。
  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外周神经部分切除术的医生是罪人,而完成最后一例的医生是救世主。
  医学永远不是一条纯白的道路。
  “如果不能从失败和死亡的阴影中走出去,是做不了医生的。”
  回答完这个问题,李明夷松开持物许久,已经紧绷的双手,把位置让给自己的助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